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资料】.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622230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陷性黄土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湿陷性黄土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湿陷性黄土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湿陷性黄土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陷性黄土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资料】.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陷性黄土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李海鹏北京市海龙公路工程公司 北京 102101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桥隧道比例越来越高,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技术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文章结合岢临高速施工的工程实例,通过介绍湿陷性黄土地段修建双连拱隧道的技术,为类似湿陷性黄土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提供借鉴。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双连拱隧道 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曲家沟隧道位于山西省岢岚至临县高速公路ZB2合同段,两车道(双向四车道)隧道,隧道建筑限界净宽为10.25m,净高5。0m.隧道内轮廓为单心圆,半径为5。50m,曲中墙,隧道全长245m,其中暗洞长m,(

2、进口5m,出口5m)。衬砌设计为复合式衬砌。 隧道围岩主体为离石组Q2L亚黏土夹薄层压砂土,柱状节理发育微地貌为黄土梁、陡坎、冲沟.冲沟多层“V”字型。隧道中间150m为围岩,洞口两端为浅埋围岩。洞体埋深为6.07m到80。4m。隧道出口中导洞上方右侧均有一较大V字型冲沟,将洞顶山体完全隔断,致使出口处左右两洞都存在偏压。冲沟内有几处深为2m6m不等的黄土陷穴.与本隧道基本平行位于线路左侧是正在营运的孝柳铁路王家会1隧道,隧道出口距文中所述隧道净距不足20m。 2。洞口加固措施本隧道严格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从安全、经济、美观出发,避免大挖大刷,尽量不破坏自然地貌。采取措施对洞口不良地质因素

3、合理处理,确保了洞口的安全开挖。21落水洞的处理,首先对落水洞适当开挖去除虚土,然后回填C15片石混凝土,洞口段1m用二八灰土夯填,并回填厚30cm黏土隔水层,最后用种植土覆盖并植草绿化。避免了流水对洞顶的冲刷,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2冲沟处理.为了增加冲沟出口处山体的稳定性,在冲沟出口处5m范围内加设了厚80cm的钢筋混凝土盖帽,盖帽两侧用3m的砂浆锚杆与两侧山体锚固。盖体的加设加强了山体的稳定性回填c15片石混凝土,洞口段1m用二八灰土夯填,并回填30m黏土隔水层,最后用种植土覆盖并植草绿化.经过此方案的实施,有效处理了落水洞的病害,避免了流水对洞顶的冲刷,并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冲沟处理。为了增加冲沟出口处山体的稳定性,在冲沟出口处5m范围内加设了厚80cm的钢筋混凝土盖帽,盖帽两侧用长3m的22砂浆锚杆与两侧山体锚固。盖体的加设加强了山体的稳定性的自承能力.大棚管超前支护.隧道主洞进口4个洞口拱部20mf范围内均采取108钢管超前支护。钢管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1.钢管前端做成尖锥状,管体梅花型打设10mm-16mm注浆孔,管尾外留1m与洞口管棚封端(套拱)构成一体.管内压注1:1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水灰比1:1,以此固结周边围岩,并充填管体增加其刚度。施工中采用潜孔钻钻孔,严格控制钻孔角度,确保钢管不侵入开挖轮廓。钻孔前先施作2m套拱,套拱中埋设与管棚钢管根数的

5、导向管,起到了止浆墙的作用,确保了注浆的效果,从而保证了超前管棚的施工质量。3.洞身开挖及支护计划从岢岚端洞口开展中导洞进洞施工,在隧道的进口端进行施工驻地和施工场地的规划。隧道进口处有一较大冲沟,地形较陡,且洞口土体为湿陷性黄土,为了确保安全,决定先施工进洞口大管棚稳定土体,再进行中导洞施工;隧道正洞采用中墙导坑、侧壁导坑分步进行开挖,按照先墙后拱法进行施工。由于隧道经过的围岩是级围岩,隧道开挖尽量利用人工进行掏槽作业,减少由于隧道开挖施工对隧道周边围岩的扰动。导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松动爆破,自卸车出碴,中间土以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开挖出碴,仰拱紧跟施工的施工方案。进行爆破作业时,进行预

6、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作业.隧道在实施导坑作业以前,要按照涉及的要求实施进行超前支护作业。施工支护:采用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I16钢架、钢筋网、径向注浆锚杆和喷射砼作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采用组合钢模板。1.工程概括 王家会连拱隧道位于山西省离石至军渡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两车道(双向四车道)隧道。隧道内轮廓半径为5.55m,曲中墙。隧道全长215.5m,其中暗洞长12m(进口5m,出口7m)。隧道围岩主体为离石组Q2L亚黏土夹薄层压砂土,柱状节理发育微地貌为黄土梁、陡坎、冲沟。冲沟多层“V”字型.隧道中间150m为围岩,洞口两端为浅埋围岩。洞体埋深为6.07m到80。4m。隧道出口中导洞上方

7、右侧均有一较大V字型冲沟,将洞顶山体完全隔断,致使出口处左右两洞都存在偏压.冲沟内有几处深为2m6m不等的黄土陷穴。与本隧道基本平行位于线路左侧是正在营运的孝柳铁路王家会1隧道,隧道出口距文中所述隧道净距不足20m。2.洞口加固措施本隧道严格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从安全、经济、美观出发,避免大挖大刷,尽量不破坏自然地貌。采取措施对洞口不良地质因素合理处理,确保了洞口的安全开挖。21落水洞的处理,首先对落水洞适当开挖去除虚土,然后回填C15片石混凝土,洞口段1m用二八灰土夯填,并回填厚30cm黏土隔水层,最后用种植土覆盖并植草绿化。避免了流水对洞顶的冲刷,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2冲沟处

8、理。为了增加冲沟出口处山体的稳定性,在冲沟出口处5m范围内加设了厚80cm的钢筋混凝土盖帽,盖帽两侧用3m的砂浆锚杆与两侧山体锚固.盖体的加设加强了山体的稳定性回填c15片石混凝土,洞口段1m用二八灰土夯填,并回填30m黏土隔水层,最后用种植土覆盖并植草绿化。经过此方案的实施,有效处理了落水洞的病害,避免了流水对洞顶的冲刷,并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冲沟处理.为了增加冲沟出口处山体的稳定性,在冲沟出口处5m范围内加设了厚80cm的钢筋混凝土盖帽,盖帽两侧用长3m的22砂浆锚杆与两侧山体锚固。盖体的加设加强了山体的稳定性的自承能力。大棚管超前支护。隧道主洞进口4个洞口拱部20mf范围内均采取10

9、8钢管超前支护。钢管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1。钢管前端做成尖锥状,管体梅花型打设10mm-16mm注浆孔,管尾外留1m与洞口管棚封端(套拱)构成一体。管内压注1:1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水灰比1:1,以此固结周边围岩,并充填管体增加其刚度。施工中采用潜孔钻钻孔,严格控制钻孔角度,确保钢管不侵入开挖轮廓.钻孔前先施作2m套拱,套拱中埋设与管棚钢管根数的导向管,起到了止浆墙的作用,确保了注浆的效果,从而保证了超前管棚的施工质量。3。洞身开挖及支护计划从岢岚端洞口开展中导洞进洞施工,在隧道的进口端进行施工驻地和施工场地的规划。隧道进口处有一较大冲沟,地形较陡,且洞口土体为湿陷性黄土,为了确保安全,决定先施工进洞口大管棚稳定土体,再进行中导洞施工;隧道正洞采用中墙导坑、侧壁导坑分步进行开挖,按照先墙后拱法进行施工.由于隧道经过的围岩是级围岩,隧道开挖尽量利用人工进行掏槽作业,减少由于隧道开挖施工对隧道周边围岩的扰动。导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松动爆破,自卸车出碴,中间土以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开挖出碴,仰拱紧跟施工的施工方案。进行爆破作业时,进行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作业。隧道在实施导坑作业以前,要按照涉及的要求实施进行超前支护作业。施工支护:采用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I16钢架、钢筋网、径向注浆锚杆和喷射砼作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采用组合钢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