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37265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血液学及检验 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A.M3的早幼粒细胞B.中性分叶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答案:E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A.嗜酸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浆细胞答案:A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A.血小板第三因子B.血小板第四因子C.纤维蛋白原D.胶原酶E.纤维连接蛋白答案:B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B.单核细胞C.早幼粒细胞D.晚幼红细胞E.原始淋巴细胞答案:C5.

2、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A.Russel小体B.Cabot环C.Howell-Jolly小体D.嗜碱性点彩E.变性珠蛋白小体答案:A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D.血小板散在、少见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答案:E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A.严重感染B.恶性肿瘤骨转移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D.急性溶血或出血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答案:A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主要为IgMB.04凝集反应最强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D.溶

3、血不需补体参与E.多见于女性答案:D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C.弱表达CD34D.对称性有丝分裂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答案:B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A.干细胞因子B.TGF-C.IL-11D.IL-3E.TPO答案:B11.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 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答案:B12.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

4、的是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D.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E.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答案:D13.临床上骨髓增生程度,通常的表示方式为A.粒细胞:成熟红细胞B.有核细胞:全部血细胞C.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D.粒细胞:有核红细胞E.有核红细胞:全部血细胞答案:C14.T和B淋巴细胞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是A.肝和淋巴结B.脾和淋巴结C.骨髓D.淋巴结E.胸腺答案:B15.CFU-GM增加见于下列何种疾病A.再生障碍性贫血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急性白血病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慢性

5、粒细胞白血病答案:E16.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的造血活动始于A.胚胎第12周B.胚胎第10周C.胚胎第8周D.胚胎第6周E.胚胎第34周答案:E17.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脾E.肝答案:A18.红细胞起源于A.原始红细胞B.肝脏C.骨髓造血干细胞D.巨噬细胞E.早幼红细胞答案:C19.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巨幼细胞贫血答案:E20.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正常色素性贫血B.低色素性贫血C.高色素性贫血D.嗜多色性贫血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答案:A二、名词解释(1)

6、蛋白C系统(2)Ph染色体(3)篮细胞(4)瀑布学说(5)血管性血友病(6)血液学(7)微量残留白血病(8)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9)双表型(10)血细胞的增殖周期(11)干抽(12)血小板释放反应(13)巨核细胞白血病(14)Auer小体(15)花生四烯酸代谢(16)原发性纤溶亢进症(17)绿色瘤(18)PNH(19)巨球蛋白血症(20)多系集落刺激因子(21)环铁粒红细胞(22)因子(23)MDS(24)再生障碍危象(25)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26)出血性疾病(27)致密管道系统(28)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9)双系型(双克隆型)(30)卵黄囊造血期(31)接触凝血因子(32)A

7、LIP(33)白血病裂孔现象(34)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35)血友病(36)开放管道系统(37)再生障碍性贫血(38)卟啉病(39)造血祖细胞(40)免疫性溶血答案: 1.是一组生理抗凝血物质,由蛋白C、蛋白S、TM和APC抑制物组成。这一组对血液凝固起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在被凝血酶激活后互相协调地发挥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20左右。2.8090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发现一种异常染色体,即22q,9q+,可出现在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中,标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是多能干细胞克隆发生突变和肿瘤转化所致。3.退化的淋巴细胞因粘性高、脆性大,推片时被推拉成扫帚状,形成竹篮,故名。

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该类细胞较多,有一定诊断意义。4.是一种解释血液凝固机制的理论,认为所有凝血因子都是分别合成的,又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在一系列反应中,每个凝血因子都被其前已活化的因子激活成为活性酶,最后生成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即血液凝固。5.是由于因子复合物中的VWF基因的合成与表达缺陷而导致VWF的质和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6.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开拓出许多新领域,如血细胞动力学、血液遗传学、血液流变学、血液免疫学、放射血液学和血液病理学等,并已达到分子水平。7.是指急性白血病经诱导化疗后行骨髓移植,达到临

9、床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而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8.指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所致的贫血。结果是链合成减少,HbA(22)减少,HbA2(22)增高,HbF(22)增高,多余的链聚合、沉淀损害红细胞膜而发生原位溶血,或被脾扣押而发生血管外溶血。临床表现为贫血、脾大、黄疸。9.在混合细胞白血病中,确定有10的恶变细胞,既有淋巴细胞系又有髓细胞系特征。10.血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数量倍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的时间称为增殖周期。11.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而引起的多次、多部位抽不出骨髓液或只得到少量血液。12.在诱导剂作用下,血小板贮存颗粒中的内容物通过开放管道系

10、统释放到血小板外的过程。13.骨髓中原巨核细胞异常增生并可出现于末梢血中的一种少见的急性白血病类型,定为M7型。临床表现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相似,原巨核细胞的鉴定常需借助于电镜或单克隆抗体。14.是白血病细胞中的棒状小体。瑞氏染色呈紫红或红色,由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含核糖核酸及脂类,过氧化物酶阳性暗影。这种小体出现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急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不出现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5.多种细胞膜的磷脂,经磷脂酶AZC作用后生成花生四烯酸(AA)。AA经环氧化酶作用生成内过氧化物(PGGZHZ),后者经TXA

11、Z合成酶作用生成TXAZ,最终转变为无活性的TXB2.AA经脂氧化酶作用生成白三烯。16.是由于纤溶酶原激活剂(tPA、uPA)增多致纤溶酶活性增强,后者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多种凝血因子,使它们的血浆凝血活性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出血症状。17.是粒细胞白血病肿瘤性增生的特殊类型,多见于颅骨、眼眶、胸骨等骨膜下,其内为白血病性粒细胞,含有大量髓性氧化酶而呈绿色,称之为绿色瘤。18.即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突变引起的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性疾病,主要受累的是红细胞,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为常见的溶血性贫血的一种。19.是B细胞、淋巴样浆细胞与浆细胞恶性增生,分泌大量单克隆巨球蛋白,并

12、广泛浸润骨髓和髓外脏器的一种病症。20.又称IL3,是一种糖蛋白,能支持多系集落生长,所获得的集落中可含有不同分化程度的幼红细胞、幼粒细胞、幼单核细胞和幼巨核细胞,还能促使肥大细胞生长。其最主要的生物效应是在血细胞发育的早期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刺激其生长和分化。IL3由活化的辅助T细胞分泌。21.幼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并围绕于核周排列至少超过23区域者。22.由44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蛋白,在凝血过程中处于内、外源性及共同途径之间,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其基因位于第13号染色体(13q31)。23.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13、最终该克隆可丧失分化成熟能力而演变成急性白血病。24.原有慢性溶血患者突然出现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急性骨髓衰竭),网织红细胞及全血细胞减少,常持续l2周。25.血浆中优球蛋白组分含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及其活化素,但无纤溶抑制物。当加入凝血酶或Ca2+使其凝固后,置37C下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ELT缩短表明纤溶活性减退。正常参考值为120min. 26.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原因,导致机体止血、凝血活性的减弱或抗凝血、纤溶活性的增强,引起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的一类疾病。27.散在分布于血小板胞质中,不与外界相通,是Ca2+的贮存部位,其膜上的Ca2+Mg2+-ATP酶(钙泵)能将血小板胞质中的Ca2+传送至此系统内,也可从此处释放至胞质中,从而调控着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活动和血小板的释放反应。28.是构成血红蛋白的a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所致的贫血。结果是a链合成减少,HbA多余的链和链多自聚合形成HbH(4)和HbBart(4),形成无效造血和溶血性贫血。29.同时有两种或多种分别表达髓系或不同淋巴系标记的白血病细胞,可同时发生,也可在6个月之内先后发生。30.在人胚胎发育的前2个月,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