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继承传统 勇于创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评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爱。这次枫溪小学教学开放日,我听了邱雪清老师上的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受益匪浅。邱老师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理念结合起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爱。下面我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导入精彩。 上新课之前,邱老师先让学生朗诵游子吟这首赞母爱的诗,不但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激发学
2、生的心灵,触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邱老师就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赞颂母爱的诗歌。站起来朗诵诗歌的学生感情都非常投入,都读得有声有色。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家里,父母中哪一个比较爱你?”学生的回答让老师的教学自然地引入到新课。这样,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入就为新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邱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执着与重视。 1、当学生说出自己是通过上网或阅读有关课外书籍,找到有关赞颂母爱的诗歌或了解到作家的有关资料时,老师不忘及时加以肯定
3、、鼓励,让学生知道上网或阅读有关课外书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以后这种做法要持之以恒。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别用“”、“”线画出母亲、父亲爱巴迪的有关句子,并注明感受。这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3、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学生自主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时,邱老师先让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内容,在书中打一个问号。然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例如:“这种爱的力量为什么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为什么会把人引入歧途?”“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最后老师就让学生合作解疑。这样,老师在
4、学生的质疑、解疑中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做到水到渠成而不露痕迹,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三、把握好师生的角色,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局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邱老师在课堂上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童年故事这部分时,老师先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父母对儿子的爱的有关句子,注感受,然后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中,邱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并让学生说明学习方法。学生说出的学习方法有抓住句子的重点词语谈感受
5、,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谈感受,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谈感受,联系实际来谈感受等等。通过集体交流,学生学习的信息就在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得到提高。整段的教学老师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且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老师只是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进行了点拔。有效地发挥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使课堂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局面。 四、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这节课,邱老师的教学能比较好地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邱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课文对父母的言行描写中体会到:母亲的赞扬是一种慈祥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又从巴迪的成长过程的反思中(如“越来越”一句的品味)感悟到,儿女体会到父母的爱需要时间
6、,需要一个过程。巴迪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父亲的意图,从当初的“受不了”到“不得不” ,再到感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总之,这些感悟都在学生朗读课文中,品味词句中得出的,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整堂课很有“语文味”。 五、重视“实”与“活”的统一。 这节课,邱老师能处理好教材的“实”与“活”的关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邱老师在采用了新课标进行教学的同时,不忘基础知识的落实。例如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邱老师很注意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生字词。还有,老师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腼腆”的意思,引导学生随文学习比喻句。这些都体现了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的落实。 2、
7、重视拓展延伸。 新课标强调教师的教学要灵活,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点在邱老师的教学中得到体现,例如邱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注意拓展延伸。 邱老师这些成功之处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就个人发表一些建议,考虑不周,请多包涵。 1、师生分角色朗读,回归整体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三个人物的语言描写,我建议朗读时老师强调学生读出不同身份人物的语气,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是第一个商榷的地方。 2、教学童年故事这部分内容,我建议老师着重引导学生弄清楚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然后总结学法,进行学法迁移,让学生自学父亲怎样评价,“我”有什么反应。这是第二个商榷的地方。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观点,说得不好,请指正,我想只有不断从课堂上吸取经验,总结经验,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枫溪区古板头小学 郑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