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175500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第一章概述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

2、速率为1Gb/s。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 =103/109=1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

3、/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解:(1)传播时延=0.1/(2108)=510-101Mb/s:比特数=510-101106=510-4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2)传播时延=100/(2108)=510-71Mb/s:比特数=510-71106=510-1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3)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1Mb/s:比特数=510-41106=5102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4)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1Mb/s:比特数=2.510-2110

4、6=51041Gb/s: 比特数=2.510-21109=5107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1)100/(100+20+20+18)=63.3%(2)1000/(1000+20+20+18)=94.5%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

5、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分层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

6、序的详细说明。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

7、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1-23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答: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情况,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况,一直等下去!就如同两个朋友在电话中约会好,下午3点在公园见面,并且约定不见不散。这个协议就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搁了而来不了,就无法通知对方,而另一方就必须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否正确,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的检查协

8、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1-27 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 和IP over everthing 的含义。答: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所谓的ip over everything)第2章物理层2-07 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210码元/秒。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s)? 答:C=R*Log2(16)=20210b/s*4=80000b/s2-08 假定要用3KHz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

9、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答:C=Wlog2(1+S/N)(b/s)W=3khz,C=64khz-S/N=64.2dB 是个信噪比要求很高的信源2-09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为3100Hz,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35Kb/,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问信噪比/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答:C = W log2(1+S/N) b/s-SN1=2*(C1/W)-1=2*(35000/

10、3100)-1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SN2/SN1=100信噪比应增大到约100倍。C3=Wlong2(1+SN3)=Wlog2(1+10*SN2)C3/C2=18.5%如果在此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答:为了通过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频分、时分、码分、波分。第3章数据链路层3-07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 作二进制除法,两种错误均可发展仅仅采用了CRC检验,缺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3-08 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采用CRCD 生成多项式是P(X)=X3+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答:作二进制除法,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