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358639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益教育 一题多解系列行程问题1、相遇问题,求两地总路程例1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1】先求两辆汽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两辆汽车行驶路程的和,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2】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3】甲、乙两地的距离除以相遇时间,就等于两辆汽车的速度和。由此可列出方程,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4】甲乙两地距离减去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就等于另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由此列方程解答。【评注】解法2和解

2、法1是算术解法,其中解法2是较好的解法。解法3和解法4是方程解法,其中解法3是较好的解法。比较以上四种解法,解法1和解法2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相互转换,解法1和解法4、解法2和解法3,它们的数量关系是分别相同的,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只是解题思路及方法不同。2、相遇问题,求时间例2 两辆汽车从相距345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辆汽车可以相遇? 【分析 1】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即速度和。然后根据公式“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即可求得。【分析 2】两辆汽车在相遇时各行路程的和,就等于两地之间的距离345千米。由此可列方程

3、解。【分析 3】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分析4】两地之间的距离减去一辆汽车所行的路程,就等于另一辆汽车所行的路程。由此列方程解。【评注】解法1思路清晰,运算简便,是本题的较好解法。后三种解法都是方程解法,实际上这三种方程解法都是同一数量关系,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由一个方程变形得来的,其中解法3较为简捷。3、相遇问题求速度例3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相距385千米的两个城市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后两车相遇。慢车每小时行35千米,求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1】先求出慢车共行了多少千米,再用两城市间的距离减去慢车行的路程,就等于快车共行了多少千米,由此可求快车每小

4、时行多少千米。【分析2】用两城市间距离除以两车的相遇时间,即得两车速度和,再用速度和减去慢车的速度,即得快车速度。【分析3】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分析4】根据“慢车行驶路程+快车行驶路程=两地距离”列方程解。【分析5】假设快车的速度与慢车的速度相同,那么两城市之间的距离就是3525=350(千米)。这样比实际距离少385-350=35(千米),再把35千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与慢车速度的和,就是快车的速度。【评注】比较以上五种解法,解法2的思路简明,运算简便,也比较容易想到,是本题的最佳解法。4、相遇问题,其中一人先走,再求路程例4 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城相对开出

5、,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28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出发,经3小时相遇.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分析1】甲车先开2小时所行的路程,加上两车同时开3小时所行的路程,所得的和就是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分析2】甲车所行的路程加上乙车所行的路程,即得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分析3】假设甲车开车时乙车也同时出发,即两车同时行5小时相遇.这样两车共行的路程比两城的实际距离多算了2个28千米.由此可求出两城间的实际距离。【分析4】甲车先开出2小时,可假设为比实际晚开出1小时;而乙车假设为比实际早开出1小时.这样原题就假设为:甲乙两车同时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但两车所行路程的和比两城实际距离少33-28=5(千米).【评注】解法1和解法2是一般方法,容易想到,易于理解和掌握.解法3和解法4是假设法,思路新颖,算式看起来麻烦,但运算并不麻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