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42855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_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基础夯实1.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解析: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答案:C2.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

2、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工业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B项。答案:B3.导学号52440084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

3、强大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干中列宁的话实际上说明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作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结果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这种危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工业、流通、分配等方面的措施共同引发的。农业税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A项错误。农民并非“敌对势力”,D项与题意无关。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但是它仅仅是问题之一,此“严重的失败”是由于忽视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的现实造成的,C项从属于B项,B项是主要原因。答案:B4.(2016河南洛阳一模)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

4、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俄(联)()A.加快工业化进程B.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所有制结构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只是允许外国人经营一部分小企业,对工业化进程影响不大,且粮食税和自由贸易与工业化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中“固定的粮食税”“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苏俄(联)经济结构仍以公有制为主,故C项错误;工业建设的非国有化措施与工农联盟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答案:B5.1921年至1922年,苏俄市场上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

5、。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C.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商业上恢复了商品流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生产,B项正确;C、D两项不符合当时苏俄实际,均排除。答案:B6.1921年4月21日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和小生产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这表明苏俄

6、()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C.采用商品关系发展经济D.开始农业集体化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1年4月21日”“资本主义则是幸福”,结合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和措施,即可推断出答案为C项。答案:C7.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解析:从表格的数据看,自1921年起平均税款逐渐降低,这段时期正是苏俄(联)

7、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符合这一时间信息的是B、C两项,C项与赋税无关,故B项正确。答案:B8.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来到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本题以情境材料灵活考查了苏俄列

8、宁时期和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政策。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都是斯大林时期,因此C、D两项可以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不允许自由买卖,故A项错误。答案:B9.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里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帮助解析:从材料中“小工厂租给私人”可以判断是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C项正确。答

9、案:C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下列属于二者的相似之处的是()A.都是在国家繁荣发展时期实施的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C.都突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答案:D能力提升11.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对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中,形势非常不利B.内容:苏维埃政府征收了过重

10、的粮食税,导致农民的不满C.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D.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解析: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描写的是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期。A项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正确;B项中“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排除C项;D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A12.导学号52440085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

11、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解析:“允许出租土地”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方式,但并未改变土地的所有制状况,A项错误。十月革命后并未立即建立农业集体化经济,农村个体经济一直是合法的,并非因为土地劳动使用法的颁布而发生改变,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苏联(俄)经济仍然是政府主导的,商品经济没有取得“主导地位”,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 13.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

12、”这里,列宁主要强调()A.利用市场机制B.建立工农联盟C.生产资料公有D.按劳分配产品解析: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在于注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选A项。答案:A14.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B.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改革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

13、去”和所学史实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把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答案:D15.1921年有人这样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退一步”使俄国又退回到了资本主义D.“进两步”是指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答案:B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是推进社会主义

14、的主要门径。”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为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摘编自列宁选集(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

15、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四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战争需要;向社会主义过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3)变化: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由商品交换退到商品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材料二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戴高乐材料三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国家 邮政电站煤炭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