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589504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康德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社会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机制D教育行政管理机制4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A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B国家对培养人才的总要求C人们对教育结果的认可D国家对教育结果的承认5我国中学教学的特殊形式是()A组合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课下补习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

2、业的布置与批改D课外辅导7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8表明某人专业学术水平的证明文件是)A学历证书B学位证书C培训证书D结业证书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实施时间是()A1993年10月31日B1993年12月1日C1994年1月1日D1995年3月1日1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师德”的灵魂是()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的选项

3、写在右边的括号内。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育者B教育法规C受教育者D教育措施E教育政策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A无专门教育人员和机构B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C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D教育内容简单E教育没有阶段性3义务教育的特性主要有()A强制性B强迫性C合法性D妥善性E普遍性4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自治功能E约束功能5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A精深的专业知识B社会交往知识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计算机知识E教育科学理论知识6当代学生的特点包括()A竞争意识强B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C主体意识增强D信息获取方式多样E受同学群体影响较大7课的结构组成部

4、分包括()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学习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E布置课外作业8德育目标的特征包括()A历史性B社会性C永恒性D基础性E价值性9制定教师法的意义有()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教书育人的需要C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D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需要E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的需要10教师应享有哪些基本权利()A教育教学权B学术研究权C学生管理权D报酬待遇权E进修培训权三、填空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1孔子强调_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2教育家杨贤江1930年出版了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是_。3教育的

5、劳动起源论也叫_。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_。5学生个体_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6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_。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度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8教育督导制度是指_为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所辖地区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9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_制度。10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育的社会

6、属性。2素质教育的特征有哪些?3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4我国中学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有哪些特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六、案例: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运用相关教育原理分析案例。案例1.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地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

7、复的知识或问题。课堂上同学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2运用相关教育原理分析案例。案例2:初二年级时,班级有了打扫操场的任务,刚开始学生还挺好奇,拿着大扫把一阵飞舞。后来就没人愿意干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着竹子做的扫把太冷,就更少有人愿意打扫操场了。看到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张威早上带头下去扫操场,当然,还有几个学生是被

8、张威叫去或者主动去帮她的。每天,当张威和她的学生扫完操场带着一些微汗,面色红润走回教室的时候,面对全班学生,张威老师总是大声地和她一起打扫操场的同学说:“劳动使我们快乐,我为你们自豪!”现在每天早上,早来的男生争先恐后地下去打扫操场,张威相信:他们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A5B6B7A8B9C10B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DE3AE4ABC5ACE6BCDE7ABCDE8ABE9ACDE10ABCDE三、填空题1学习与行动2新教育大纲3教育的社会起源论4国民教育5主观能动性6归宿7京师同文馆8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9教师职业许可10质置要求四、简答题1【

9、参考答案】(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3)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阶级的要求并为之服务。(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为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b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参考答案】(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

10、的基础性。(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3参考答案(1)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这次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科学人文性课程是科学主义课程与人文主义课程整合建构的课程它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4)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5

11、)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强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意味着课程权力的分享,意味着课程由统一化走向多样化。4【参考答案】我国中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特点是(1)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的单位。(2)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3)以“课程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4)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五、论述题1【参考答案】(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和指导的活动。学校教育与一般环境的自发的、偶然的、零星的影响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工作。因此,它在促使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使之获得系统化的知识技能

12、,形成比较完善的阶级意识与世界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教育的影响既能促进智能的发展,又能培养个性品质。形成一定的品德和世界观。(2)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掌握了教学内容,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方法可以按照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学校在人的发展中能起主导作用。(3)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例如,教育可以按照一定的需要对各种环境因素做出控制,加以取舍,撷取其中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符合发展的因素。(4)现代学校教育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依托,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科学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