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卷.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32503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00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卷一勤读多作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等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启示: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多读多写,勤奋刻苦。王勃展才王勃著有縢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

2、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悦:“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译文:王勃写了一篇縢王阁序,当时年龄不过十四岁。都督阎伯屿不相信他(才华),王勃虽然也坐在宴席间,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到了阎伯屿谦恭地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而客人都谢辞了。轮到最后一个客人,是小小年纪的王勃,料想也不敢来接纸笔,但仍然把纸笔

3、送了过去,颇显都督的“风度”。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阎伯屿非常生气,然后满脸愠色地离开了宴会厅,私下则教属官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当第一次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了起来:“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传世了。”于是马上隆重宴请他,欢饮直至散场。启示:1.在关键时刻善于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2.后生可畏,不能只以年纪、相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物各有短长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

4、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只是平静罢了,你连自己过河都没有办法,还能给国王讲出什么好办法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自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谨慎老实厚道忠诚的人,能辅助主人,不能被派去用兵;骐、骥、騄、駬这样的宝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竟连小猫都比不上;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在天下人口中都可以听到它的名字,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子。现在拿着船桨

5、随着河流的波浪进退自如,我比不上你;游说有着几千辆马车的君主、有着几万辆马车的国王,你就比不上我了。启示:每样东西都有各自的用处,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孔子行道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皆如此其辩也,独和向之人?”解马而与之。【译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

6、套。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便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说话都相你这么清楚就好了,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待兔之类也。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

7、柄。启示: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 击鼓戏民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译文:急的敌情,就击鼓将老百姓召集起来守城。有一天,厉王喝醉了酒,糊里糊涂拿起鼓槌击鼓,老百姓都大为惊慌,厉王派人去制止他们,厉王说:“我喝醉了酒,同大家开玩笑的,错敲了鼓。”老百姓听了都回家了。过了几个月,有紧急的情况,厉王击鼓发出警报,老百姓没有赶去守城。于是(厉王)更改了原先的命令重新申明报警信号,老百姓才相信他。启示: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开玩笑,否则,必然会失信于

8、民,给国家带来祸害。终不知车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14)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译文: 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

9、拙劣。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没有理会。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领这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启示:1.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2.不能轻信,不能盲目模仿。3.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4.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教训:1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2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3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认真判断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也不能盲目听从,在某些时候要以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呆板,循规蹈矩;4.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看清事物的两面性,进行全面了解,再选择,孰轻孰重! 5.要

10、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译文:齐国宰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替国相驾车,车上有着遮蔽阳光和雨的伞,用鞭子赶着四匹(高大的)马,神情得意的样子,自以为了不起。不久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与他离婚。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

11、做了齐国的国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志向远大和深谋远虑,总是态度谦和。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样子,好像还很满足。因此我要求离开你。”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抑制自己的骄态,保持谦卑。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于是)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启示:谦虚谨慎,不可狂妄自大。知错而能改,一个人才能进步,文中憨态可爱的车夫,听从了妻子善意的批评,知错改错,由原来的盲目,洋洋自得而变得谦逊,博得了晏子的赏识,从而改变命运,实现了人生价值。陈蕃立志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薜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

12、事一室乎?”勤知其有请世志,甚奇之。译文:陈蕃十五岁时,曾经从不洒扫自己所住的房间,以至庭院房间内脏乱不堪。他父亲的朋友同一郡的薛勤来问候,问陈蕃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以迎接宾客呢?” 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应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治国大志向,为他感到很惊奇。启示:大志,做大事而不拘小节。薛勤从这一点上肯定了他。其实,从另一角度来看,“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呢!”立大志应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才能。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

13、所以美。翻译: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所以她不管怎样模仿,都没有西施美。启示:目地去模仿,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盲人失坠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盾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

14、视此省哉! 【译文】有盲人过干涸的溪流,(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攀住桥栏杆,战战兢兢抓紧,自认为(一旦)失手必定堕入深渊的。经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怕,尽管放手下来,是实地。”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听地哭号,(时间)久了,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苦自己呢?” 大道(真理)很平实,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著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省悟啊! 启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的意识形态应顺应时势,看清路子,放大胆子,走自己的路。众则难摧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

15、支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译文:阿豺有二十个儿子。有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儿子们每人奉上一支箭。阿豺当着他们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断,扔到地下。过了一会儿,他命令他的弟弟慕利延:“你拿一支箭,(然后)折断它。”慕利延拿起一支箭折为两截。阿豺又说:“你去取十九支箭(一起)折断。”慕利延)用尽全身的力气都)没能折断。阿豺(对儿子们)说:“你们明白了吗?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断的,但是一把箭就很难被折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