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人体穴位图与及特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470336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及特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及特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及特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及特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及特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及特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人体穴位图与及特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大人体穴位图与及保健按摩图解319、摩腹养生补泻:摩腹可给腹部的穴位以良性刺激,激发腹部诸穴之经气,推动气血运营,以滋养脏腑,调节阴阳,可治疗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阳痿、遗精、水肿、小便不利、痛经、月经不调等症。还可使腹部肌肉强健,增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和加强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吸取功能,避免习惯性便秘和慢性胃肠炎,并可辅助治疗失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理解和掌握摩腹的补、泻措施很重要,左手按逆时针方向绕脐摩腹为补;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为泻。1)一般养生“一逆一顺”或“一顺一逆”各绕脐摩腹100圈为平补、平泻法。2)年老体虚、胃肠疾患、大便溏泻者,应采用

2、“两逆加一顺”的补法;即先用左手按逆时针方向绕脐摩腹100圈,再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100圈,最后仍用左手按逆时针方向绕脐摩腹100圈。3)身体肥胖,口干舌燥,大便硬结,应采用两顺加一逆的泻法,即先按顺时针方向再按逆时针方向,最后顺时针方向,各绕脐摩腹100圈。还应指出,摩腹以仰卧、袒腹,使手直接触及皮肤效果最佳,于起床前和入睡前施行最为合适。20、按压合谷助排便(当你难便或感觉未尽时,只要按压合谷便有助排便):用左右手交替按压合谷穴位若干次,当感觉肛门处有微动的反映时,大便即容易排出。21、揉摩耳廓益健康:耳廓正面有300多种穴位,背面有50多种穴位,常用手掌或手指揉搓耳廓,能收到较好

3、的保健效果。按摩耳廓,没有严格的规定,闲暇时可随时做,有条件者最佳分早、中、晚或更多次揉搓,每次约5-10分钟,以发热为度。1)使头发不白:可每天上午起床后及晚上临睡前,用右手过头顶轻轻牵拉左耳20余次,再以左手过头顶牵拉右耳20余次,如此反复两次,持之以恒,必见成效。2)防、治感冒:每晚坚持用热毛巾上下搓耳,双耳各搓40次。毛巾凉了时,可放入热水中浸泡后再搓。 22、夹鼻梁治牙痛:用拇指和食指加该部位。鼻梁根部是心穴,稍上处两眉中为肺穴,此两穴可镇痛,故可止牙痛。23、按摩治疗老年斑:坚持每日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紧斑点皮肤,上下左右移动,次数不限,不损坏皮肤为原则,通过局部反复按摩,可增进局

4、部血液循环,使局部黑斑复活疏通后,可逐渐减轻或消除。还可用冷热水交替洗涤刺激黑斑除1-2周后也可逐渐消除。禁忌:患者在按摩期内,严禁饮酒和吃辛辣食物。再按摩前一方面剪指甲,以防损伤面部批复。可在平常生活中,坚持吃多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及五谷杂粮,可满足肌体维生素、微量元素供应,促使老人面部红润,快乐度过晚年。 24、活动脚趾健胃法:胃经络始于第二趾第三趾之间,经迎面骨再通过胃向上循行,且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据此理论,胃肠功能较弱的人,每天可运用10分钟,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也可坐卧时活动脚趾。久之胃肠功能会逐渐提高。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1)身体躺床上侧卧,两腿弯曲,弯腰,双腿分

5、开,以便用手按摩阴囊根部与肛门间的凹陷处。开始一只 手上下左右转圈揉动按摩500次,然后换手,再按摩500次。2)双手按揉腹股沟;环绕尿道周边及腹股沟上下进行擦揉,用手轻揉睾丸。3)仰卧,右手压在左手上面,从腹部左侧上下顺时针,以手掌根部按摩100次,然后,左手压在右手上面,逆时针转按摩100次,交替按摩5次,感到腹部发热、麻胀。阴茎以及睾丸、前列腺部位均有触电样刺激,又犹如针灸样的酸、麻、胀感觉。4)仰卧,双手相压,从前胸部位至外阴部位,反复按摩500次,也是双手相压以手掌根部按摩。按照以上措施,每日上午醒来,午睡、晚间睡前,各按摩1次。经3个月的按摩,收效就很大,尿流线增粗,排尿畅通,尿流

6、射程加大,再无尿后滴沥不断现象,夜尿明显减少。 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等等。走了整整一天的路,按摩涌泉穴非常有效。27、指压 “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先将肌肉放松,指压外踝下端前洼处的“丘墟”和脚踝正后方的“昆仑”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反复10次;28、按摩治尿不净:慢性前列腺炎是中老年人常用病,常体现为小便不畅。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使患者解小便自如,并且对肛门松弛的治疗也有效。阴陵泉穴位在胫骨内上髁下缘,胫骨内侧缘凹陷处(将大腿弯曲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每次按摩100-160下左右,每日早晚按

7、摩一次,两腿都需按摩,一般按摩两周见效。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疾:1)老年性顽固便秘:取米醋适量煮沸后,加入元明粉(芒硝)100克调匀,做成饼状敷肚脐中,外用塑料纸覆盖固定,一般10分钟左右可排便。元明粉通过肚脐,增进肠蠕动增强,肠中水分增长而排便。2)体虚自汗、盗汗:用五倍子30克,首乌、黄柏各18克,按此比例研成细末混匀存瓶。用时取米醋5毫升左右,调药末适量成饼状敷在肚脐中,外用塑料纸盖好固定。自汗者早上敷晚间取出,盗汗者晚间敷翌日晨取出,敷多次后,自汗、盗汗可减少或消失。其疗效与药物通过脐部吸取,起固涩止汗的作用有关。 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即:合谷、内关、足三里。

8、1)合谷穴(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种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但凡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她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和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浮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干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2)内关。内关穴的取穴是这样的: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

9、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因此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避免心脏病的发生。此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因此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和按摩合谷穴同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措施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某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佳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3)足三里(位于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沿)主治胃肠、腹部不适,

10、如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中医觉得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有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她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按,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同样,但力度要大。 31、治疗脚部淤血:有效的是指压外踝下端前洼处的“

11、丘墟”,另一方面是脚踝正后方的“昆仑”。先将肌肉放松,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反复10次;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先深吸一口气,用手刀击打的同步将气吐尽,如此反复10次。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 、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如果你走了整整一天的路,按摩涌泉穴非常有效。1、按摩使头脑清晰:脑部功能迟钝,工作效率减少,是由于脚部活动局限性而产生血液循环停滞。由于脚部运动,脚部肌肉通过筋纺锤,将刺激送抵脑干部的网样体,

12、使新皮质的脑细胞活泼,因此便能除去脑内淤血,增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例如右脚与静脉有关,它使由胸部上行的血液顺畅,左脚和动脉有关,它使由头部到脚尖等全身血液顺畅,如脚冷或因运动局限性而使脚部肌肉硬化,则会头晕眼花。当我们考虑问题时也会不知不觉的在屋中踱来踱去,所觉得了使头脑苏醒,必须指压脚部。自古就有多种锻炼脚部的健康法,指压脚心不着地处的“踏青竹”(踏青竹是日本好久此前就有的健身法.让双脚在竖着劈开的竹子上来回地踩,以刺激脚底板.要锻炼头部,一方面要锻炼脚部,足部疲劳的时候,踏青竹十分钟,对消肿非常有用。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太溪(跟腱与内侧脚踝骨间)将此外一侧的大拇指垂直竖立,以感到些许疼痛的力度,使力按压该穴道处 3秒,然后再放松3秒。反复该动作5次。 (人体穴位全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