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的悲剧性因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544941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广难封的悲剧性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广难封的悲剧性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广难封的悲剧性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广难封的悲剧性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广难封的悲剧性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广难封的悲剧性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广难封的悲剧性因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广难封的悲剧性因素【摘 要】李广的难封之悲剧给后人留写了无限的感慨!很多则是同情。如陈子昂的何如七 十载,白首未封侯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自叹马卿常带疾,还嗟 李广不封侯”李广终其一生,大大小小七十余战,不过三千石,不得封侯。而他的部下,所 谓的才能不及中人者却一个个的封了侯,超过了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悲剧!李广 曾自己慨道: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悲剧呢?本文从 大的两个方面来试着论述其原因(一)社会因素。包括李广一生所生活的三个阶段即:汉文 帝时期、汉景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分别分析了李广的经历及其功绩,以及他 所不能封的原

2、因,其中汉文帝时期、汉景帝时期一笔带过,重点写了汉武帝时期李广的作战 经历及其功绩和难封的因素。(二)个人因素。外部条件固然是李广难封的一个关键因素, 但是李广本身的性格因素也对他的难封起着非常重要的因素。史记中关于这方面最典型 的记载就是那次李广自述的坑杀降卒的事件。除此之外还有如他性格中的心胸狭窄、好意气 用事、没有远大的政治目光等等一些因素也影响着他的难封!应该说李广的难封的悲剧性因 素是多方面的,但很难说明究竟哪个因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本文把有关李广难封的因素放 在一起却不说明哪个才是关键,正是鉴于此!【关键词】李广;难封;悲剧性;因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一千古名言揭示了李广一生的

3、悲剧命运-难封!引起了古往今 来多少人的惆怅和伤感。李广的一生功绩的确不可埋没。从前人的诗里我们也可以领略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 中。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李广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并且避之数 岁不敢入侵。这当然与他的才能和战绩是分不开的。但就是这样一个飞将军却终其一生不 得封侯。是什么使这样一个飞将军的命运如此多舛、如此坎坷。 李广悲剧是一种意外后果, 他与许多行动者的行为都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但这种后果的责任很难归之于任何一方。 王 传武的观点的确有道理:并不是某个人、某个因素造就了李广的悲剧,但追根溯源却都和他

4、们有一定的关系。(一)时代原因:包括三个时期即汉文帝时期、汉景帝时期、汉武帝时期。汉文帝时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显示了非凡的勇猛和 才能。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文帝的一句话就注定了李广的命运惜乎,子生不逢时,如令 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说的汉文帝、汉景 帝时期的盛况!文帝本修黄老,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净无为,以故礼乐庠序未修,民俗未 能大化,苟温饱完给,所谓治安之国。文帝时期大力发展国力,对匈奴大都采取防守或是 和亲的政策。在说自从高帝白登之围后,国力明显下降,无力与匈奴相抗衡,与匈奴取得 了屈辱的和平环境。在没强大的国力的支持

5、下、没必胜的信心下,汉文帝是不敢贸然发动战 争的!文帝时的不用武力是李广难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到了汉景帝时,李广正当壮年,正是为国出力的美好时光!可惜国内依然是和平的发展 的大好环境,看来李广又要荒废才能了!不知是应该为李广可喜呢,还是为国家可悲呢。这 时国家出现了内乱,面对景帝的削番, 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印、济南王辟光、 茁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他们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反叛了!虽然景帝 诛了晁错仍然没能平息叛乱,这时,景帝不得不动用武力,派遣大将军窦婴、太蔚周亚夫将 兵诛之。这时,李广在周亚夫的手下广为骁骑都蔚,从太蔚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 邑下。本来这对李广

6、来说是个升官的机会,很可惜,他私下接受了梁孝王的将军印,孰不知, 梁孝王和景帝素不睦,可以说这是李广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导致的,结果还,赏不行。徙为 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 为名。 可以说这一次是李广难封悲剧的开始!到了汉武帝时期,可以说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 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汉武帝一反文帝、景帝时的修养生息政策,大力用兵,准备用武力征服匈奴,李广在汉武帝时期主要参加了 5次战争:第一次是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 是 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7、。第二次是其后四岁,广以卫蔚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第三次是在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攻打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 者,而广军无功。第四次是在元朔八年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 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幕,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 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罴,弗能追。是时

8、广军几没罢归。汉法 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第五次也是李广的最后一次出战,元狩四年,我们先来看看汉武帝的态度大将军 、骠骑 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大将军青 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 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 而大将军又自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 吏。遂引刀自杀。李广自结发起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

9、七十多仗,威名远扬,以至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避之数岁不敢侵犯。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广尝与望气 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 ,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 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切固命 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吴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吴诱而降,降者八百 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也。 这段因果报应说显然不能叫人信服。能够令人信服的理由就是李广功少,在几次战争中李广 均落了下风。那么是什么导致李广功少的呢?肯定不是李广的才能的问题,

10、相反李广正是凭 借自己的勇敢和胆识一次次化险为夷。如在李广被捕的那次战争中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 于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数十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如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 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正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胆识才能逃脱。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在李广的五次对匈奴的战争中,有两次未遇敌,两次以 少战多,而有几次都是任后将军无缘与敌人遇见,更不用说建功立业了,在他第四次的战争 中,以四千低四万犹能杀敌,而得到的结果却是功过相当,而在同年的战争中霍去病带一万 骑,杀敌八千九百多,虽然损

11、失过半,却仍然得到二千二百户的封赏。要彻底的分析李广难 封的悲剧还不得不提到汉武帝的著名的两大将卫青、霍去病。卫青何许人也?卫青本系家奴, 因其姐卫子夫的入宫贵幸,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元光五年,寸功未立的他就被命为 车骑将军,首次出战就带兵一万!我们来看看卫青的几次出征:第一次: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带兵一万,斩首数百。 第二次:元朔元年带三万人,斩首数千。第三次:元朔二年,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人,畜数十万,走白羊、偶烦王。以三千八 百户封为长平侯。而他的部下如苏建、张次公也皆封侯。第四次: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亦封青六

12、千户,而青的三个儿子及其他的手下如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等皆封为侯!第五次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 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由此,我们可以做一下比较,卫青寸功未立就被封为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就带了一万, 以后增加到三万、五万,最多的一次就有骑兵五万,步兵数十万,他的儿子及其部下也都一 个个封了侯;而李广呢?带的兵最多的一次才一万人,他的败大都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与 霍去病相比更不用说了,史记中载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 在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骠骑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以千六百户封为冠军侯。

13、以后又封为骠骑将军,所带的兵都是常选(即从汉军中选取的精 锐)。他带的兵数大致和卫青相似。同是也可以看到,每次打仗卫青、霍去病都是做前队, 而李广却大部分做了后卫,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廉颇八十尚能吃饭,何况李广才 60左右, 汉武帝为什么要如此部署呢?史记中载:是时王夫人方幸与上,宁乘说大将军曰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 三子皆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愿将军奉所赐千金为王夫人亲寿。 大将军乃以五百金为寿。天子闻之,问大将军,大将军以实言,上乃拜宁乘为东海都尉。这 番话无疑说明一个问题即卫青、霍去病尊宠的根源-外戚身份。而汉武帝的做法即拜宁乘为 东海都尉无疑在向人们传达这

14、样一个信息:重用外戚天经地义,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尊宠来 源与皇帝的恩泽,当然这和他们本身的才能是分不开的。卫青、霍去病战绩不俗,几乎攻无 不克、站无不胜,这更加坚定了汉武帝选用外戚的决心和信心!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李广为什么没有卫青、霍去病那样被重用了,李广的门第 决定了他不会像卫青、霍去病被重用,他充其量只是一个将军,与刘氏没有丝毫血缘关系, 不被重用何来功绩,何来封侯之说!还有就是李广与卫青、霍去病关系不深,要不然卫青、 霍去病的手下那么多人封侯必定有一个是李广。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广先是生不逢时后是逢时却不被重用,可以说这既是这个时代造就 了李广的悲剧,也是汉武帝造就了他的悲剧。时代

15、这个因素是一个必然的因素,而汉武帝只 是执行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偶然的决策者,如果不是汉武帝换了别人的话,为了维护刘家的 天下,为了维护自己的江山社稷,在这个大背景下也一定会这么做的。我们来看看这个时代 大背景:西汉在建立之初就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即所谓的匈奴的威胁,前面也曾提到,汉高祖刘邦 曾率大军征伐,结果被困平城,七日后方才逃脱。军事上的失利以及汉建立初的民生凋敝的 状况,使得西汉统治者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发兵匈奴,转而委曲求全,采取和亲政策以求 发展,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汉武帝即位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经过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西汉 的国力逐渐增强,出现了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 间成群11 的富足局面,这是经济上的有利的变化;政治上西汉内乱清除,政权集与中央。汉 初,刘邦大封同姓王,后又定白马之盟,言非刘氏二王,天下共击之本意是巩固刘家的天 下,想不到却引发了叛乱。汉文帝时,济北王和淮南王先后反叛,汉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 乱。不过这些叛乱不久就被平定,他们还大大削弱了藩国的权利。这是政治上的有利变化。这两个有利的变化为对匈奴发动战争准备了基础,是反击的时候了,打仗必先选将,将 的选择往往能对全局起关键性的作用,选择好的话往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