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21670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春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赏析清新自然语言,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春的作者是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_,_, _,_。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酝酿 造句:花枝招展 造句: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2、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4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闹 飞)着。小草也青得_(刺 逼)你的眼。山_(湿润 朗润)起来了。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衬托 烘托)出一片_(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5按要求默写课文。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6我所了解的作者:课堂探究1.请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E. 他们的房屋,

3、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F.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 检查一下你的知识积累:请写出有关春天的诗句。 () ()() () ()3. 积累精彩的句子,你会越来越有才华。请看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A. 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B. “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C. “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D. “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E. 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4.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 请带着感情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最典型? 有何感受? 6. 有感情地朗读37自然段“绘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4、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 7. 体会最后“赞春”部分,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8.你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写“春”的总体思路吗?请写在下面。 9.文中描绘的图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吗?请说出理由。 当堂检测 (一)基础与理解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睡(shu)醒 赛(si)跑 蝴蝶(di) 捉迷藏(cng) 胳膊(bo) 抚摸(m) 应和(h) 鸟巢(cho) 酝酿(ning) 薄(bo)烟 黄晕(yn) 抖擞(su) 蓑(su)笠 散(sn)落 润 (rn)湿 眨(zh)眼 2. 修辞方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

5、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3. 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抓住了春天里花的 特点? (2)文中的“闹”字用得好,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 B. 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 C. 衬托花朵繁盛和盛开的花儿的甜香。D. “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因为( ) A. 野花多,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B. 野花多,而且有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C. 阳光

6、照射下,明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D. 野花的颜色明丽、丰富,再有阳光的照射。 4.阅读理解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1)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2)解词:卖弄 宛转(3)这段文字从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4)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5)概括这段

7、文字的主要内容。(二)拓展阅读春风林斤澜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

8、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处。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台,就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是碗口粗的病枝断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吧嘎吧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

9、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稍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积雪?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屋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1“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意见里说的景象”中的“景象”是指什么说的?3“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这里的“不像”,除了时间的长短不同以外,其主要

10、特点是:(1)南方的春天:_ (2)北方的春天:_4“褒贬”在这里是_意思。5“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里的“色香味”是指( )A“色”是阴暗的天色,霉烂的气味。 B“色”指绿树和鲜花相映衬,“香”和“味”指鲜花的芳香气味。 C指“老窖名酒”而言。6从第段到第段写北京的春风,依次写了春风的_,春风的_,春风的_,是按照从_到_的顺序写的。7第段开头说“如果”,一直没有出现和它相应的“那么”之类的词,如果要加上,应该加在( )A“回到江南”后面 B“整天”前面 C“怎能不”前面8作者怀念北国的春风,主要是因为( )A北国的春风帮助农民把粪肥撒匀净。 B北国的春风及时送走了坚冰霜雪,

11、伴随作者经历了艰苦的岁月。 C北国的春风来势凶猛,粗犷,觉得解气。参考答案1略 2略 3C4闹逼 朗润 烘托 安静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像中毛,像花针,像细丝1.A.拟人 B.拟人C.拟人D.比喻、排比E.拟人3.()欣欣然 ()朗润 ()酝酿()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4. A. 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B. “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闭上眼,熟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 “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密密地斜织着 D. “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 E. 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12、,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提示: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提示:这一段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两个“了”似乎让人感到了东风,听到了东风的脚步,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那种喜悦的心情。3提示:第二段作者勾画了一幅春醒图。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了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读后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4.提示:第3段描绘了一

13、幅“春草图”,写出了草的嫩、绿、多。 第4段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第5段描绘了一幅“春风图”,作者运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写出了风的柔和和给人带来的愉快。 第6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写出了春雨的润泽。 7段描绘了一幅“迎春图”,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5.提示:这部分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赞美春天,贴切而富有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点,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强”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文章主题。1.盼春(总写)绘春(分写)赞春(总写) 2. 不能,它们在时间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由花草到天气到人更符合逻辑。 (一)1. B 2. D 3.(1)繁多 (2)C (3)B 4. (1)(2)有意显示、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