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建设总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乡村建设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我们的新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些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农村问题开始慢慢成为国家民生的焦点。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成为现代建设者的奋斗目标。一 、关于中国乡村现状的调研报告1、人口流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年轻的人
2、逐渐外出拼搏,村子里的青春朝气越来越少,所到之处,尽显暮气暗沉。老幼相守的村子,缺少了希望的气息。留守的老人们,即使对于冷清的村落千般无可奈何但出于对故土的留恋还是不愿意弃村离去。外出的年轻人,大多除了偶尔回家过节外,衣锦还乡,已渐渐不在。2、农田荒芜因为劳力限制,村庄里的耕种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水田当旱地种,田地退化,土质板结。偶尔在村前的空地上看到种上茶叶或苗木的,也仅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与其说是种植经济作物,不如说是一种占田的办法。往后的发展,年轻人也许都不会种地,自然和人争夺土地会以自然的胜利而告终。人退林进,于环境来言也未必不是好事,可是人们吃什么?中国泱泱大国要如何自给?3、孤寡老
3、幼改革开放后,实行责任制初期的一代人,为自己的那个富裕梦想而竭尽全力,最辛苦、最勤劳的一代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留守在故土的这代人。辛劳了一辈子,劳作已经成为了习惯,只要有能力劳动依旧不会贪图享福的老人们,却又一次充当了父辈,惦记着地里的菜又放心不下城里的娃,奔波劳碌,寒来暑往的,依旧没能颐养天年。精力、生命有限,这一代人开始逐渐逝去。他们劳碌了一辈子,最终发现后继无人;田地,正被繁茂的树木吞噬;家园,后辈们不再眷顾。甚至有的连坟头都找不到了。4、想要返乡的第一代外出者这是一批处于临界状态的人,正在回家还是继续打工之间徘徊,两边都感觉是鸡肋。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终结局,年龄在四十到五十五岁之
4、间,这一辈回归乡村,传统的耕作收益甚微,种田缺乏激情;继续留在城市,由于年纪的问题也失去了核心的竞争力;子女们又多数刚步入社会,赡养能力有限。这代人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城市,但是钢精水泥的世界里却将他们慢慢的边缘化。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结局。5、夹缝中的第二代外出者这里说是外出者,其实他们多数是被外出,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出生就在城市。呼吸的第一口空气就夹带着汽车的尾气,甚至和城市的孩子出生在同一个产房,但是他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却注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总之,人口回流越来越少,落叶归根良性循环的乡村,始终不可得。优秀分子通过高考等渠道一去不复返,年轻一代虽难以进城,还是勉强赖在城市,不愿返乡。乡村发
5、展可能后继无人。6、现代文明产物的遗留问题现代化文明发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各方各面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此我们仅仅说明的是对于农村而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a.是垃圾问题。大量的塑料、玻璃产品的出现,以往的那些可自然降解循环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难以适用在现代社会。加上各种液体垃圾(洗涤用品、农药等),不但影响了环境美观,更严重的破坏了水源。b.是传统手艺的遗失。在工业产品充斥的时代,太多民间绝活都不存在了,或者至少是濒临消失。多少曾经信手拈来就能制造的工艺品,已经开始进入博物馆。c.商业化、货币化渗透。过去的换工互助,现在变成了非常直接的货币交易。曾经村里有个红白事,全村人各处各力相互帮衬,
6、时至如今,钱到人到甚至人都不到就算了解了一桩大事。人与人之间淳朴的关系也慢慢的随着利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 近年乡村改造成效“城镇化要让居民, 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2013年,中南海发出了这样的一个声音,瞬间引爆了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导火索。美丽乡村建设搞的如火如荼,聚焦点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毛主席创建新中国时最注重的根据地-农村。这份热情,有时真像当年的上山下乡。先看看这些真金白银辛苦劳作的成效:1、路通了。要致富先修路,不好走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不够宽的水泥路也加宽了,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出行的条件,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墙白了。粉墙黛瓦,中国传统建筑外立面的
7、代表,在美丽乡村政策的推动下,把村里的墙重新粉刷,去掉了牛皮癣、白内障、梅毒等有碍三观的小广告,让农村感官上更加的整洁,更加的有序。3、房修了。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的危房拆除了,有破损但满足修复条件的房屋也修葺了,农村,再不是破败萧条的代名词。4、垃圾、污水少了。投入资金划区域的投放垃圾箱或建设垃圾堆放点,把原先村民自己选址随意堆放垃圾的场地规范化,在统一及时的安排清运工作,整体卫生得到了的改善;而系统的建设污水收集和排放体系,改变了多数农村局部区域气味刺鼻的情况,也为村民健康做了贡献。5、看小病方便了。根据人口分布的评估,在保证有效时间内可得到简单救治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8、建符合国家规定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陋或者不合理的病患处理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6、整体居住环境好了。在配套设施完善的基础上,路边种了绿化带、花坛,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了公共活动的小花园,让村民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三 改造成效背后的问题,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1、部分基层干部和建设团队偏离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初衷,把美丽乡村建设当做了政绩工程。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三五年就可以搞好。2、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那么,应当让农民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美丽乡村应该是村名合力建出来的,而不是由干部干出来的。3、农民群
9、众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的心理,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和对农村发展的新思路。4、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经济的承受压力加大。在农村建设中,边远山区小县,农村较为贫困,广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墙壁粉刷,猪牛栏改建的任务繁重,而省、市下拨及群众自筹、挂点单位帮扶的资金相对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加上农民收入不高,而建设进度又不能耽误,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乡村资源是宝贵的、农村生态是脆弱的,我们建设者要时刻牢记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积极吸取大跃进时期的历史教训,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四 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措举“美丽乡村”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0、自然环境美、生态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美、科技手段支撑农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美,乡村文化与人文素养提升形成的动态行为环境美。我们将这一内涵统称为“自然、生态、科技、文化”四位一体。而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就要求做到统筹兼顾、城乡一体。要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保规划,做到“上下一致,多规合一,做长期建设准备,坚持四个基本步骤:诊断乡村问题专业产业引导分析辅助建设综合改造治理纵观近年来美丽乡村热潮,在各个地方政府摸索实践下,目前中国的美丽乡村发展已经
11、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模式,并有了相对成功的案例。简单的收集归结了国内一些比较具备代表性和可借鉴的模式分享一下:产业发展型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集聚、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推荐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保护型生态保护型模式多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城郊集约型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典型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文化传承型文化传承模式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经典案例:云南省建水县团山村高效农业型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典型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