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导学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61837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班级_ 姓名_扬中树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物(选)导学案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编制人:高双晨【课标要求及解读】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预习导学】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探究思路: 1.如何计数-_,使用仪器_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

2、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呈“H”型。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a),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的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所以:1c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

3、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方格,即系数K=4106 。因此:每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数(K)菌液稀释倍数(d) 将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也可以将菌悬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区上,不要使计数区两边平台沾上菌悬液,以免加盖盖玻片后,造成计数区深度的升高。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

4、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重复计数2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求出每一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按公式计算出每ml(g)菌悬液所含酵母菌细胞数量。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 _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震荡轻轻几次,使酵母菌_3.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为什么?_4.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_5.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5、_6. 误区警示 a、操作过程中要建立“有菌”的观念,不能随意谈笑。b、以防培养液带上杂菌与酵母菌形成 竞争_关系,抑制酵母菌培养。c、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 同侧相邻 两边上的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设计实验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等若干实验组。分别用等量培养液,在相同适宜环境中培养等量酵母菌。每天用血球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并作记录,连续7天。7天后,各组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的数据,算出每一天数据的全班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长。方案设计过程一、提出问题 培养一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二、作出假设 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

6、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的资源和空间变得有限,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三、方法步骤和记录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平均分组,标为甲、乙、丙等,分别加入5ml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菌数时间(2.5104个) (天)组别起始1234567甲乙丙平均四、实验结论1、根据表格平均值作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7天中的变化曲线。2、培养液酵母

7、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关注重点】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作出推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课堂检测】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表一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表一: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

8、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2)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 (3)为什么在接种、培养和计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4)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_天的增长率最大;第3天后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减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是_。(5)A组与B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_。(6)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答题纸相应的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7)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9、 。 (8)如何记录数据?【学法交流区】【课堂评价区】自己的评价同学的评价老师的评价答案:1、1、应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2、 (1)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2)温度、营养物质; (3)排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4)2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值的改变,使环境阻力增大。(5)环境容纳量 A组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6)如下图:(7)酵母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或废物、pH、溶氧等)的变化关系(8)用表格记录结果,可作如下设计:次数12345678时间/h024487296120144168酵母菌数(106/ mL)ABC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有影响,请验证:实验设计: 1、取两支相同试管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做好记录。4、将两试管分别送进4的冰箱冷藏箱和25的恒温箱,培养7天。5、同一时间,各组取出试管,用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