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03491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论文: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摘 要】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我们应尽快地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护理及医学院校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关键词】口腔医学;护士;职业暴露/1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有学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作了专门研究。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1。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

2、群之首。2口腔科护士职业性危害的原因口腔科与一般科室不同,患者多,周转快,病情隐蔽,且绝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内进行,所以对护士最直接的传播途径是接触患者的唾液或血液,间接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污染的器械、飞溅到皮肤黏膜上的唾液和血液以及气雾中的微生物,使口腔科护士成为易受感染的高危人群。另外,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有毒物质,如汞、甲醛、戊二醛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激光、微波等又带来新的危害2。2.1生物因素引起口腔科护士临床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但是目前最引人重视的是病毒感染,特别是乙肝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3。2.2物理因素针刺损伤

3、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本身,还可以传播疾病,尤其是目前尚无特异疗效的AIDS。其他物理性危害还有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口腔科主要为放射性检查和治疗。2.3化学因素2.3.1汞银汞合金调制和充填过程产生的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汞吸收,可致慢性汞中毒、过敏性皮炎、牙龈炎、口炎、脱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精神神经症状等4。2.3.2麻醉剂有研究表明,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中,不良妊娠结局、肝脏病、肾脏病及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2.3.3甲醛、戊二醛甲醛可刺激呼吸道黏膜,急性大剂量接触可致肺水肿,它是护士职业性皮炎、职业性哮喘的最常见原

4、因。戊二醛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2.4心理因素由于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护士主要进行椅,、,器械、材料,穿梭于医生和患者之间,每时每刻的工作都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急诊、重症、复杂患者,极易造成口腔科护士的生理、心理疲劳。2.5医务人员相关因素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程度、个人防护意识、职业暴露的频率、防护措施、安全用具、预防接种等。3防护措施3.1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同时应在护理院校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以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定期进行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3.2个人防护严

5、格洗手:洗手是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5。由于手无法进行灭菌处理,因此经常性的洗手,防止外来菌定植及传播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预防感染手段。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后及处理患者用物后均应用肥皂水洗手,用流动清水冲洗。肥皂洗手自然菌清除率达99.5%。同时要正确使用毛巾,因为反复使用的潮湿棉织毛巾上可积聚大量细菌,若用这样的毛巾擦手,很容易使洗过或消毒的手再污染,因此擦手的毛巾最好是一次性的,而且必须是干燥的。若不得不重复使用棉织毛巾,必须是清洁而干燥的。3.3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有研究认为,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也会明显降低。3.

6、3.1戴手套为防止交叉感染及保护口腔科护士的手,必须使用手套,洗手后再戴手套。护士应养成用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尽量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6。在接触患者血液、唾液或处理患者用过的敷料器械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洗手,重视皮肤、黏膜的防护。一次性手套可用于一些检查或某些临床治疗,消毒手套用于无菌手术和比较精细的触诊。摘除手套后要再次洗手。3.3.2穿防护制服、戴口罩护士要穿有防护作用的工作服,以避免污染自己的衣服,换洗衣服应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衣服一旦被血液或唾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7。由于高速手机、超声波设备和其他设备所形成的飞沫含有雾化的血液、唾液和口腔内其他有感染性碎屑,这些成为传染的一种

7、潜在因素,而口罩对这些气化的潜在病原菌有重要的物理屏障作用。3.3.3戴防护眼镜防护眼镜对于口腔科工作人员和患者有重要的防护作用,它不仅可以防止物理性损伤,也可以防止飞沫的危害,起到防止碎屑、唾液、飞溅的化学物质和其他气化物质的危害作用。3.3.4用防护罩操作台面经常与口腔科气雾、溅沫和手套等器械接触,成为口腔科医务人员的传染源和患者交叉感染的途径,应当在灯架、手柄、开关、头托、手机、托架等处用防护罩。防护罩定期拆下,用0.2%速效净浸泡消毒30 min后清洗。3.4诊疗室定期通风换气诊疗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30min,紫外线灯管距地面距离1. 5 2. 0 m,杀菌率可达81.67%。地面用0

8、.2%速效净拖地,每日3次。3.5汞污染防护加强诊疗室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的汞含量,工作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储汞瓶严密封闭,防止汞蒸发。充填时,多余的银汞合金要收集在盛有饱和盐水或甘油的器皿内,深度为17 cm以上。3.6减少和避免生理、心理性疲劳根据口腔科工作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活动时间,可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高雅情趣,从职业道德和患者利益出发,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克服个性弱点,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冲动,从而转移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3.7计划免疫口腔科护士每年体检1次,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防止护理人员成

9、为感染源。乙肝五项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3.8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及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危险品的警示标志(黄色)8。防刺破的锐器收集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利器伤的方法,可使利器伤降低50%。3.9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具体措施以及发生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及补救措施等, 2004年卫生部已下发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及暴露后的处理有了依据。4展望总之,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我们应尽快地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

10、防护教育列入护理及医学院校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9。护士职业性危害的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口腔科护士职业危害的防护。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须研制一整套包括组织、技术及医学措施的防护方案,同时护士的职业病登记和管理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参考文献】1程雯,唐敏霞.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511-512.2张焕连,祝婕,王俊娥.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J.全科护理,2009,7(8):723-724.3陶新学,章晓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

11、J.护理研究,2005,19(5):857-858.4陈治清.口腔材料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0-169.5磨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17-18.6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58-260.7董艳萍.口腔门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169-170.8洪海兰.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2):292-293.9周晓荣.临床护士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2,16(8):4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