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550897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3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上教案.doc(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参考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1. 巴东三峡 (2)2. 周庄水韵 (6)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8)4. 走进纽约 (11)第二单元5.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14)6. 别了,不列颠尼亚(17)7. 生命之舟(19)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2)第三单元9. 纪念白求恩 (27)10. 谈语言 (30)11. 最苦与最乐(35)12懒惰的智慧 (40)第四单元1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42)14. 范进中举(46)15.* 选举风波(51)16. 山米与白鹤(56)第五单元1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58)18. 雨林的毁灭

2、-世界性灾难(60)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63)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65)第六单元21. 小石潭记(67)22. 记承天寺夜游(69)23.* 游恒山记(71)24.* 满井游记(75)25.诗词五首(79)第七单元2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7)27. 曹刿论战(90)28.* 干将莫邪(94)29.* 崂山道士(95)30.诗词五首(97)巴东三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标: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

3、并茂的写作特点。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简析重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

4、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2 组织课堂发言。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 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2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2 抽学生发言。3 小结: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

5、观。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4 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 朗读课文, 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2 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3 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4 理清作者游踪顺序。三、字词积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板书设计: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

6、夔府的江岸2疑难字词浣妆 滟滪堆 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 绝壁 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2 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3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 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2 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 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2 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

7、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2 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2 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3 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

8、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1 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2 朗读例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3 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2 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3 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4 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

9、1 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2 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3 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4 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第三课时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2 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 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2 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

10、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二、比较阅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2 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 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2 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三、作文训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

11、,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2 请学生朗诵。3 评价。1 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 朗读3 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周庄水韵教学目标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2、 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3、 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教具准备1、 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2、 画一幅周庄图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2、 教师检预习效果。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眩目 耀眼晶莹 光亮透明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谛听 仔细听娴熟 熟练摇曳 摇动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稍纵即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