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810492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刘淑芬一、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二、 教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在整个自然地理学习过程,这一节都是基础,在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三、 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上分析,通过初中有关气候部分内容和高中地理前面部分知识的学习,加上现实生活的体验,学生对大气的受热状况、大气的运动、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从学习能力上分析,高一学生已初

2、步掌握绘制简单地理图表和从地理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具备同学间合作探究能力;从学习兴趣上分析,本课讲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知识,涉及立体几何、力学等相关知识,相对来讲比较抽象,理解有点难度。以上分析都有利于我开展新课的教学。但是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以及动手制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学

3、以至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观。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七、教具准备地球仪12个,三种不同颜色的卡纸每组6张做成10*2cm的箭头10个;长5cm箭头六个(每种颜色各2);半径3cm圆一个。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及预测情景导入展示小故事“马纬度”:自从哥伦布首航美洲以后,各国商人用帆船(风为动力)装载大量的货物和马匹前往美洲,当帆船进入大西洋30N附,常遇到无风、闷热天气,帆船只好停下来等待顺风的到来,一等就是几个星期,马匹因缺淡水、饲料大量病倒、死亡,马肉又吃不完,所以不得不把马肉投进大海里喂鱼。

4、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地带叫做“马纬度”。学生提出疑问 为什么“马纬度”无风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让学生感受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复习回顾1.完成学案的热力环流示意图2.以北半球为例,请分别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学生自主完成,并解释作图原理。温故知新使学生回忆热力环流原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作个铺垫。承转过渡同学们所绘制的城郊风发生在小区域里,也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那么把尺度放大,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我们又如何定义呢?学生回答:大气环流定义。教师带领学生找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分析关键词,既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又能提高他们抓重点的能力。承转过渡我们把刚才所绘制的热力环流尺度放大,

5、放大至全球,看看大气会如何运动。提出假设条件A、地表均匀;B、地球不自转;C、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思考1画出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介绍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迁移应用的能力。转折提问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如果存在北纬30度附近近地表应该刮什么风?北纬30应该刮偏北风,与马纬度无风矛盾。所以单圈环流不会存在。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培养学生提出质疑的学习习惯。提出假设条件A、地表均匀;B、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小组合作:阅读课本37页赤道低气压与副热带高气压部分,用箭头表示出空气的运动方向。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对低纬环流的空间认识。小组合

6、作引导学生探究:用箭头在地球上贴出低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的风向。学生解释贴箭头原理将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有助于学生对低纬环流的理解并提出质疑。启发提问1.北纬30度和90度下沉的气流到达近地面会如何运动?2.两股气流的冷暖性质有何不同3.会不会相遇?4.相遇后会如何运动。分别向北向南30度北向的气流性质较暖,90度南下的气流性质较冷。会在北纬60度相遇。来自30度的暖气流会被抬升形成极锋。近地表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高空气压与近地表气压相反,形成环流。老师启发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承过渡此时30度、60度、90度近地表出现气压差,同学们可否

7、自己动手画出风向并标出风带名称。学生自己动手在学案中画出风向,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加深对风的形成原理的巩固。学以致用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并标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及风向学生自主完成学案探究一。巩固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原理,完成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小结观察p38或黑板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图,有哪些规律?零三六九七压六风四高三低相间排列对称分布培养学生的文字小结能力,总结气压带风带记忆技巧。问题回归“马纬度”无风的原因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而南、北纬30度附近气流下沉,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致使这里缺云少雨,风也很少出现。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以致用;与导入呼应,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图形转换完成学案探究二、三内容。如:探究三:下图为哪个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俯视图?说出你的判断理由?说出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学生不同角度观察所做模型,画图完成探究并解释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巩固练习见学案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