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493041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是医师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集、分析和归纳相关信息, 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一般而言,急诊科医师和其它专科医师 一样,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其它疾 病后得出诊断,再决定给予医疗干预(药物或非药物)。但是, 由于急诊病人的某些特点,要求医师的思维过程要进行相应的调 整。急诊病人的特点包括:1 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不确定因素多;2 危重病人在做出明确诊断前就要给予医疗干预;3 来诊病人常以某种症状或体征为主导,而不是以某种病为主导;4 病情轻重相差甚大,从伤风感冒到心跳呼吸骤停;5 病人和家属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的期望值高。根据病人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

2、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按以 下过程进行思考。问题 1: 病人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虽然绝大多数急诊病人不是危重病患者,但在应诊之处就凭 表象主观地认为“没什么大问题”是草率和危险的。在针对急诊科 医师的投诉中,部分就是因为医师对病情估计不足所致。如果开 始就从“是否会死亡”的角度考虑,将思维拉向极端的高度,可以 保持相当的警觉性。由此将病人分为 3 类:a.高度可能性一即危重(critical)病人,必须立即给予 医疗干预。b中度可能性一即一般急症(emergent)病人,占急诊大多数,短时间内没有生命危险,但不可掉以轻心。c.低度可能性一即非急症(non-urgent)病人,病情稳 定,可以稍缓

3、处理。问题 2: 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稳定病情或缓解症状的干预措 施?在做出明确诊断前就给予对症治疗,这是急诊科医师有别于 其它专科医师之处。比如出血的病人先止血,疼痛的病人先止痛, 气促的病人先给氧,燥狂的病人先镇静,休克的病人先补液,怀 疑骨折的病人先固定等,有人称之为“先开枪,后瞄准”。有经验 的医师常在看到病人的第一眼就会做出相关的决定,但在思维时 要反复问自己:a这些措施是否对病人最有利(利大于弊)?b这些干预是一次性还是反复多次,维持到何时?c如果干预是错的,怎么办?问题 3: 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分析病人的主诉、现病史和过去史、初步的检查结果,结合 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思考,遵循“先常

4、见病多发病,后少见病罕 见病”和“尽量用一个病解释”的诊断学思路,根据急诊疾病谱特 点区分为 3 类:a.创伤性急症 (trauma emergencies):由各种创伤因子 造成的急症。b 内科性急症(medical emergencies):呼吸、心血管、 神经、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系统的非创伤急症,急性中毒、 过敏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所致的急症。c.特殊的急症(special emergencies):儿科、妇产科和 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等专科的急症。问题 4: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可能?这是鉴别诊断的思维过程。急诊病人常以症状和体征就医, 如发热和腹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两个症

5、状,背后的病因五花八 门。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可能很快会作出倾向性的诊断,比如认 为这是由于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腹痛。但是你还要考虑能否排除胃 肠穿孔、胆道疾病或宫外孕破裂?医师应自问:a.这是唯一的病因吗?b其它病因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排除?c请哪些专科医师帮助我?问题 5: 哪些辅助检查是必需的?急诊科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项目(常规、生化、酶等) 、 心电图和X线平片,进一步的检查有超声、CT和核素等。比较 普遍的现象是医师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的结果,相对忽略病史采集 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需要一定的时间,检查过程中还有病情突 变的风险。医师在决定作某项检查时应自问:a这项检查对病人的诊断和鉴别是必

6、要的吗?b如果检查过程中病情恶化,怎么办?c如果检查结果是阴性,怎么办?问题 6: 病人到急诊科后,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急诊病人处于疾病的早期,但往往不是极期,病情变数很大, 可能向好转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想恶化的趋势演变。在我们做出 初步的诊断和相应的干预后数分钟或数小时,不要忘记作再次评 估(re-assessment),以验证诊断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得当, 以及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何。因此,急诊观察区(病房)是非常 重要、不容忽视的诊疗场所。医师和护士共同进行评估并认真书 写记录。医师应考虑:a.病情稳定(stable)还是不稳定(unstable)?b病人对干预措施(药物或非药物)反应如何,

7、有无副作 用?c是否需要增加其它干预措施?问题 7: 往哪里分流作进一步的诊治?一般情况下,病人在急诊科的诊治只是一个阶段,之后就要 考虑下一步的去向,包括:取药后回家继续治疗;到输液中心进 行静脉给药治疗;急诊观察区留观;收入住院部相关病区或 ICU; 直接进入手术室或介入治疗室。尽早做出病人去向的选择可以得 到其它专科的帮助,使病人更早获得针对病因的处置,提高救治 的成功率。虽然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师往往还要考虑病人的经 济能力和其它社会因素,但从病情的角度医师应回答:a.病人有否紧急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指征?b住院治疗是否对病人更有利?c.病人在急诊科的时间是否太长了?问题 8: 病人和家属

8、理解和同意我们的做法吗?这是一个医患沟通的问题。有时医师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 抢救病人,最后得不到感谢,反而还被投诉。这种现象既反映出 社会对急诊急救工作的专业特点应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也要求 我们检讨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和缺陷。由于患方对缓解症状和稳定 病情的期望值较高,在救治的短时间里医患之间又往往难以建立 彼此的信任,如果沟通不足,就容易导致患方不满意而医务人员 又有“好心没好报”情绪的结果。所以,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提醒 自己:a.我是否已经将病情告知了病人或家属?b他(们)同意我的做法吗?c他(们)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了吗?以上八个问题贯穿了我们在诊治急诊病人过程中临床思维 的主要方面,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更慎密,条 理更清晰,措施更严谨。保持自我反省的心态,认真对待诊治中 的每一个环节,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 的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