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61184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浓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浓硫酸是最具代表性的含氧强酸,是高中学化学学习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是浓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则是浓硫酸化学特性的重中之重,也是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教材将本节内容放在几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以及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无机物的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联系,以及能熟练的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和联系。通过学习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比能力,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2、但是,学生在知识的衔接上,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2. 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情

3、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习浓硫酸的特性,体会事物规律中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 通过课堂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特性2.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五、教学策略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和汇报发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六、 教学过程板块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以新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忆】在实验室里我们是如何稀释浓硫酸的?学生: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期间还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散热均匀。【思

4、考】思考能否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讨论【板书】一、浓H2SO4的物理性质:A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B沸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C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D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讲解】为什么不可以水入酸板块2浓硫酸的特性2.1吸水性(干燥剂)【设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那么它能干燥哪些气体呢?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呢?【设疑】为什么H2S、HI、HBr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欲知原因,我们继续学习。【过渡】演示实验:取10g蔗糖放入小烧杯中,用2ml水调成糊状,再加入1ml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学生活动:观察并描述现象:a.蔗糖由

5、白变黑;b.放出大量的热;c.蔗糖体积显著膨胀,呈疏松海绵状;d.有刺激性酸味气体生成【提问】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引导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C12H22O11C【引导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浓硫酸既具有吸水性又具有脱水性,一字之差,请分析比较。分析讨论,学生发言小结。作笔记。【设疑】蔗糖碳化后,为什么能形成海绵状的碳,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硫酸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强氧化性。学生活动:分析、讨论、猜想【设问】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投影】用FLASH动画 教师:加热前无现象;加热后铜丝表面变黑;产生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

6、色;将反应后液体倒入盛有水的试管后溶液变为蓝色。根据反应现象你认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反应中的浓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Cu +2H2SO4 (浓)= CuSO4 +SO2+2H2O氧化剂:还原剂=1:1归纳总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提问】除了和铜反应,还能和其它金属反应吗?例如Fe、Al学生思考、回答【设问】为什么浓硫酸能与铜反应,而活泼的铁、铝放入其中无明显现象呢?【讲解】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它可以使某些金属如铁、铝等表面发生“钝化”。 解释“钝化”现象。应用:常温下,用Fe、Al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展示图片】运输浓硫酸的槽车图片。八、板书设计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思考、实验探究为主,重点是探究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因此,在回顾酸的通性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一点上,应当有所简化,由学生个人发言即可。由已经学过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目的。在探究实验过程当中,使用浓硫酸时,要强调学生注意安全,提醒他们稀释的规范操作,以及加热的注意事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