《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导学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62258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语言感受樟树的蓬勃生机,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活动方案】活动一:感受樟树的蓬勃1.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1)思考:这是 的两棵樟树。(2)想象表达:无论是 ,还是 ,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2.组内交流,练习读好描写樟树的语句。3.展示交流。活动二:体会樟树的可贵1.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1)画出体现樟树可贵品质的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2)思考:课文是写樟树的,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写石榴树呢?2.组内交流,练习读好体现樟树品质的语句。3.展示交流。活

2、动三:探究树与人的联系1.快速阅读宋庆龄的资料,在小组内说说我认识到 的宋庆龄。2.自由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想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樟树下留影。【检测反馈】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想说: 。一、导入新课1.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课题。2.同学们回忆一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什么?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3.指名读。二、感受樟树的蓬勃过渡: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宋庆龄对这樟树的喜爱与不舍,这倒底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让我们进入活动一的学习。出示:活动一的要求1.我们先来交流:这是 的两棵樟树。出示:樟树不高,但枝干粗壮蓬蓬勃勃。指名读出自己的感受。2.樟树有着如此旺盛的

3、生命力,那它们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日子里会经历哪些磨难呢?继续交流想象表达。多么蓬勃又顽强的两棵樟树啊,难怪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这段文字。三、体会樟树的可贵过渡:宋庆龄不仅舍不得樟树蓬勃的外形,更舍不得樟树的可贵品质。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体会樟树的可贵。出示:活动二的要求。1.交流:樟树可贵在哪里?师:真是了不起的香气。出示并引读: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一年,十年)虫类就怕它一天。(一年,十年)2.说说: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四、探究树与人的联系过渡:樟树真了不起,可天下的樟树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只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在作者眼里这樟树与宋庆龄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4、让我们进行活动三的学习。出示:活动三的要求。1.交流:我认识到 的宋庆龄。师:宋庆龄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我们看到能永久保持拒虫香气又蓬蓬勃勃的樟树,就像看到一身正气、不畏强敌的宋庆龄。2交流: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樟树下留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段文字。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五、检测反馈 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想说: 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 拒虫香气 借物喻人 不畏强敌 永久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