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60602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海导航】1.知识方面:(1)说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和联系。(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能力方面:能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基础整理】一、 观察细胞高倍镜的使用1转动反光镜使视野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 。3用 转过高倍物镜。4.观察并用 调焦。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细胞核(或拟核)细胞质生物类群相同点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 为界限的细胞核。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1)原核生

2、物:由 构成的生物,如细菌和蓝藻等,其中 为自养生物,而绝大多数 为异养型生物,其DNA分子主要分布的区域叫 。(2)真核生物:由 构成的生物,其DNA分子主要分布在 上。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建立过程(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 水平的结构。法国的比夏认为器官由 组成。(2)1665年,英国科学家 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木栓组织,并命名为 。(3)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 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4)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 结合 的观点,二人建立了细胞学说。(5)1858年,德国的 提出:细胞通过 产生新细胞。2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

3、一切动植物都由 发育而来,并由 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3建立意义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 和生物体结构的 ,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跟踪训练】1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 进行低倍镜与高倍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 使用完毕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 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并且要轻拿轻放。A BCD、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茎表皮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才会使

4、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0C.目镜1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4下列关于高倍镜的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换用高倍镜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5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 )A物像小,视野高,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6生物学

5、实验中常用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7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8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就(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9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调节焦距 对光

6、 观察 取镜和安放 复原与放回 安放玻片A B C D10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的目光注视的部位是( )A镜筒 B目镜 C物镜 D物镜与装片的距离11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A B C D12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 p Dq13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在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说法是(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D向右下方移

7、动载玻片1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如果载玻片的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A B C D15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 )A前者有液泡,后者无液泡B后者比前者高尔基体多 C前者无成形细胞核,后者有细胞核 D前者比后者核糖体多16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蓝藻 酵母菌 草履虫 小球藻 水绵青霉菌 葡萄糖球菌 链霉菌A BC D17.蓝藻细胞与蛔虫细胞中都没有的构造是 ()A染色体 B核膜 C线粒体 D核糖体18下列四种生物中,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生物的是 ( ) A念珠藻 B颤藻 C蓝藻 D衣藻19下列生物中,没有染色体的

8、是 ( ) A酵母菌、草履虫 B乳酸菌、蓝藻 C水螅、团藻 D蚯蚓、蛔虫20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痢疾杆菌和衣藻 B酵母菌和疟原虫 C链球菌和乳酸菌 D病毒和蓝藻21.没有成形细胞核与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A大肠杆菌与蓝藻 B大肠杆菌与噬菌体 C大肠杆菌与酵母菌 D酵母菌与病毒22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 A细胞膜和细胞质 B细胞壁和细胞质C细胞膜和细胞壁 D色素和DNA分子23SARS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酸24细菌和洋葱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不具有( )A细胞膜 B核膜 C细胞壁 D核糖体25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

9、的是( )A噬菌体 B酵母菌 C团藻 D蓝藻26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属于同一类( )A白菜 B颤藻 C大肠杆菌 D紫菜27蓝藻属于自养型生物是因为( ) A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不进行寄生生活,可以独立生活C细胞中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中能合成如蛋白质等有机物28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29下列生物中,不具叶绿体,但具有细胞壁的是()A噬菌体 B大肠杆菌C衣藻D菠菜30 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A真核生物 B异养生物 C无核膜的生物 D有线粒体的生物31下列各组生物中,具

10、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是 ( )ASARS病毒、颤藻、念珠藻 B细菌、发菜、蓝球藻C鱼的红细胞、植物叶肉细胞 D人的皮肤上皮细胞、噬菌体3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A细胞的结构 B细胞的种类 C细胞的统一性 D细胞的多样性33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施莱登和施旺C袁隆平 D列文虎克34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C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D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35“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 )A施莱登B施旺 C达尔文D魏尔肖36下列

11、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37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证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ABC D38施莱登和施旺等科学家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有关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C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2、D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39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40魏尔肖所说的“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其含义是( )A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发育而成 B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生长而成C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分裂产生 D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的产物构成41.下列有关细胞的多样性的叙述中,不属实的是()A鸵鸟的卵细胞直径达5 cm,是最大的细胞 B动物的神经细胞可伸出长达1 m的神经纤维C独立生活的支原体直径约100 nm D专营寄生生活的病毒需借助于电镜才能看到4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B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创立的 D恩格斯把细胞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