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_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维持全部资料.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98326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论赛_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维持全部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辩论赛_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维持全部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辩论赛_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维持全部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辩论赛_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维持全部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辩论赛_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维持全部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辩论赛_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维持全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论赛_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维持全部资料.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语有云:齐家治国平天下,除有远大的理想外,那一句以史为鉴以德为本便是其精髓所在,可见无论是从自身的小事到国家天下的大事,都以道德为其根本,道德比法律更能维持社会安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于公来讲,孔孟之道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瑰宝之一,也正是因为其以人为本的道德思想而被称为圣人,伟大的周恩来周总理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战线了无穷的人格魅力与爱国主义道德素养,正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因为道德二字诸葛孔明的话才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于事来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曲.已成为华夏儿女的精神脊梁,成为顶天立地男儿的本色,对待事物,事情的看法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

2、,更是其文化底蕴与精神素养的集中,可见道德比法律更能维持社会安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当今商界人们最重视的不是金钱,而是诚信与信誉,正所谓金钱有价而诚信无价啊!而运用法律法规的条条框框来限制今时今日的社会也是有局限性的,虽然国家加快法律的更新速度来适应社会发展,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只有公道自在人心才是不边的真理,才是社会安定的体现,道德更能维持社会安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是建立还是维持社会的安定,道德无疑是首位,百姓如此,执政核心同样如此,因为居按思危,戒奢以俭才有贞观之治的感况,因为八荣八耻的提出才有了和谐社会的美好未来!当道德深入人心时,便有了智慧,而当道德弥散于国家

3、与民族之时,便会有太平盛世! 道德一把剑,无论是过往当代还是未来,都能刺穿任何邪恶的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不能否定道德的社会功用,但相比较制度、法律而言,道德的力量是孱弱的。它既没有制度的制约能力,更没有法律的震慑与惩处能力。在道德、制度与法律之间,道德是处在最底层的。有许多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依靠制度来解决,而制度力所不及的问题自然就要诉诸法律。而且,在有的问题上,一些看似道德的行为也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比如收养孤儿,这显然是积德行善的好事。但是,这样积德行善的好事,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就明确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

4、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年满三十五周岁”显然,如果同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使是出于再高尚的道德,他的收养行为也是违法的。 所以,道德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对社会起着调节作用,同时道德也要服从于法律,而那一句将道德政治化的“以德治国”,只能是削弱制度与法律的社会作用。分析:1.社会安定如何理解。2.法律是什么。3.道德是什么。4.什么作用叫主要。(数量上和质量上)1.安定的社会可以举例。胡总的和谐社会是社会安定。可以主打八荣八耻,以德治国。胡总书记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

5、谐的。”(去查胡总的报告演讲)当然,除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是当前热点,对方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但是要注意,看胡总等领导的讲话,意思是道德是基石,法律是屏障。道德为主,法律去保障。这里要理解“主要”的含义,基石是不是主要作用,自己去圆。谈到法律与道德关系在西方哲学对方可以找到很多论点。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哲学王的道德立国,但后来搁置了这个理想,而选择次优的方案-宪法国家。对法律在国家的作用中有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完整的论述,为什么法律比道德更能有利于社会。这是绝佳的法律论点。 对于安定社会的理解,道德比法律更有优势。社会安定不是路不拾遗,不是靠严刑酷法来维持的表面安定。真正的安定是每一个社会的人内心的安定

6、,而要安定人的内心,只能靠道德。法律不能给人心灵的救赎。 西方哲学家对法律的作用有完整的论述,法律对西方社会安定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只需要举基督教(或宗教)在西方社会(宗教在任何国家)的例子就可以驳倒。 一个很好的道德论点,法律不能给人心灵救赎。安定社会法律起看到见的作用,但只是表面而已,实质和关键的作用是道德完成。 2.道德的作用看不见,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从有社会起就有了道德。法律的作用是伴随国家产生而出现,并需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可以有一个人负责这个方面,专攻法律的局限性。搞清楚法律的特点,就搞清楚了法律的弱点。法律的优势也是劣势。因此法律对社会安定的作用有限。 这就是在立本方观点“主要

7、”的同时,驳了对方观点“有限”。3.法律可以引申为制度。就是把法律扩大解释为规范性文件。没有必要纠缠这 个问题,要缩小范围,强调法律就是指全国人大和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文件,就是刑法、刑事诉讼法等。 这样才能打法律的局限性。4.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是靠道德维系,就是儒家思想了。对方可能举一些唐律之类的,但中国古代的论据总的对对方不利。但是自己用要小心,可能会绕进去。儒家道德确实维系了中国古代长期的安定,但有几点问题。一治一乱。这是对方一个不错的突破点。(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仅靠道德维系,过了一段时间,整个上层社会的道德体系就会有问题,导致纷争,乱世。道德安一时而不能安长久。 这似

8、乎是道德的一个致命之处。而解决一治一乱,要靠制度。 第3点强调法律的范围要小也是为了防止这个问题,这是不好驳的。立论很重要,法律的定义要讲清楚。古代有礼崩乐坏的说法,有些人一直希望恢复所谓三代的社会安定局面。这是陷阱,不要用。 站在古人的立场看礼崩乐坏是死胡同,要站在现代人的立场明确的批判古人的观点。 中国的例子建议少用,有很多陷阱在里面。要分析辩题,深挖内涵,才能了解彼此优势和漏洞!法律其实代表着他律,道德代表着自律,通常的说法是他律产生自律!人是社会动物,只有人和人相处的时候,道德和法律才产生了;如果你独自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就无所谓什么约束了.所以说他律的力量比自律的作用更重要!从以上

9、看,你的立场是很不利的!但是,越是不容易的地方,越能显示辩手的激变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1.法律总是有漏洞的.法律的制定总是落后于人际交往水平的,所以要达到人与人相处的和谐,道德更起到关键作用.真正把法律制定出来很多人已经死掉了.2.法律是人类行为的底线,它约束人不要做什么,具有朴素性;而道德体现了人类的超越性和积极性,它告诉人要做什么.从这一点来说,道德精神比法律精神更高级,对社会的向善起得作用更大!一、社会制度要维系,需要稳定的社会关系。这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具。二、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要求的最低标准。保证社会起码的稳定和秩序要靠法律。三、法律具有强制性,对于维护社会秩

10、序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四、道德不具有强制性,依靠多数人共同的价值观。如果价值观多元化,象我们目前的状况,要仅靠道德维系社会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五、法律和道德不是对立的,是相互补充的。那个好象没有,不过有类似的也许对你有不少帮助护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正方法律,辩词)一辩陈词:“各位评审、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要阐述的观点是: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维持,我的重点论述理由如下:1 从适应现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来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物质财富不够丰富,而道德作为社会经济的上层建筑,也远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换句话说,道德不可能独立发展成为维持整个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给对

11、方辩友提个醒: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或许这会成为可能,但那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2 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来论。在我国,虽然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但阶级斗争仍然存在,还有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进行着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活动。这是极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对此不进行有力的斗争和制裁,社会安定根本无法谈起。道德的阶级性却决定着它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对被统治阶级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法律制裁!3 从法律的作用和效能来论。法律不仅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不仅是制裁敌对分子的锐利武器,法律更是调整、解决

12、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手段,这样,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安定)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并且在国家的强制力作用下发挥作用来维持社会的安定。这两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合并,足以显示,法律在维护社会安定中起主要作用。4 从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力比较来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权威性是道德规范所无法比拟的,道德的规范作用主要依赖社会舆论、个人信念、习惯以及传统与教育来维持,显然这是软约束,它对既有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起作用,或者说道德的真正作用单纯是预防性的,而法律却能标本兼治,它是两方面的,它既有权威的惩罚作用,又有强大的威慑力,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这就使法律比道德在维护社会安定中具有的

13、更重要的作用。5 辩题中强调的是对社会安定的维护,既然是维护社会安定,显然解决问题的重点应针对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不是针对有有利因素。辩题本意就是对少数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应付,法律与道德谁更有效。我们的回答是:法律。因为法律的针对性、强制性、严肃性、实效性是道德望尘莫及的。综上所述,我方完全有理由相信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来维持。谢谢。”二辩攻辩提问“曾经有一位备受道德尊崇的人,杀害了一位深受道德谴责的恶人,而大快人心,请对方辩友用你的道德观作如下判断:1 杀人者到底是道德高尚不高尚?(高尚)-杀了人对方辩友还要认为他的道德高尚,请问你这是什么道德观?(一个杀人者此处强调道德的矛盾性)(不高尚)

14、-可是为什么又会大快人心呢?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也就是对方辩友的道德观与大家是不统一的,那么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大家的? 2 从刚才对方辩友的回答不难看出,用道德标准连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都很难,我是否可以再问对方,用道德如何来处理这一事件。请明确回答!3 仅仅受到道德谴责就够了吗?如果这样,人们可以去做类似的事情了,比如杀人抢银行等等,而只要等着道德来谴责就可以了结了。这样的话,社会安定如何维持?4 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人们,道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方辩友恰恰把道德无能为力而造成恶果的责任推卸给法律,对方辩友是否有不道德的嫌疑呢?”三辩攻辩提问:“1. 对方辩友是否承认社会是由统治阶级和被统

15、治阶级构成的?2. 请问对方辩友,如果社会安定靠道德来维持,那究竟是靠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的道德?(被统治阶级)对方辩友,你不觉得你的逻辑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怎能临驾于统治阶级之上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工具?这样,两者的关系岂不是倒过来了?同时,不是和你的逻辑再次矛盾?显然,维护社会安定这个角色不适合让矛盾的道德来担任。转3.(1)(统治阶级)转3.(2)3(1)从刚才对方辩友的话语中我明白了一点,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可以让被统治阶级接受认可,是这样的吗?(是的)对方辩友的记忆力显然并不好,我方一辩陈词中已经说了,统与被统两者的道德是根本对立,水火不融的,那如何让一方接受另一方的道德观?如果可以,显然就不存在阶级了,可面对现实,被统治阶级会不断造成社会的不安定,请问道德对此能起什么作用?(不是)既然不是,那么被统治阶级或者敌对分子图谋造反,造成社会混乱,道德还能起维护作用吗?3(2)那好你想用统治阶级的道德去维护谁的社会安定?是统治阶级呢,还是被统治阶级?请明确告诉我。(被统治阶级)真是笑话,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社会是统治阶级的社会,他们会放弃己利去维护敌对阶级?转3.(1)(统治阶级)那么对方辩友是否承认被统治阶级必将对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