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194532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 地方财政风险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财政领域的集中表现,是指由于财政运行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融资环境变动,而导致政府无力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对法律所规定的政府支付责任的大规模违约的可能性。 正确认识地方财政风险,应首先了解风险的种类,辨别不同类型财政风险对地方社会带来隐患的大小,从而便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一般来说,地方财政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财政收入风险 衡量财政收入风险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我国这一指标很不乐观。首先,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已无力维持机关的正常

2、运转,长此以往,势必对社会的长期稳定带来隐患。其次,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履行公共性支出责任力不从心,有的甚至连最低限度的资金需求也不能保证,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再次,随着国家财力集中度的下降,财政投资日益弱化。 财政支出风险 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财政支出风险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1980年为%,1990年降到%,1998年再降到%,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却是不断上升的。 财政支出风险除了表现在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外,还表现在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上。一方面存在支出“越位”现象。目前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

3、财政仍承担了应由市场承担的支出,形成了财政支出的“越位”;另一方面,存在支出“缺位”的现象。财政应承担的支出,却因财力不足而无法予以保证,致使这些方面的发展一直滞后,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形成了财政支出的“缺位”。 财政制度性风险 财政制度性风险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不规范的收费越来越多,预算外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政府部门通过收费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预算外收入,以此解决财政及经费困难,造成了分配秩序的混乱,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另一方面,财政收入的水分越来越大。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但税收任务很重,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一些征收部门采取了不规范甚至违法的方法,如“空转”寅

4、吃卯粮、贷款交税以及包税等。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都是因为制度上的漏洞而产生的,其造成的风险,不仅仅是财政收入的流失和财政秩序的混乱等经济风险,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法律的尊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债务风险 目前来看,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形成原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来源很多方面的,既有直接型债务风险,又有或有型债务风险;既有外债风险,又有国债风险;既有粮食流通资金运行风险,又有社会保障资金运行风险。地方政府举债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表现在:举债规模较大,财政负担增加。目前,不少地方政府举债都已经超过了本级财政的承受能力,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到一定程度或一定时期,其中一些债务会要求“最后

5、偿债机构”财政部门来承担,这便使本来已经十分困难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地方政府信用降低,举债成本提高。随着各部门债务规模的扩大,其资产负债率和偿债率提高,举债成本也相应提高。从有关统计数据上看,政府债务较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虽然可利用政府的权利来实现借款计划,但这会因发生暂时的拖欠而损害政府的信用。省级政府调控难度增加。各市县政府债务的规模失控,当出现债务危机时,市县财务不能解决,就需要上级政府协调,从而加大了省级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各市县债务是省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若不加以控制,省级政府的调控难度将加大。 从长期来看,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辟新的经

6、济增长点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所在。但由于受资金、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此,在短期内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一环,甚至可以说是关键一环,是要完善制度保障。 转变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与政府干预有效结合的、统一的运行模式,改革的目标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职能是规范、组织和完善市场,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要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监管,而不是直接参与,要重新界定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内容

7、和方式,这包括干预范围的适当缩小,从“无所不管”转向“有限领域”,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领域的“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同时实现干预手段从直接干预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干预由基于“人治”转向“法治”,提高干预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减少干预过程中的“寻租”现象,消除或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 改革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如企业转制过程中的债务问题、大规模下岗失业问题等,都需要政府加以解决,成为地方或有负债产生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通过有效的产权交易实现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解决国有企业产权主体“虚位”的问题,形成新的、

8、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格局,解决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和委托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 规范政府担保行为,使担保合约最小化。严格执行担保法,规范政府担保行为,严格控制担保的范围,控制担保事项的决策权,明确政府担保的原则、条件、范围、责任以及有效的政府担保的执行机制、控制机制和责任处理机制。 对于现阶段的地方政府担保而言,地方政府要对被担保地方的自有资金比例做出要求,对其融资额度进行限制,要求其实行偿债准备金制度,以及建立政府追索权制度等,减小地方政府担保所带来的风险。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要按照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尊重地区差异的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的原

9、则,普遍覆盖的原则,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相分开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劳动力市场化,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是政府理财的部门,财政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财政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财政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原则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改革现行的财政收入征管机制。首先,要根据经济和税源的分布状况合理布局和健全税收征管机构,形成完整的税收征管网络。同时,在各级税务部门普遍建立和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其次,要建立税收控制和信息系统,准确、全面、及时掌握税源分

10、布和增减变动情况,加强对税收源头控制和严密监督,做到及时足额把应纳税金收缴入库,杜绝纳税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再次,要强化税收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税收征管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改革预算管理体制。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基数加增长的模式,存在预算资金浪费、预算编制时间短、资金分配交叉分散、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财政内部预算编制分散等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和推广以部门预算、早编细编预算、零基预算、综合预算为基本内容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以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增强预算刚性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政府预算的严肃性和宏观调控能力。 改革支出管理体制。目前,地方财政面临支出

11、刚性增长的压力,预算软约束现象比较普遍,造成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财力基础十分脆弱,为此要改革支出管理体制,调整支出结构,严格预算支出管理。一是要硬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严肃性。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财政预算一经人代会批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增加和调整,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防止随意增加减收增支的口子;同时大力压缩预算暂付,增强预算执行的稳定性。二是重新界定和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坚持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需要,压缩一般性支出需求。杜绝赤字预算,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不为搞建设而给个人部分留下缺口,不允许乱上项目。各级财政要将超收财力优先用于弥补赤字,积极消化存量,同时严格控制增量。三是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