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304813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放飞梦想,让心灵去旅行”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谭夏瑜 以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诸如春蚕、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褪色。新课程在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的同时,也期待着教师尽快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以适应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放飞梦想,回归本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在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凸现其主体地位。而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

2、和促进者。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纪律的维护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人格魅力的影响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新课程还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建设者、研究者,故而,我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是引导型、方法型、创新型、人格魅力型以及研究型的教师。 1、回归主权,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引导型的教师。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是知识的拥有者,是权威。而在新课程下,教师要重新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也由知识输出者的角色转变为给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候给予引导和支持的导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过去仅作为

3、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2、因势利导,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方法型的教师。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工夫,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促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在当今这个时代里,新知识以爆炸的速度更新和递增,人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得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因此,教师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把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更何况这些知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可能

4、很快就过时。这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进行终身学习,而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主人翁的过程中,新课程要求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的操作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学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方法的渗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探究的问题的结果如何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

5、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前能和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而要成为方法型的教师,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人。同时还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尝试,并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推陈出新,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创造型的教师。 新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个体,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6、。知识经济时代是创造性时代,创造力就是生命力,是一切知识和财富的来源。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是时代赋于教师的任务。 作为创造型的教师,首先要树立作出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其次,要树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发展类型学生创造力都能够自由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创造性地学习、生活和发展。第三,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自主、和谐、向上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第四,要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7、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学生提供各种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落实到实处。 4、爱心永驻,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人格魅力型的教师。 一位好的教师,做人是第一要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研究表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最有教育意义的,不是客观知识,而是教师自身,是教师的人格。只有具有和谐人格的教师,才能造就一代英才。它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热爱生活,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常言说得好:“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试想,如若教师不注意检点自己,

8、表现出“软弱、贪婪、自私、不负责任”等行为,或者有不良嗜好,甚至违纪违法,都会破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教师宁静的沉思,潜心的创造,爱心的奉献,执着的追求,从容的表达,启迪智慧,张扬道义和公正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生活准则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为人与从事其它职业的人相比,应有他的独特之处。 5、勇攀高峰,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在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

9、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极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巢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训的发展是极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应付的和解释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

10、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由教书匠变成教育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师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根基,更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研究青少年发展的规律。作为研究型的教师,必须站在教学的第一线上,对教育实践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烦恼、挫折、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障碍,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教育科研活动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其次,教师应该重视与其它教师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探讨教育规律,使教育工作更全面、更客观。第三,教师必须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学习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改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最后,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家长进行广泛和交流与合作,使课程改革得到之社会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广泛的教研空间。 总之,新时期课程改革条件下,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教师认清自己的身份,把握机遇,反思在教育教学之中所处的地位,定好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总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