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跟诊日记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55545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5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之堂跟诊日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任之堂跟诊日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之堂跟诊日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之堂跟诊日记(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之堂跟诊日记 任之堂跟诊日记三:作者 曾培杰 陈创涛第一天,六月七日。跟诊日记是写我们怎么在任之堂学医中医的,同时也希望这些点滴的总结对其他中医学子有一些启发。因为很多人想学好中医,却苦于名师难遇。还有一些人已经学了中医好多年,要么就跑去干西医了,要么就改行。跟老师同毕业的,有六十人一个班,最后真正干医的只有十来人,而像老师这样出来,干个体体现传统中医特色的,除了老师外,再也找不到一个。可见,学院培养中医也太不容易了。当然,还有民间的自学中医,比如从黑龙江过老师这里来,想跟老师学一个月的周东亮。他从十九岁开始自学中医,到现在有十五年了。现在他还在厂里打工,可已经把助理医师,职业医师都考到手了

2、。老师叫他诊病、开方、用药,他都还有些底气不足。中医如果真的有这么难学,那么中医的传承该怎么办呢?老师说,不是难学,而是不得其门而入。老师为我们开了一扇升降之门,让我们学习中医有个清晰的思路。比如,这一个病人,舌尖红,舌苔薄白,舌下静脉变粗带瘀紫。周东亮把完脉,加上四诊后,说,这病是肝郁化火,然后处方丹栀逍遥散。老师说,你只看到了这疾病的部分病机,看问题要多方面看。然后老师叫病人伸出舌头,说,你看!舌下静脉瘀得这么厉害,有比较明显的血脉不通。而且脉象上亢,中焦郁堵。你用柴胡没有错,可用了15克,就太大了,用15克柴胡是发表,她脉象本来就上亢,这样一用上去,整个脉势就会越得更厉害,我们用它来疏肝

3、,5到6克就足够了。舌尖红,病人是有心火,用栀子也没有错,可一用十五克,太重了,苦寒反伤胃,用到十克,就已经不少了。你要看到她上面的火,是怎么来的,不能单看火就清火,火清不掉,清掉了,人也伤坏了。你看她,尺脉偏沉,是虚火上亢,你要引火,而不是清火。用龙骨、牡蛎各十五克,她的脉势就能够往下收。还有,你问到病人脾胃状况如何,她这边右路关脉降不下,是胃气上逆,有没有反酸打呃啊?病人点头。老师说,看来,不仅存在肝郁化火的病机,还存在胃气上逆的病机。肝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没错,但剂量要拿捏好。胃气上逆,直接用竹茹半夏两味药个20克加进去,整个方子,就不同了。如果还有血脉瘀堵,你也可以加入川牛膝15克,既

4、引热火下行,也活血化瘀。 老师当场就把这个方子略作调整加减,就可以用于治病了。大家听了都豁然开朗,都明白一个疾病过来,不是一个病机那么简单,有时它会两个或者三个病机同时出现,错综复杂,这就要考验到医生辨证用药的技巧了。老师是用升降来立法的,病人整体脉势都是上越的,单用丹栀逍遥散还是飘了些,所以老师加入竹茹、半夏、川牛膝,降胃气的同时也引火下行。这是对病机的用药,而对病人整体的气机,老师单用龙骨牡蛎这组药对。老师说,气机是上亢的,就把它收下来。气机是下陷的,就把它提上气。气机是郁在中间的,就像盘古开天的,让它升降上下去调。升的药,你可以选柴胡、麦芽、薄荷,甚至升麻、葛根。降的药,你可以选半夏、枇

5、杷叶、竹茹,甚至代赭石、川牛膝。知道这个升降的思路,那么药物就随你调遣了,当你心中能做到没有成方的时候,而不是想不起方,你中医治病用药就入门了。这个病人,我们再总结一下,周东亮是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病人肝郁化火烦躁的这个病机。而老师看的更高远更深入,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下焦收不住,冲上来的,所以单疏肝清火制不住,所以还要用龙骨牡蛎往下收,老师再把病人脉象时,发现有关部胃气也降不下来。胃气是人体最大的气血出入之所,阳明胃经降,百脉降。阳明胃经不降,单纯疏肝清火是清不下的,所以老师断病人有反酸打呃胃气上逆的现象,故用竹茹半夏降胃气,用川牛膝把心火引下来,暖肾与命门。大医精诚上说:“审病诊疾,至意深

6、心;详察形侯,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孙思邈提到,医生诊病,连细微的变化都要琢磨把握出来,更何况是大方向的气机升降。这病人有气郁,又有气逆,还有脉势上越。看到气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看到气逆打呃反酸,就知道加入竹茹、半夏或川牛膝。再看到脉势下虚上实,就知道用龙骨、牡蛎,把整个气机往下收。这个病用一疏一降一收三个思路,治疗病人气机的一郁一逆一越。第二天,六月八日。杜兄刚走不久,我们药房又来了蔡姐。老师说,平淡交情滋味长,我们任之堂,来而不拒,去而不留。所以以后也不高欢送迎新了。说起这位蔡姐来,她也特聪明,以前她在新东方教托福,她现在想改学中医,下了极大的决心。问老师能不能教她?老师笑着说

7、,在这药房学习,经常要干体力活,跟脏东西打交道,你受得了这苦吗?蔡姐说,什么苦,我都受得。老师指着门外的药渣桶说,你能够把药渣提得动去倒,我就教你?蔡姐点都,二话不说,真把这药桶给倒了。来老师这里学医,大多是半路出家的,如果不是真正下很大决心来学的,往往容易半途而废。老师不论对方资质如何,看的是她有没有下这个决心,下定这个决心就是好苗子。没下定这个决心,即便学了很多,也很难有成就。随后,蔡姐问老师学医的次第?老师先让蔡姐背清静经,蔡姐不解。老师说,学医看书,只是一方面,悟比看书更重要。学只是最终的目的是悟,悟后才能有所用。没有悟的知识,存在大脑里是一种负担。就像你看很多很多书,记了很多,脑就很

8、胀,很伤脑。这时,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领悟。我建议所以的中医学子,都要背背清静经,这是道家有助于领悟开悟的经文。你看!经文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这道连天地都能生,更何况是用它来治疗一人一病了。所以我们不要拘束于疾病上,要看到背后天地的道。当你从天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你就有无穷无尽的灵感。这些灵感可以让初学中医的人,迅速发生质的飞跃,可以让原来不会画画、书法的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画画好,把字写好。蔡姐也是好强之人,她把清静经背得让我们吃惊,也就是说,她背完清静经一气呵成,几十秒就可以搞定。这大概是得益于她以前学英语,脱口而出的天赋吧!接着,老师就让蔡姐开始背药性赋。老师让初学医的人,一般刚

9、开始让他们背清静经、道德经,先高屋建瓴,站在道的层面上,来去学各种术,第二步就是打基础。地基有多深,决定楼房能盖多高,所以药性赋、汤头歌诀,以及中药、方剂教材,随后就要跟上。中医的教材,以第五版为业内人士最公认,也是编得比较好的。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又有了基础后,接着要干什么?就是要把你的心愿给发出来。老师常说,心愿一发,震动十方。他任之堂的所有成就,都是基于刚开始那颗心愿。我们也是因为老师的心愿而感召上来跟老师学医的,这个大概就是同气相求吧。你的心愿是什么,就很能够跟相同心愿的人,结成队伍。那些大医家大国手,往往都有大心愿大智慧。很多人以为名师难遇,这不是遇不遇的问题,是自己心愿发得够不够大的

10、问题。老师说,自古以来,医道向来都是师傅找徒弟,只要有大心愿的弟子,那一定早有大心愿的师父看到了。这样说来,有大心愿的弟子,碰到大心愿的师父,那就是迟早的事了。所以,学艺,不管是哪门艺,看的就是他的发心。发心不大,结果肯定是多学少成,或者半途而废。那么我们学中医,要怎么发心立愿?我们只需要把医界里面最厉害的医圣、药王的心愿拿出来研读,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所以这几天,大家都忙着背大医精诚与伤寒论原序,这两篇是医古文中的佼佼者,是医古文里面左右两只眼睛。一篇是药王的发心,一篇是医圣的立愿。至于背的效果,该首推我们任之堂“背书第一”的阿发。他盘腿、打坐,可以背书到睡着,边炒猪甲炒薏苡仁,可以背书到忘

11、我,三天下来,大医精诚,就基本给他背熟。搞得我们学医这么多年,都觉得汗颜惭愧,再不努力赶上,这个脸可丢大了。最搞笑的,莫过于中午十二点多时,我们还在看病,阿发就蹲在药房外面吃饭,因为他要先吃完饭接王蒋的班。这时一个病人要拍打,是手麻的。老师就叫阿发,我们出去看到阿发正在吃饭。我们笑着说,有病人要处理了,算了等会再来吧。当我们回到药房里面看下一个病人时,没想到阿发随后,还嚼着饭,一脸无奈滑稽的表情,慢吞吞地进来,口中还诵着大医精诚的这句条文曰:“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没想到,活学活用,大医精诚的条文,没背三天,就在他心中扎根了,老师听了都在笑。阿发一个上午,又是锤龙骨,又是

12、炒薏仁,又是拍打,还要背书,到吃饭时,早已既饥又渴,如狼似虎,甚至还带着些疲劳沧桑,一听到有活干,二话不说,只认做,这就是他心摆得单纯,学得很容易入心的原因。学东西就是这样,学不学得进去,靠的就是记忆背,可用不用得出来,靠的便是悟。在老师这里,一边要背医籍,一边又有很多临床运用的机会。既背且悟,所以每天大家都在进步。前面提到学医,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即清静经、道德经,第二步就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第三步,把发心立愿立好,如大医精诚、伤寒论原序,这可是一辈子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看中医经典要文便读里面,第一篇是什么?就是大医精诚啊!把这放在首位,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高,那可是中医学子

13、的眼睛。这双眼睛没点亮,中医的好多好东西都看不到。那么第四步呢?就是边临床边回归经典。晚上大家跟老师吃饭的时候,老师就叫大家一起背清静经接龙,大家都背得很顺畅,老师点头说很好,以后把堂主话药讲好后,大家都有一定药学基础,我们就开始背黄帝内经、伤寒论,到时一样跟清静经的背法相同,用接龙你一句我一句。像道家弟子修炼经文一样,我们学医的也用来学经典。第三天,六月九日。今天第八个病人是十多岁的中学生,他妈妈陪他过来看病。这少年身上有湿疹,瘙痒难受,他妈妈反映说,夏天还是比较好的,其他三个季节,湿疹更厉害。老师说,小孩子水果冰冻可乐吃多了吧!他点了点头。老师说,想要好得快点,那玩意少吃点。你是想选择生病

14、,还是选择不吃水果冷饮?你自己好好琢磨吧!他母亲说,以前治了好多地方都没能治好,老是容易复发。老师说,那你试试吃我几味药吧!随后,老师又说,这娃子身体有寒气,就让他进入夏天状态吧,正好现在春夏养阳,而这娃子也是在夏天状态皮肤湿疹最轻的,用姜桂附吧!干姜、桂枝、附子,这三味扶阳的药。老师又配入龙骨、牡蛎,使温阳而不浮亢。然后加入奇效良方中常用的那六味治皮肤瘙痒的药。方歌曰: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无。以这十一味药为主,调方两次,后来复诊,那些湿疹就退下去了。他母亲都很高兴,问那些外地来的病人,怎么知道这十堰有好大夫呢?连本地人都知道得不多。那些外地病号都说,是

15、看了大夫写的书,然后闻名而来。这人还挺会观察的,又问我们说,来余老师 这里看了几次病,都发现女的病人比难的病人多。她问我们是为何?我们说,应该是女的比较有时间,男的要工作赚钱离不开啊!她说,不是,男的有病他都扛住耐住,女的有反应就会很快去看医生。懂得及时就医,难道这也是女性比男性普遍要长命的道理?第十一个病人,咳嗽有好多年了,老是断断续续不好,经常头晕。老师一把脉后说,脉弦,关脉为盛,还是用天麻钩藤饮加味,加了穿破石、丹参、火麻仁、猪甲。穿破石、丹参是通血脉的,火麻仁、猪甲是通肠道的。这药一喝下去,两剂就见效了,居然不怎么咳了。原来,把血脉打通了,也把肝阳降下来了。来复诊后,脉势明显柔缓了很多。病人脉象弦硬,是疾病在加重,而脉象柔缓,则是疾病在缓解,在调头。没有书上有载天麻钩藤饮可以治疗咳嗽,但是对于肝阳上亢,关脉弦郁的病人来说,老咳嗽不好,这天麻钩藤饮,把他脉势调服后,就好多了。中医看的是疾病的证,治疗的也是疾病的证,咳嗽只是疾病的外象反映。病人问大夫,我这病能不能永远根治过来?老师说,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非常难啊,每个病都不是无缘无故长出来的,都在你平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