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运-动-系-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312435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运-动-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系统解剖-运-动-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系统解剖-运-动-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系统解剖-运-动-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系统解剖-运-动-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运-动-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运-动-系-统(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运 动 系 统 第一节 概 述 一、 运动系统的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二、运动系统的重要功能 它们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她系统的配合下,对人体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运动系约占成人体重的60,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为骨连结。全身各骨通过骨连构导致骨骼,成为人体的支架。附于骨骼上的肌称骨骼肌。肌收缩时,牵引骨移动位置,产生运动。骨骼与肌共同赋予人体以基本外形,并构成体腔的壁(如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以保护脑、心、肺、脾、肝、膀胱等器官。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也就是说,骨骼肌是运动的积极部分,骨和骨连

2、结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在体表能看到或摸到的肌和骨的突起及凹陷等,分别称为肌性或骨性标志。临床上常用这些标志来拟定内脏器官、血管和神经的位置以及针灸取穴的部位。运动系统在人体解剖学中是重要的基本部分,对掌握好其她系统起重要作用。第二节 骨 学 一、骨学总论 骨在成人为206块。按其在身体的位置,可分为躯干骨、颅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四部分。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涉及听小骨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骨的重量,在成人约占体重的15,而新生儿则占17。 (一)骨的形态 根据骨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图22)。 1.长骨1ong bone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运动中起

3、杠杆作用,由于长度大,在肌的牵引下,其运动幅度也大。 长骨有一体和两端。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内有空腔称髓腔,内含骨髓,在体的一定部位常有血管出入的滋养孔。端又名骺,往往膨大并具有光滑的关节面,有关节软骨覆盖。 小儿长骨的干与骺之间夹有一层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能不断增生,又不断骨化,使骨的长度增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软骨处留有一线状痕迹,称为骺线。 2短骨short bone一般呈立方形,多位于既承受重量又运动复杂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3扁骨flat bone呈板状,分布于头、胸等处,常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保护脑,胸骨和肋保护心、肺等。4.不规则骨irregula

4、r bone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位于鼻腔周边的上颌骨等,发音时能起共鸣作用,并能减轻骨的重量。(二)骨的构造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图23)。1、骨质bone substance是骨的重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构成长骨干以及其她类型骨和长骨骺的外层。在颅盖骨,骨密质构成外板和内板。 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错成网,呈海绵状。骨小梁排列方式与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骨松质分布于长骨骺及其她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骨松质在内、外板之间,称为板障。 2骨膜periosteum

5、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骨膜内具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故感觉敏锐,并对骨的营养和生长有重要作用。幼年时期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直接参与骨的生长,使骨不断加粗;成年后转为静止状态,但它终身保持分化能力,一旦发生骨折,又可重新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骨痂,使骨折端愈合。幼年时期骨膜内层的破骨细胞参与破坏旧骨质,使骨髓腔逐渐扩大。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旧骨质的功能,在骨的发生、生长、改造和修复时,它们的功能最为活跃。当骨膜剥离后,骨不易修复,甚至也许坏死,故手术时要尽量保存骨膜。 3、骨髓bone marrow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

6、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6岁前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红骨髓仍保存于各类型骨的松质内,继续造血。当大量失血和贫血时,黄骨髓又能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三)骨的理化特性 成年人的骨,由13的有机质(重要是骨胶原纤维)和23的无机质(重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构成。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较多,因此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与此

7、相反,具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因此较易发生骨折。二、骨学各论(一)躯干骨 躯干骨涉及椎骨、肋和胸骨。 成人躯干骨由24块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12对肋、一块胸骨构成,共51块。 1椎骨在幼儿期,椎骨总数为3334块,根据其所在部位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及尾椎45块。至成年,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5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因此成年人椎骨总数一般为26块。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每个椎骨都由椎体、椎弓构成(图24)。 l)椎体vertebral body位于椎骨的前方中部,呈短圆柱状,是椎骨负重的重要部分,内部为骨松质,表面有薄层的骨密质,它承受着头部

8、和躯干的重量,因此愈向下位的椎体,其面积和体积逐渐增大。而骶椎开始,由于重量转移到下肢,故其面积和体积又逐渐义小。椎体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2)椎弓vertebral arch是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叠连形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形成其上方的椎上切迹和下方的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构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内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椎弓板,两侧椎弓板在正中线互相会合。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的一对横突,向上伸出的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的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9、 (2)各部椎骨的特性 1)颈椎cervical vertebrae共有7个。其重要特性是在横突上有孔称为横突孔,有椎动、静脉通过。椎体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未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最长,未端不分叉,上下关节面基本上呈水平位。第36颈椎属一般颈椎,第1、2、7三个颈椎为特殊颈椎(图25)。 第1颈椎又称寰椎at1as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形似环形,由前弓、后弓及两个侧块构成。前弓的背面与第2颈椎的齿突有关节。侧块上面有一对上关节凹,与枕骨踝有关节,下面有一对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的上关节面有关节。 第2颈椎又称枢椎axis其特点为自椎体向上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与衰椎前

10、弓背面关节面有关节。衰椎和枢椎是动物在陆地生活后来,适应头部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 第7颈椎又称隆椎vertebra prominens国内古书上叫大椎,它的棘突特别长,末端变厚且不分叉,当头前屈时特别隆起,皮下易于摸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大椎穴”,是临床辨认椎骨数目和针灸取穴的标志。 2)胸椎thoracic veiebrae共12个,在椎体侧面和横突尖端的前面,均有与肋骨有关节的肋凹,分别称为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胸椎棘突较长,伸向后下方,互相掩盖,呈迭瓦状。上下关节面基本呈额状位图。 3)腰椎1umbar vertebrae共5个,为椎骨中最大者,由于承受体重压力较大,故椎体肥厚。棘突

11、呈板状,直伸向后,棘突间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在第2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门穴”,第4腰惟棘夹下为“腰阳关穴”。腰椎上下关节面基不上呈矢状位(图26)。 4)骶骨sacrum略呈三角形,其底向上,尖向下,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图27)。 骶骨底向上,与第5腰椎体相接,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骶骨尖向前下,与尾骨相连接。 骶骨的两侧有耳状面,与髂骨构成骶髂关节。骶骨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称为骶管,向上与椎管持续,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此孔是骶管麻醉穿刺的部位,相称于腰俞穴的部位。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临床上常以骶角为标志,来定骶管裂孔的位置。 骶骨前面

12、光滑凹陷,中部有上下并行的4条横线,是各骶椎体融合骨化的痕迹。横线的两侧有4对骶前孔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前支通过。背侧面凸隆,正中线上有由棘突愈合形成的骶正中嵴,背侧面也有4对与骶管相通的骶后孔,有骶神经后支通过。 5)尾骨coccyx。由4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尖向下,下端游离。 2胸骨sternum是位于胸前壁正中的扁骨,由上而下可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胸骨体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它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胸骨体侧缘连接第27肋软骨。胸骨的下端为一形状不定

13、的薄骨片,称为剑突,幼年时为软骨,老年后才完全骨化(图28)。 3肋ribs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图29)。肋骨为细长弓状的扁骨,富有弹性。每一肋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前、后两端。肋骨的前端接肋软骨,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体的肋凹有关节。肋头外侧稍细部为肋颈,肋颈外侧稍隆起部称肋结节,肋结节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的肋凹有关节。 肋体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肋结节外侧有一弯曲较明显的地方,称肋角。 第1肋骨,上下扁宽而短,无肋角和肋沟,分为上、下面和内、外缘。 (二)上肢骨 上肢骨涉及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侧合计64块。 1上肢带骨涉及

14、锁骨和肩肿骨(图210)。 (1)锁骨clavicle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上面平滑,下面粗糙,有肌和韧带附着,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有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有关节。锁骨支撑肩胛骨,使肩胛骨离开胸廓,有助于上肢的运动。锁骨中、外13交界处较脆弱,易发生骨折。骨折多见于幼儿,可使上肢运动受限。此外它还对行经其下方的上肢大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 (2)肩胛骨 肩胛骨是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背部外上方,介于第27肋骨之间,有3个缘、3个角和2个面。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嚎突,可在锁骨外13的下方

15、摸到它的尖端。内侧缘薄而长。外侧缘稍肥厚。上角和下角分别为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向第2肋和第7肋,可作体表标志。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有关节。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称肩胛下窝。背面被一横列的肩胛冈提成上方的冈上窝和下方的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端扁平,向前外方伸展,高耸在关节盂上方称为肩峰,肩峰内侧缘有平坦的小关节面,与锁骨有关节。 2自由上肢骨涉及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除手骨的腕骨外,其她都属长骨。 (1)肱骨humerus(211)位于臂部,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有关节,肱骨头前下方的突起,称为小结节,小结节外侧的隆起,称为大结节。两者之间的沟叫结节间沟,其中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两结节间下延长的骨嵴,分别称为小结节嵴和大结节嵴。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为外科颈,是骨折易发部位。肱骨体的中部外侧面有一呈“V”形的三角肌粗隆,是三角肌的附着处。体的背面有自内上斜向外下呈螺旋状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肱骨干的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肱骨下端前后扁而略向前卷曲,外侧份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形成关节;内侧份有形如滑车的肱骨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