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知识53684.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98424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知识5368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泥知识5368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泥知识5368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泥知识5368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泥知识5368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泥知识5368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知识5368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叫水泥 水硬性凝材料在拌水后既能在空气中以能在水中硬化,通常称为水泥(广义)。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 非水硬性的胶凝材料不能在水中硬化,而只能在空气中硬化,故称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等。2、水泥的定义和分类 凡细磨成粉未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按用途分:通用水泥、专用水泥、油井水泥、特性水泥(抗硫酸盐水泥) 按矿物组成分: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等(一百多种)。 3、硅酸盐系列水泥 我们公司目前生产的水泥均属硅酸盐系列水泥,其主要成份为硅酸盐

2、水泥矿物。4、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有以下四种:C3S、C2S、C3A、C4AF,另外还有少量的f-CaO、方镁石、含碱矿物、玻璃体。通常,熟料中C3S+C2S含量75%左右,C3A+C4AF含量22%左右。 1、C3S含量通常占熟料的50%以上,其特点:水化较快,早期强度高,强度增进就率大,干缩性、抗冻性较好,但水化热较高,抗水性差,抗硫酸盐浸蚀能力较差。C3S形成需要较高的烧成温度和较长的烧成时间,含量过高,烧成困难,易导致f-CaO增多,熟料质量下降。 2、C2S含量通常分熟料的20%左右,其特点:水化较慢,早期强度低,水化热低,体积干缩小,抗水性和抗硫盐日

3、浸蚀能力好,后期强度增进快。3、C3A C3A水化速度、凝结硬化很快,放热多,硬化快,早期强度较高,但绝对值不高,后期几乎不再增长,甚至倒缩,C3A干缩变形大,抗硫酸盐性能差,脆性大,耐磨性差。 4、C4AF C4AF水化速度早期介于C3A与C3S之间,早期强度类似于C3A但后期还能不断增长,水化热低,干缩变形小,耐磨、抗冲击、抗硫酸盐浸蚀能力强。 5、f-CaO、MgO f-CaO在高温下死烧形成,水化很慢,一般加水3天后才反应有尽有,反应体积膨胀97.9%产生应力,造成水泥石破坏。 MgO少量可与熟料矿物固溶,对降低烧成温度、增加液相数量,改善熟料色泽有好处,但超过一定量后,未固溶部分水化

4、很慢,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与水反应,生产Mg(OH)2,体积膨胀148%,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二、生熟料质量控制 生、熟料质量控制应以配料为纲,从原燃材料质量抓起,强化过程均化.原材料质量是制备成分合适,均匀稳定的生料基础条件,生料质量是熟料质量的基础。 (一)原燃材料质量控制 1、石灰石的质量控制依据资源状况及配料要求,确定石灰石控制指标,干法一、二线TCaCO3=88.02.0日常检测品位、水份、粒度。全面掌握矿山石灰石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做好不同质量石灰石的搭配,确保进厂石灰石品位。易磨性对原料磨产能影响。2、硅质原料质量控制 日常控制项目:化学成份、水份、掺加量、粒度。 依据实际生产质量

5、情况确定掺加比例。 3、燃料质量控制 燃料种类: 烟煤、无烟煤等。 进厂原煤质量控制工业分析、水份。 入窑煤粉质量控制细度、水份、工业分析。抓好原煤均化。 4、煤粉质量对入窑煅烧及熟料质量的影响 影响窑热工稳定。 煤灰参与配料,灰份对熟料化学成份的影响,低灰份、高热值最好。(二)生料质量控制1、生料均化链:矿山搭配开采工厂内原料预均化磨内粉磨过程均化生料均化库均化 2、控制项目 生料化学成份及三个率值 细度:细度对煅烧影响大,细度越细比面积越大,反应快,但要求过细会影响磨机产能且使电耗增加。 水份:水份小生料流动性良好,确保均化效果。3、入磨物料粒度: 从石灰石粒度及卵石粒度入手 粒度对产质量

6、影响: a、粒度大,影响磨机产量。 b、粒度大,致使喂料量产生较大波动,使各种物料配合比不能按要求均匀喂料,另外粒度大切不均齐的硬质物料在磨头仓中离析,磨内平衡被破坏使生料成份、细度不易控制。 4、生料均化库均化。 5、生料成份波动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原因:a、原燃材料成份波动。 b、各种物料配比的波动。 工艺设备不能满足配料要求:、粒度不均齐,或粒度过大。 、计量设备精度差,计量不准确。 、磨头仓容量小,造成断料及物料压力难以稳定,影响下料量准确,均匀。 、物料水份波动。 c、磨机工况影响 d、生料化学分析不正确,误导配料,取样代表性差 稳定原材料质量 运用可靠计量准确的配料设备 采用几何形

7、状合理磨头仓,保持仓内物料压力稳定即控制好仓料位或小磨物料粒度 严掺控制入磨物料水份 加强岗位操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操作水平 通过抽查对比等措施确保检验数据准确(三)熟料质量控制 1、控制项目:熟料化学成份(包括:KH、SM、IM)立升重、f-CaO、MgO及其它物理性能等。 2、影响熟料质量波动的原因。 生料成份波动 煤质波动 窑热工制度不稳定,包括掉窑皮、跑生料、结大蛋、黄心料等,窑内还原气氛浓,煤料配比波动等。 3、熟料的管理 熟料的储存:专用水泥熟料专门存放,不同质量熟料专门存放。 熟料均化使用,搭配入磨,对于某些物理化学性严重超国家标准熟料必须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掺入比例再入磨,熟料的出

8、入库应做好原始记录。(四)水泥制成质量控制水泥制成的控制项目,一般有水泥的细度、三氧化硫、烧失量、物料的配合比(混合材料、石膏的掺加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一、控制项目 1.入磨物料的配比:目前生产的水泥品种中除硅酸盐水泥外,其余各种水泥均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组成,它们之间的配比关系着生产水泥的品种、标号和物理性能。水泥生产中,入磨物料的配比一般是根据物料的性能(包括熟料的化学成份、强度,混合材料的活性,石膏的性质及成份)和它们在水泥水化、硬化过程中对强度的影响,以及计划生产的品种、标号,水泥的其它特殊物理性能而确定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数是根据熟料质量情况,混合材料的品

9、种、质量,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其经济合理的配合比例。2.出磨水泥细度: 在熟料、混合材料质量和配合比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水泥的粉磨细度,对水泥性能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水泥粉磨得愈细,其比表面积愈大,水泥粉末与水拌合时,它们的接触面积也就愈大,故有利于加速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过程,对提高水泥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当熟料中游离氧化钙较高时,水泥磨细些,游离氧化钙就可较快地吸收水份而消解,因而可减少它的破坏作用,改善水泥安定性能。 但是,不适当地提高水泥粉磨细度,会使磨机产量降低,电耗增高。另外,当水泥细度过细时,需水量增加,水泥石结构的致密性降低,反而会影响水泥的

10、强度。3 .出磨水泥中的三氧化硫: 适量石膏的另一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泥的强度。这是因为它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与C3A可生成一定数量的硫铝酸钙针状晶体,交错地填充于水泥石的空隙中,从而增加了结构的致密性。在矿渣水泥中,石膏还起硫酸盐激发剂的作用,可加速矿渣水泥的硬化过程。 具体的石膏掺量应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制订石膏曲线得到。4.混合材料掺入量: 水泥中掺加混合材不但可以增加水泥产量,降低水泥成本,而还可以改善水泥的某些物理性能。对于游离氧化钙较高的熟料,掺入活性混合材料,不但可降低水泥中f-CaO的相对浓度,还可吸收部分f-CaO,起到改善水泥安定性的作用。 但是,由于混合材料的加入,水泥中熟

11、料组分就相应减少,因此使水泥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掺加量愈大,强度降低愈显著。不同品种的混合材料对水泥的物理性能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合理的混合材掺入量应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熟料的质量和混合材的品种、质量来确定。5.出磨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 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也是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必须达到的重要质量指标。如果出磨水泥的这些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出厂水泥就有了保证。如有的性能不符合要求,就要采取多库搭配等相应措施,保证出厂水泥质量。6.烧失量: 水泥标准中烧失量的规定,主要是控制水泥中各混合材的掺量及劣质熟料的使用。近年来,许多企业使用的石膏品位下降,所以对水泥的烧失量

12、要进行必要的限制。 水泥烧失量应列为控制项目,在磨头除定期抽查混合材的掺量外,至少每四小时应测定一次水泥的烧失量,必要时可增加检测频次。(五)制定水泥质量控制指标的依据水泥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要根据各厂的具体情况,首先应根据本厂所要求生产的水泥品种、等级,以及熟料和混合材料的质量。通过试验,摸清各种工艺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质量、经济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后确定。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的品种、等级: 水泥的品种,应根据计划并结合水泥产量,混合材料的品种、来源、数量,各种材料的价格和市场的需要通盘考虑。 水泥的等级,应根据用户的需要,并考虑本厂的工艺条件和技术管理

13、水平来确定。 当水泥品种、等级确定之后,据此即可制订出各项质量控制指标。2.熟料强度: 水泥的强度主要是由熟料的强度决定的。在水泥的品种、等级确定之后,熟料强度主要是确定熟料混合材等配合比的主要依据。3.混合材的活性: (1)混合材的分类及作用 为了增加水泥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和调节水泥的某些性质,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减少环境污染,在磨制水泥时,可以掺加数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混合材料。 混合材按其性质可分为两面大类: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5.石膏掺入量与强度的关系: 石膏可以延缓凝结时间,一般只要掺加3-6%的石膏,就能使水泥凝结时间正常。对于C3A含量较高的熟料,应多加一些石膏药,对

14、于矿渣打硝酸盐水泥来说,石膏又是促进水泥强度增长的激发剂。但石膏过多会影响水泥长期安定性,这是因为石膏中的SO3水化铝酸钙作用而形成硫铝酸钙赊使体积显著增加,从而引起建设物的崩裂。 任何一种水泥都有使其强度达到最高值的石膏最佳掺入量。石膏最佳掺入量的范围,可通过石膏与水泥强度关系的试验来确定。(六)出磨水泥的管理加强出磨水泥的管理,是为了确保出厂水泥质量的稳定,出磨水泥的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严格控制出磨水泥的各项质量指标,对于生产工艺条件较差,质量波动较大的厂,应尽量缩小出磨水泥的取样时间和检验吨位,增加检验次数,以掌握质量的波动情况,以便在出厂时进行合理的调配。 2.严格出磨水泥入库制度。出磨水泥应由化验室指定的库号入库,并做好入库记录。 3.出磨水泥要有一定的库存量(不低于磨机5天的产量),这样便于根据出磨水泥的快速或三天强度和其它质量指标来确定出厂水泥质量,同时也可根据出磨水泥的质量情况在库内进行必要的均化或在出厂前进行合理调配,以稳定出厂水泥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