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55392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内容提要一、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背景三、我国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条文讲解引言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综合定义: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

2、内部经济活动的有效性、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各项活动的自律系统.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属于管理学科范畴,产权经济学、系统控制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是其重要的理论支柱。一、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一)内部牵制阶段人类自有了群体活动,就有了一定的内部控制。1、内部牵制的萌芽时期古埃及人每当将货币存入银库时,首先由记录官在银库外加以记录,然后接受银库出纳官的监察和登记。罗马帝国的双人记账制。2、我国西周时期(公元前100至前770年),赋财的掌管和使用分离,标志内部牵制制度基本形成朱熹在评述周礼理其财之所出指出“一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美国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

3、尔德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十五世纪末,借贷记账法在西方得到广泛运用,标志内部牵制走向成熟。意大利等地商品经济发展,类似银行的贷金业兴起,一部分人出资委托一部分人在海外经营等,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于是出现了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主要作法,以钱、账、物等为主要控制对象的内部牵制。借贷记账法是当时进行账目核对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现代的内部控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成为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组织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产业革命相继在英美等国完成,出现了生产社会化,资本大众化的形成,对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的要求

4、日益强烈,为了提高企业会计资料的可信度和加强各项经济活动的内部管理,企业界和学术界开始了全面企业管理的探索.(如泰罗制).于是,以职务分工和账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逐渐演变为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内部控制制度.193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首次在文告中使用了“内部控制”一词.1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的审计程序委员会首次对内部控制作出权威定义:“一个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既定决策,所制订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按照这个定义,内部控制就突破了财务会计的范围。1958年其发布的独立审计人员评

5、价内部控制的范围的报告,其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内部控制制度“二分法”的由来。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NTO)在第12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总声明,赋予内部控制新的涵义,即“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它是由管理者根据总体目标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这个概念相当的宽泛,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地步。(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西方学术界对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进行研究时

6、,逐步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ICA)于19年发布审计准则文告第55号,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内部控制”一词.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1、控制环境;2、会计制度;3、控制程序变化: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COSO(The Cmmite Sponsoring Ognizaon o he Traway Cmmissin)是隶属于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FR)主持发起组织的委员会,是一个通过商业道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以致力于改善财务报告的美国民间组织.COS

7、O形成于1985年,研究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偶发因素,并为上市公司及其独立审计师,为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他监管机构以及教育机构提供建议。该委员会由美国五个主要财务职业协会共同主办:A(美国会计学会)、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FEI(财务经理协会)、IA(内部审计师协会)和 NAA(全国会计师协会,现为IMA管理会计师协会)。它完全独立于各主办组织,代表来自于工业、公共会计、投资公司和Y(纽约证券交易所)。92年,SO委员会 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年进行了增补)。COSO委员会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

8、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五个要素:1、控制环境;、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监督。这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它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的基本内涵,而且形成了特定目标指导下的由五个要素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框架:控制环境为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控制活动为手段,信息与沟通为载体,监督为保证.(五)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阶段202002年,美国相继爆发了安然、施乐、世通等超级大公司的一系列财务丑闻,给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信心造成前所未有的打击。美国毅然出台了著名的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PCAOB)。COS委员会对企业的内部控

9、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认为由于经济环境变化,尤其是市场竞争和不确定性加剧,在原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仍具有以三个方面的主要缺陷:没有明确企业战略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仍将其视为管理工具而非管理本身;没有明确企业应当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之上建立内部控制;它只能为企业经营提供合理的保证。进而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R框架).全面风险管理(ER框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ERM框架有三个维度,

10、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第一维企业的目标有四个,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第二维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8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的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ERM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 企业层级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背景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

11、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1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多年来,强化内部控制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重要话题,很多企业也初步建立和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内部控制的内涵应有所扩展;同时

12、,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控机制;2004年底和2005年6月,国务院领导同志连续两次就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其中,200年6月,在财政部、国资委和证监会联合上报的关于借鉴萨班斯法案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同意“由财政部牵头,联合证监会及国资委,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7月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

13、控制标准委员会,许多监管部门、大型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与此同时,按照科学民主决策精神,公开选聘了8名咨询专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科研课题,为构建我国内控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2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暨首届企业内部控制高层论坛.会议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2009年月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

14、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物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会上并就贯彻实施基本规范作出了部署,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经验交流。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和若干配套指引的公开征求意见,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审计准则正式颁布和顺利实施之后,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和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财政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基本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他强调,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抓好实施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

15、实施成本,稳步扩大基本规范实施范围;二是着力加强宣传培训,为贯彻实施基本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三是着力健全内控规范体系,逐步建立一套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等配套办法为补充的内控标准体系,并不断完善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的内控实施体系;四是着力巩固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高质量的内控标准体系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五是着力推进内控国际趋同,通过促成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与国际内部控制框架的趋同乃至等效,为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积极支持;六是着力发挥体系联动效应,研究分析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控规范、会计教育与人才评价、信息化建设之间的联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联动效应,更好地为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