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也精彩.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27801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色”也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灰色”也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灰色”也精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灰色”也精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灰色”也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色”也精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灰 色 ” 也 精 彩 对中等生教育现状的思考 无论是在以分数定性的应试教育的昨天,还是在以能力为重的素质教育的今天,诸多教育同仁都走不出这样一个误区:平时关注的只是冒尖的两头,把过多的喝彩和掌声给予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而夹在这两头之间的很大一部分“中间层次”的学生(也即外国教育工作者所谓的“灰色学生”)因成绩平平、能力一般、没有出众的表现而被忽视甚至忽略。其实,那些平平常常、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重视的一群,他们处于“中间层次”,可他们并不属于“灰色”。在这些孩子中,有的成绩不算优秀,但动手能力强;有的生就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有的善良懂事、同情弱者、孝顺父母,他们也许还不能

2、很好地把握自己,需要老师去发现,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亮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合情合理”地将他们置于“被遗忘的角落”,而应一视同仁,给他们以同样抑或加倍的厚爱与关怀。 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与实践,我认为要想调和好“灰色”阶层的“亮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关注点燃希望火花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而现实情况却是:课堂上,难一点的题目总由优生“包办”,简单容易的为那些后进生的“开胃斋”,还被美其名曰“面向全体学生”;课余,各种名目、各种类别的比赛活动也全成了有相关“特长”学生的“专利”,而中等生呢,几乎全成了“看客”,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时间久了,中

3、等生们自当理想衰竭、锐气陨灭、陋习滋生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但有的老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尖子生,把焦虑的目光投向后进生,从而忽略了中等生的存在。作为教师,我以为面向全体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极其重要。中等生因为比较遵规守纪,不惹事生非,很少给教师找麻烦。所以他们平时课下与老师的接触不多,心里有事也不找老师,这种情况下,我们应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理解他们的苦衷,尊重他们的人格。如果我们能从思想、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关心他们,就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怀。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带有爱和信任的

4、目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那心灵的深处便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中等生”并非没有“特点”,只不过是我们对他们的“特点”缺少发现罢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地运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是把“中等生”放在教育“盲点”中,往往忽视了他们的潜在能力的开发。对“中等生”来说,他们既缺少对个人的潜在能力的自信,也缺少他人对这种潜在能力的认可,他们会因长期无法判断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能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他们以充分的关注,给他们创造适宜的锻炼环境,为他们提供一种换位的思维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相应的环境中运用这种思维,增强自信;实施分层次教学,让他们有多个表

5、现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同时要善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并能巧妙地发挥特长的作用,树立信心,增强荣誉感,动员全体同学来帮助他们,运用班集体的凝聚力把他们吸引过来,把他们从“静”的温床推向“动”的漩涡,进而点燃希望的火花。二、赞美点亮心中的灯与优等生相比,大多数中等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一种昂扬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热情,这种消极的心态是阻碍中等生取得更大进步的最重要因素,而正确、适时、适度的赞美无疑是扫清此类障碍的良剂。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心境和旺盛工作热情的需

6、要。真诚的赞扬正好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它是人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中等生,一群同样渴望关怀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能将他们遗忘,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将一个学生的美德转化成集体的美德,使个别学生的好行为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好行为,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灯点亮。当然,赞美也不能简简单单而为之,赞美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想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应注意做到:1、客观我们都知道,学习上的积极心态,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都有着更深广、更持久的意义。有着积极心态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能产生较为持久的努力,而且还能不断调节个人的计划、目标。一个有着积极心态的孩子,其潜能会更深地被挖掘,更能

7、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艰巨任务,悦纳意想不到的变化,宽容意想不到的冒犯鉴于此,当中等生在学习上取得一些进步后,我们教师应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心态的肯定与赞美,而不应是单纯地停留在“名次前进多少”、“分数提高多少”等的“津津乐道”上,这样一来,在客观的肯定与赞美过程中,中等生的积极心态定会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并引发一系列的“良性循环”,其成效自不用说。2、适时学生因心理发展还未健全,因此,大多数学生对经过努力得不到承认的事,其兴趣与激情是很难维持的,中等生当然也不例外。学生与老师朝夕相处,他们每天都亲身感受老师富于情感的心灵对自己行为举止的最细致的反应,这种反应是进行教育的一种契机。因此,

8、适时赞美就显得尤为重要。3、适度在赞美中等生时,应注意尺度的把握。处理得不好,再美的赞词也将失去吸引力。同时尤为重要的是,因平时老师对他们注意少、提问少,太长时间的赞扬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失去的也许不仅是受到赞扬应有的快乐体验,还可能是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爱听赞扬之词是人的天性,但如果不了解中等生的心态,不注意中等生的个性特点,不分时机、地点,没有尺度地进行表扬的话,定会适得其反。比如,当优等生取得较大成绩时未受到表扬,而有了一点点进步的中等生却受到了老师大张旗鼓的表扬,这种过度表扬很难说是一种帮助、鼓励,还是一种深深的伤害;而给部分较为外向而缺乏自律的中等生一种假象,他们会认为自己

9、很了不起,从此沾沾自喜,进而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也给平时较为自卑的中等生一种心理压力,他们会为此心生不安,甚至成为负担三、鼓励激发学生潜能中等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甘于中流的位置,畏难、退缩、不思进取。在机会到来之时,他们会说:“我能成功吗?失败了一定会被别人笑死了。”这种心态妨碍了他们战胜自我,去获得内在潜能的发挥。他们常用的借口是:反正我得不了第一,也不想得第一。其实他们并非真的不想争上游,而是潜意识中害怕失败和挫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在充满竞争的未来社会中,已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比拼,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可能获胜的,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少不了困难的磨炼。对

10、此,我们老师要在一旁鼓励学生勇敢地走进生活,寻找自己的“位置”,驱除学生害怕失败、害怕竞争的“心魔”,告诉他们: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比如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地设置了“我当小老师”这样一个环节定期让学生上台体验,刚开始,部分心态消极的中等生怎么也不愿亲身参与,我并没有因此将他们置之一边,而是在一旁给予真挚的鼓励,在我的努力下,一次、两次,他们逐渐从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与深深的喜悦,也在实际参与中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勇气。在此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的消极心态大大隐退,取而代之的是旺盛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 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要与不要的选择,而没有能与不能的问题。不同的态度,源于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实际的参与中,懂得了只有克服各种困难,才能确信自己的才能,只有确信自己的能力,才会视困难为挑战,勇敢接受并战胜它,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小学生,无论年龄上的落差有多大,个性上的区别有多深,他们的内心里边都有着无限的宝库。我们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要用心去审视咱们的教育对象,他们每一个都是一座“宝藏”,都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力量、爱心和热情,所有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培养、挖掘和提取。“灰色”是现象,其实质同样精彩,只要给以同样的机遇和合理的疏导,他们同样能流光溢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