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暗渡飞轮储能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48221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利暗渡飞轮储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英利暗渡飞轮储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英利暗渡飞轮储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英利暗渡飞轮储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英利暗渡飞轮储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利暗渡飞轮储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利暗渡飞轮储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利暗渡飞轮储能更新:-12-24 09:50:24作者:yong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311次【字号:大 中 小】7月8日,英利集团首席执行官苗连生在海南海口收获了两份喜悦:一是海南英利公司一期年产100兆瓦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二是当天交通银行海南分行予以了英利海南公司3.76亿元的授信贷款。更早些时候,英利在河北保定刚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360亿元的授信贷款支持。“不差钱”的状况下,苗连生更多考虑的是英利的下一种迅速发展点在哪里?在“六九硅业”、“熊猫电池”等秘密武器曝光后,苗连生选择的下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项目是飞轮储能设备生产。“今年年终就可出样机,在十二

2、五期间将生产至少45万台。”苗连生初次向记者披露了英利生产飞轮储能设备的具体时间表。“飞轮储能”产业化渐进奉行“不捂热了不说”逻辑的苗连生,在海南向记者第一次透露了英利大储能项目的进展状况。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20年,苗连生对公司竞争力秘密的保守,是出了名的。“六九硅业”投资几十亿元,始终到试车生产时,才正式对外界亮相,之前英利甚至都没提过要做上游硅原料。而更为神奇的是,2009年下半年正式投产的高效“熊猫电池”生产线,如今已经生产出了产品,英利集团总部办公室就位于这条生产线的三楼,但是至今这条生产线的真面目,公司以外的人,从未得知。苗连生说出来了,也就意味着英利飞轮储能项目产业化生产已经不远。

3、记者获悉,大概在一种星期此前,由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大储能项目研究比较领先的院校的11名专家构成的考察团,受邀来到位于保定的英利大储能项目研究基地参观。而这次国内大储能和光伏并网专家组的参观,正是英利第一次亮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正式产业化生产之前,征求行业内专家的意见。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参观完英利的大储能项目研究基地和国家光伏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专家们很是激动。有的专家就大储能项目已经搞了几十年的研究,但是缺少产业化的实验平台。当天,苗连生也专门赶回保定,与这些专家成员进行了交流。苗连生表达,英利乐意做国内大储能和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研究的实验平台。苗连生在当天的座谈会上表达,英利乐

4、意借助各位专家的科研力量,以智能通信和智能电网作为大储能项目产业化的切入点,尽快将大储能项目产业化。这句话正透露出了英利飞轮储能项目的战略布局:智能通信和智能电网。而记者从上述知情人士处理解到,英利的飞轮储能项目已经与国家电网等机构达到了合伙合同,如果没有这些机构的支持,国内任何一家大储能设备生产公司都不敢贸然下水。苗连生对本报记者表达,英利所做的大储能设备是采用飞轮储能的物理储能技术,目前已经获得了成果,年终就可以推出第一批样机。她觉得,飞轮储能具有诸多长处:储能密度大、效率高、成本低、寿命长、环境污染小、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是目前最有发展前程的储能技术之一。但是,国内飞轮储能研究落后于国外

5、10年左右,美国的风险资本介入下,飞轮储能设备已经做到每天仅耗费所储能的2%如下。对于英利所做的飞轮储能设备科技含量,苗连生表达,已经超过了欧美,并且国产化率达到了80%,所有生产设备全是定制性的设备,没有采用购买进口设备的做法。技术优于铅酸电池?苗连生表达,英利飞轮储能项目目前的攻坚目的在于新材料和电机设备等方面,目前电机中飞轮转速达6万转/s,将来会达到14万转/s,如何解决新材料问题,是飞轮储能研究的一种方向。目前多用的钢片生产的飞轮,将不能应对越来越高的转速。此外就是电机的应用寿命。在苗连生看来,飞轮储能产业化的核心一步就是其储能与应用寿命的除数,可以与目前多用的铅酸电池相比。即飞轮储

6、能设备寿命可以达到25年,其寿命比铅酸电池长。据苗连生称,英利所出的第一批飞轮储能样机为20-40-60千瓦的。尽管国内5兆瓦以上的飞轮储能设备技术普遍还不成熟,但苗连生的一贯打法是,只要其具有将来发展潜力,可以先行占领市场,英利就会去做。从上述英利第一批样机设计规模来看,英利显然选择了日本的小储能研发路线,而没有采用欧美的大储能研发路线。上述知情人士说,英利的大储能设备会采用边市场化,边研发的路线。事实上,上述专家组与英利达到的运用英利的生产平台,进行大储能设备研发的合伙路线,已有所证明。英利看中风轮储能技术,背后还另有“打算”看好中小规模的飞轮储能设备市场前景。对此,苗表达,按照目前的国内

7、技术,如果达到了2兆瓦的飞轮储能电池设备,重量将达到1200公斤,这个庞然大物显然应用领域并不广泛。而20千瓦左右的小储量飞轮储能设备,重量轻,放到公交车顶上,就可以作为其太阳能发电一体化的储能设备,可以作为公交车的动力源。同步,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市场也需要小重量的储能设备。例如5兆瓦的海上风车,高度有45米,将其发电进行储能,也需要相匹配的飞轮储能设备。据记者理解,英利准备大规模生产飞轮储能电池设备的想法已经引起了多种地方政府的注意:天津、北京、河北三地都但愿英利将飞轮储能设备生产线放到本地,天津甚至提出了诸多优厚的招商条件。中国飞轮储能:前景未可知更新:-12-06 15:16:56作者:e

8、scn来源:中国储能网 点击:333次【字号:大 中 小】 飞轮储能技术作为将来大规模储能的应用方式之一进入国人的视野还是近来两年的事。在国内,化学电池较为常用,抽水储能也应用较多,唯独飞轮储能这个名词颇为陌生。在媒体对飞轮储能的报道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房建成的一句话引用颇多:“目前,国内的飞轮储能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在以上。”然而,今年7月,英利集团高调宣布进军飞轮储能领域,称其技术国产化率达到了80%,并筹划在“十二五”期间至少生产45万台。那么,国内与否具有大批量生产飞轮储能的技术能力?国外的飞轮储能发呈现状如何?飞轮储能与否能满足市场对储能技术的迫切需求?

9、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国内少数几家研究飞轮储能的科研单位之一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采访了该系副研究员戴兴建。市场潜力巨大所谓飞轮储能,是运用高速旋转的飞轮将能量以动能的形式储存起来。需要能量时,飞轮减速运营,将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回力玩具汽车就是飞轮储能的简朴应用。但是,目前对飞轮储能的规定是将其应用于更大规模的储能。据戴兴建简介,。目前,国外产品通过不断地更新和提高性能,寿命已经达到、10万次以上。而化学电池一般只有几千次充放电的寿命,往往几年就需要更换。戴兴建算了笔账:电池的运营需要空调作保证,因此需要额外的电费;两三年更换电池,又是一笔费用;同样容量的储能,飞轮储能的占地面

10、积只有电池的1/3。综合起来,两者在寿命期内的竞争成本差不多。但是,飞轮储能的劣势也很明显:能量密度不够高、自放电率高,如停止充电,能量在几到几十个小时内就会自行耗尽。Active Power公司的飞轮储能系统单位模块输出250千瓦,待机损耗为2.5千瓦,因此有些数据称其效率为99%。“但这是有条件的。”戴兴建说,“只有在迅速用掉的状况下才有这样高的效率。如果自放电的话,效率大大减少。”例如,几万转高速飞轮系统损耗在100瓦左右,1千瓦时的系统只能维持10小时的自放电。因此,戴兴建指出,飞轮储能最适合高功率、短时间放电或频繁充放电的储能需求。她觉得,没有一种万能的储能技术可以满足所有的储能需求

11、,飞轮储能根据其特点具体定位三块细分市场。第一,高品质不间断电源。有记录数据显示,美国95%以上的停电都由分秒级的电能质量差导致。电压突变在电网中很常用,但在某些高精密度产品的生产车间,电压突变会导致精密仪器的损坏。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在用的基于飞轮储能的UPS有30004000套系统,以平均10万美元/台计算,既有市场已经达到3亿4亿美元。这还不涉及巨大的潜在市场。第二,港口、地铁等特殊场合的电制动能量再生。熟悉F1的人对动能回收系统(KERS)应当不会陌生。这是国际汽联为了顺应低碳这一国际形势而采用的重大举措。KERS系统能将车身制动能量存储起来,并在赛车加速过程中作为辅助动力释放运用。目

12、前已经面世的KERS系统就是采用飞轮回收。国际汽联主席莫斯利曾表达,锂电池适合于长期的能量储存,而飞轮则更适合吸取汽车大力制动下短时间内释放的巨大能量。除了F1赛车,制动能量巨大的港口起重机、地铁列车等都可以配备类似的动能回收系统。据悉,国内的诸多港口起重机的动能回收方式已经从初期的电池转变为飞轮。Vycon公司更是将飞轮储能系统纳入港口起重机的制造,成为其中一种部件。这块市场也将会很大。第三,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分秒级储能电源。风力发电的波动很大,为了稳定输出往往会为风机配备柴油机组,但柴油机并不适合频繁启动,而这恰恰是飞轮的强项。“国外目前采用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同步配备飞轮储能系统用于分秒级

13、的储能,减少柴油机启动次数。”戴兴建表达,跟UPS只有几百千瓦到几兆瓦的容量相比,风力发电的容量大、规模大,因此市场也更大。她建议百兆瓦级别的风电场配备供电容量20%50%的飞轮储能。但是,由于放电时间有限,戴兴建觉得飞轮储能不一定是调节太阳能发电波动的最佳选择。理论研究多 工程实践少据理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飞轮储能的研究开发持续了50近年,目前可以提供产品的公司有10多家,重要在UPS、电制动能量再生、风力发电储能、高功率脉冲电源等方面获得了商业应用。其中,用于UPS电源是发展最迅速的市场。近来,Beacon Power公司承办了美国能源部的一种项目,为一座20MW的电厂储能调频,能

14、做到15分钟的储能规模。而一般应用于UPS的飞轮储能时间都不超过100秒。“因此可以说这是美国目前最先进的飞轮储能系统。”戴兴建说,“这也阐明美国的诸多项目还处在示范阶段。”此外,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做出来了小型几千瓦的飞轮储能系统,欧洲在上世纪90年代也尝试过用飞轮储能回收刹车动能再生,但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市场收益,未能真正实现商业化。 国内的飞轮储能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中科院电工所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开始投入。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在研究磁悬浮飞轮。戴兴建指出,国内能实现充放电的科研单位不多,总体来说,理论研究较多,工程实践和实验比较少;理论分析计算较

15、为充足,实验研究不充足;装置开发滞后。和国外差距以上。特别在飞轮的转速、电机功率、系统效率等方面差距很大。据简介,清华大学通过的研究,研制了3代飞轮储能实验原理样机:300Wh永磁流体动压悬浮飞轮储能系统、500Wh飞轮储能UPS、300Wh电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在高储能密度复合材料飞轮、微损耗轴承、系统实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此外,近5年来也有某些国内技术公司在研发工程样机。但直到英利提出雄心勃勃的筹划为止,国内公司并未获得明显突破。戴兴建表达,飞轮储能的空载损耗大(自放电率高)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决定因素。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产业化的主流技术的放电时间基本在10100秒,最长达到900秒。而延长飞轮储能的时间只有两种措施:减小损耗和补充能量,后者显然不合适,因此减小损耗被视为提高飞轮储能性能的唯一措施,也成为世界性难题。戴兴建指出,目前飞轮储能的研究重要着力于研发提高能量密度的复合材料技术和超导磁悬浮技术。其中超导磁悬浮是减少损耗的重要措施,而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储能密度,减少系统体积和重量。此外,国内还没有100千瓦、1万转以上的飞轮储能电机,研发高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