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61637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2018年中考物理基础训练题(一)机械运动图11如图1,刻度尺的分值度是_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cm。2“五一”期间,小林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动车。小林在行驶的动车上透过窗户看到路旁的风景树疾速向车后退去。这是因为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 )A.路旁风景树 B.路旁的房子 C.小明乘坐的动车 D.铁轨3贵梧高速在4月20日晚正式通车,从贵港到梧州全长约200km,该路段设计时速为120km/h。小宇一家在“三月三”小长假时,从贵港开车到梧州自驾游:(1)按时速规定从贵港到梧州至少需要多少时间?(2)小宇爸爸开车从贵港到梧州实际用时2h,则他爸爸开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声现象1声音

2、是由于物体的_产生的;_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声音的传播需要_,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_传播声音,真空_传声。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下列哪种情况下,声音不能传播( )A.在真空中 B.在空气中 C.在水中 D.在金属中4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_产生的,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传播的,琴声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5声音在介质中以_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m

3、/s。6中学生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有的同学在课间“大声”叫喊,往往产生噪声,这里“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7在演奏会上有二胡、小提琴、笛子共同伴奏,听众能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辨别的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8“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说话时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_,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很大。9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分别是:在 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如排气管上加消声器、无声手枪的消音器;在 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在 处防止噪声进入

4、人耳,如戴耳塞。10贵港又称荷城,南广高铁穿城而过,高铁两旁的隔音墙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传播过程中 B.声源处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11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图2物态变化1图2的温度计示数是 _,人的正常体温是_左右。2理解图3物态变化的规律,记住一些与天气有关的物态变化,比如: 雨、雾、露、水管“出汗”、冒“白气”等是 现象( 热);霜、雾淞是 现象( 热);结冰是 现象( 热);图3化雪是 现象( 热)等。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5、 )A.初春,河面上的冰消融 B.仲夏,早晨花草上沾满露水C.深秋,树枝上挂满白霜 D.隆冬,湿衣服刚晾出就结冰4“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 )A.雾汽化 B.露液化 C.霜凝固 D.雪升华图55图4是液体沸腾图像和晶体熔化图像的比较,请记住他们的特点。图46图5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和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

6、图5-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5484848484850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该物质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图6(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5-丙中的_。(5)从表格中可知,该物质熔化时间大约是_min。7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6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像

7、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不同。(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且不断_。光现象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速= 。图72如图7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图83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8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D.色散图94如图9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图10105(2013梅州)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

8、家墨子就研究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10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C.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6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为_;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是属于光的_(填“反射”或“折射”)现象.图127(1)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11所示,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图13图11 (2)在图12中大

9、致画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8如图13所示,一根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蜡烛成像的位置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9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m,他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_的缘故。图1411图14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

10、是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_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_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

11、子的_(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13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图1513记住图15中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4图16所示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图16图1715如图17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它的焦距是_cm。16(1)请在图18-甲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2)请在图18-乙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3)画出图18-丙中的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图18

12、丙甲乙图1917.图19是眼睛和眼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请分析清楚。质量与密度1几种常见的质量值:成年人的质量约是60_ _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是150_ _,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60_ _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_ _。2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如果将一个塑料杯带到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塑料杯的质量将( )A.为零 B.不变 C.变小 D.变大3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A.一个正常成年人 B.一张课桌 C.一个鸡蛋 D.一只公鸡4质量为100 g的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为( )A.110 g B.100 g C.90 g D.10 g5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天平使用首先要“天平放平、游码归零”,然后依据“左倾右调、右倾左调”的原则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称量物体质量时,应:左物右码;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量+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图216现用托盘天平称量一物体的质量: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两侧的橡胶垫圈,指针就开始摆动,稳定后,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21-甲所示。(1)请从实验操作的角度,详细叙述接下来的调节过程。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骨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