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58803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浦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浦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浦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黄浦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黄浦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浦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浦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浦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B .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C .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 , 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D . 他们一家十口人曾经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但自从战乱时期劳燕分飞后,至今仍然音讯全无。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铁道部自2

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火车票实名制”明确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B . 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C . 中国电信关于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垃圾短信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涉及的违反集团相关规定的基层企业进行了调查处理,以此表明治理的决心。D . 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为我国航空的发展制定总体战略和阶段性规划,为航空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依据。3.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3、 .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B . 莫道不销魂C . 东篱把酒黄昏后D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4.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 则群聚而笑之B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D .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 (2分) (2017高一下蚌埠期中)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 . 月出于东山之上B .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6.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拜送书于庭B .

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C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 . 请奉盆缶秦王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7. (16分) (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雁宕山日记(节选)(明)徐宏祖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内,石笋森森。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

5、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

6、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犹堪比肩比肩:相当B . 去此已隔二谷去:离开C . 不能飞陟陟:登高D . 柔不中杖中:合,符合(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7、是( ) A . 乃强清隐徒为导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 . 惟东峰昂然独上奚以知其然也C . 余与二奴,东越二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 . 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弃甲曳兵而走(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以景物描写为主,描绘了寻找山顶雁湖途中狰狞的山石、险峻的悬崖、危急的形势,写得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B . 第二节写作者攀上高巅的经历及所见的美景,其中描写云海奇观部分,境界开阔奇幻,景色瑰丽壮美,抒发了作者明朗廓大的胸襟。C . 作者为证实志中“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记载,奋力寻湖,显现了作者寻找山顶雁湖时的心理:开头的自信、坚定到途中的疑虑、求生

8、乃至最后的扫兴,文脉清晰。D . 作者融写景于叙事,笔下处处体现了山水的险恶、旅途的艰辛和作者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令人如亲历其境,为之担惊。(4)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及 越 一 尖 路 已 绝 再 越 一 尖 而 所 登 顶 已 在 天 半 自 念 志 云 宕 在 山 顶 龙 湫 之 水 即 自 宕 来(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

9、,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 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2) 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8成都模拟)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赤壁赋中描述苏轼与友人泛舟江上,互相劝酒的闲适生活的句子是:“_,_。” (2) 逍遥游中描述宋荣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的句子是:“_,_。” (3) 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描述将士头发已白而战争还未结束,反映战争残酷的句

10、子是:“_。”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0. (12分) (2019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壮丽的对话。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苏东

11、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在他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苏东坡这个大名人是有很多朋友的。应酬、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苏东坡那一封封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友谊的信息。原来的世界已轰然消失,一代名人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

12、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为道义、为百姓、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无法洗刷,无处辩解,就像有些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但他的内心仍有无畏的一面。他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髄,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壕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多么真诚的勇敢,多么洒脱的情怀!但是,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文章呢?没有地方,没有机会。于是,苏东坡刚刚写完,支颐一想,又立即加一句:

13、此信看后烧毁。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那阙著名的“卜算子”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唯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这是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无情地剥除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曾为他带来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气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成

14、熟于一场灾难之后。幸好,他还不年老,44岁至48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有删减)(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第段提及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意在引出自己的观点,强调苏东坡在黄州时期凄苦的生活状态。B . 文中引用苏东坡的书信和作品,更加真实地展示苏东坡的境遇与精神,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C . 文中段叙写苏东坡在黄州时期感受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断绝了与昔日好友的往来,过着孤独的生活。D . 作者根据历史事实,又展开想象,描述了苏东坡的遭遇和心境,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深切同情和无限敬仰之情。(2) 简析文章第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妙处。 (3) 简要分析题目“苏东坡突围”的含义。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