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585487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认 定 书项目名称: 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与体系研究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 一般项目 项目负责人: 陈 磊 学号: 1080613301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所在学院: 商学院 联系电话: 18861821296 电子信箱: 第一指导教师: 高瑛 职称/学历: 副教授/博士 填表日期: 2015 年 04 月 10 日江南大学2015年 04 月 10 日填 表 说 明一、 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教务处关于项目申请的要求及有关规定。二、 申请书的各项内容要求表达明确、严谨、实事求是。三、 申请书须A4打印,左侧装订成册。四、 如表格不够,可以加附页。五

2、、 申请书内容请与“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智能管理系统”中填写的内容一致。项目名称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与体系研究 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 ( )一般项目项目实施时间起始时间: 2015 年 03 月; 完成时间: 2016 年 03 月项目负责人情况姓 名陈磊性 别女民 族汉出生年月1995年05月20日所在学院商学院学号1080613301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联系电话18861821296E-mail 项目组成员(不包括项目负责人)姓名性别学号所在学院所学专业项目分工钱星妤女1080613311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拟采取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赵珊珊女108061

3、3325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项目立项依据、项目特色与创新点宋丹丹女1080613313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吴娟女1080613415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项目进度安排、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第一指导教师情况姓名高瑛性别男年龄52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职称副教授专业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国际农业政策与农产品贸易所在学院商学院手机13951507680E-第二指导教师简况姓名性别职称专 业所在学院手机项目摘要(100字左右)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入城镇及非农产业就业,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已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力培育新型

4、职业农民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本项目将按照“谁来当新型职业农民一谁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投资一如何进行教育培训一如何为新型职业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的逻辑思路,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体系 模式1、项目的立项依据(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1 项目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工来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出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

5、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对农产品的刚性需求仍在不断增加,保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还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进口。比如,2013年我国粮食净进口达到1358.42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 61.73万吨;大豆净进口达到6316.61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 510.24万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必须主要立足国内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十分稀缺的国家,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的占有量分

6、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左右,再靠增加耕地等自然资源投入来增加农业产出已没有太大的余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将是突破农业自然资源约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由之路。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在随后出台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继续强调要在“现代农业发

7、展上取得新成就”,要“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舒尔茨(T.W.Schultz,1964)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指出要将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除了需要政府或其它非营利企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杂交种子和机械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外,还要求农民具有“使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和机械的科学知识的技能和知识。”即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入城镇及非农产业就业,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已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农业劳

8、动力除了文化程度比较低、很少接受比较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外,老龄化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60岁的占21.3%,60岁以上的占11.2%。而据一些学者(李旻等,2010;郭熙保等,2010;朱启臻,2010)的研究,50、60岁和60岁以上的人员在农业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还要高于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数据。在我国许多地方,老年劳动力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此外,由于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严重滞后,农民的社会地位低,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厌农、弃农的倾向十分突出,农业生产后继者缺失的问题也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

9、极大的挑战。因此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作出了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决定。农业部也从2012年开始在各个省份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试点工作。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由此可见,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事关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我国已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10、 项目的研究价值1.2.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自从舒尔茨(T.W.Schultz,1964)在写作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以来,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向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着眼点主要是转移就业培训。许多学者关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提高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方面。近年来,由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和农业生产后继者缺失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论是在政策实践还是在学术研究中,都把目光转向农

11、业生产经营中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即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在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农业职业培训上面,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还缺少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遵循“谁来当新型职业农民一谁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投资一如何进行教育培训一如何为新型职业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这样一种逻辑,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涉及的主要问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的系统研究对丰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1.2.2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自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我国己在全国许多地方幵

12、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试点工作。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农民职业化将是一个趋势,将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将会在更广泛的范围展幵。本文的一些研究结论主要是在借鉴国外培养职业农民的经验、总结国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的。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指导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方面,现有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文化素质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在基础设施、文化生活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农村的新生劳动力又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因此培育新型职

13、业农民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本文对专业大户、返乡农民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年龄和投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便各级政府明确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对象以及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吸引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来。第二,本文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投资主体的分析,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定位自己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投资责任,以及如何调动个人(或家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投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三,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最重要的环节。从短期来看,应重点抓好农业职

14、业培训工作。但是从长期来看,要综合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本文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对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对策建议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思路。第四,只有当农民成为一种体面职业,只有当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才能真正吸引一批优秀人才扎根农村,把农业生产经营作为一种稳定的职业。本课题从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环境出发,从多个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建议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舒尔茨(T.W.Schultz, 1964)主要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向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后来国外许多学者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农民的人力资本存量对提高农业产出和农业劳动产率的作用,大多数的研究都证明了人力资本对农业产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这已经形成了共识。近年来,我国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