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物价走势分析.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80518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发改委物价走势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家发改委物价走势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家发改委物价走势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家发改委物价走势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家发改委物价走势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发改委物价走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发改委物价走势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家发改委关于稳定居民物价的措施 ( 2011年8月17日)一、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物价稳定问题,去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又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目前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一是货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5月份人民币新增信贷5516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005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M2增速回落至15.1%的合理水平。 二是重要商品供应得到较好保障。蔬菜生产明显恢复,

2、夏粮又取得较好收成,通过组织补库和择机进口,国家粮食库存有所增加;加强了煤电油气运调节,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发展,用电用油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三是物流成本有所降低。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对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用水、用电价格实施了优惠价格政策。正在开展公路收费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将逐步降低偏高的物流费用。 四是市场和价格秩序进一步好转。与部分企业和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加大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并公开曝光部分典型违法案件,引导和警示企业加强价格自律,维护了良好的市场和价格秩序,“搭车”涨价、散布涨价信息,以及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行为明显减少。 五

3、是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18个省份已经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其余省份也将在年底前全部建立,从机制上保障了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并有所改善。二、导致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高位运行,同比上升6.5%,环比上升0.5%,涨幅比6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总体看,导致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国际输入性较强、货币流动性充裕以及前期自然灾害等因素,也有资源性产品以及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价格上涨累积效应不断释放的影响。具体地说,从环比看,猪肉、蛋、水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涨幅分别为7.7%、0.8%和1.2%;鲜菜价格受阴雨天气较多、

4、季节性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止跌回升4.1%;受暑期旺季来临影响旅游价格上涨4.6%;拉动食品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和0.6%,合计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45个百分点,是价格总水平环比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从同比看,7月份翘尾影响约为3.3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受环比明显攀升影响,新涨价因素达3.2个百分点,接近翘尾影响因素,导致同比涨幅较高。二、正确看待当前物价走势(一)总体物价走势。为应对价格较快上涨,政府综合采取了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安定民生、加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价格运行依然处于温和可控区间。从国际比较看,我国7月份

5、CPI上升6.5%,而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俄罗斯、印度、巴西的消费价格指数6月份分别上涨9.4%、8.7%和6.7%。即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的消费价格也上涨了3.6%和4.2%(大幅度超过其2%的警戒线)。从长期趋势看,1978-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CPI年均上升5.56%。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9.6%,CPI上升5.4%。所以,从30年经济运行的统计结果看,当前CPI上涨与GDP增长仍然处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从当前涨势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环比涨幅分别由去年11月份(这轮价格上涨以来的高点)的2.2%、1.4%下降到今年7月份的0.1%和0%。(二)生猪

6、价格走势。据国家发改委监测,6月份第2周,34个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达到每公斤17.62元,比去年同期上涨79.2%。我们注意到,有报道称 “生猪价格超过历史高点”、“再创新高”,甚至认为猪价上涨可能再次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对于这一观点,要做客观的分析。 首先,当前生猪价格同比涨幅很高,这是客观事实。但同比涨幅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猪价过低造成的。从绝对值看,去年6月初,生猪价格为每公斤9.8元,处于2008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判断生猪饲养盈利水平的猪粮比价来看,正常情况下6:1为盈亏平衡,但去年6月初下降到4.76:1,生猪饲养处于亏损状态。之后,在国家启动冻肉收储和生猪生产自身周期

7、性变化规律作用下,猪价逐步上涨,累积到现在,就表现为同比涨幅很高。 其次,当前生猪价格与2008年3月份的价格基本相当,是近年来的高点,但仍处于合理区间。2008年以来的三年中,我国土地、饲料、劳动力成本提高较多,生猪价格相应上涨也是正常的。同时,从判断生猪饲养盈利水平的猪粮比价来看,目前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7.66:1,出栏一头100公斤的育肥猪可获利300-400元,处于正常偏高一点的水平。 最后,从后期走势看,生猪养殖效益的好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增加后期市场供应,进而有利于猪价稳定。据农业部统计,5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4.53亿头,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4.4%;其中

8、,能繁母猪存栏量4710万头,环比增长0.32%,同比增长0.21%。这与2007年生猪生产明显下滑、市场供应持续偏紧的情况有较大不同,生猪价格后期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也要看到,由于目前猪肉价格涨幅大幅度低于生猪价格涨幅,后期猪肉价格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三)4月份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遭遇了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天气,局部地区旱涝形势急转,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社会各方面担心灾害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进而进一步推高物价。 5月份,国家发改委派出多个调研组到实地了解情况,从调查情况看,近期的旱涝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有限,引发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9、 首先,旱涝灾害发生时间对农时影响不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严重旱情虽然推迟了少数水稻种植,但6月份以来的几次强降雨有效缓解了旱情,中稻的播种面积仍然是增加的,播种时间推迟以及近期南方局部涝灾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后期田间管理来弥补。 其次,从历史上看,今年气象条件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我国地域辽阔,每年都有局部地区受灾,今年旱涝灾情同样局限在部分地区。除长江中下游地区外,北方冬麦区以晴为主,夏收工作进展顺利,小麦再获丰收已成定局;东北地区墒情好于往年,有利于春播和农作物苗期生长;西南、华南地区气象条件也接近常年,对当地农业生产较为有利。 第三,中央高度重视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

10、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抗旱救灾,对减少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看,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秋粮播种面积有所扩大,国家粮食储备充裕,保障粮食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基本稳定是有基础的。当然,由于农业人工成本上升较多,以及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质投入成本的上涨,粮食价格仍将保持温和小幅上升的态势,这也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三、下半年我国的物价走势分析当前价格运行拐点特征明显,预计下半年我国食品类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稳中略有波动的态势,但由于翘尾因素快速下

11、降,预计后期价格总水平同比将有所回落。从具体商品看,大宗商品价格呈趋稳或回落态势。随着国家扶持生产、调控市场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粮油、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改善,食品类价格涨幅已经趋稳或出现了下降。钢材、水泥等主要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稳定,上下游传导压力有所减弱。近期国际市场原油、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环比价格大幅回落,国际市场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减弱。从翘尾影响看,后几个月降速较快。从翘尾因素看,812月份翘尾因素下降速度较快、幅度较大,月均下降0.66个百分点。虽然后几个月仍有一些新涨价因素,但新涨价因素将明显低于翘尾下降因素。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此轮物价上

12、涨已将近拐点。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两次较为明显的价格上涨,分别在20032004年、2007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周期分别为27和24个月。到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已经持续了25个月,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价格运行已经将近拐点,涨幅趋于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四、下一步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影响因素 当前,稳定物价的有利因素逐渐增多,国内经济增长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国民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特别是国内货币供应宽松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外汇储备充裕;粮食连续7年增产,夏粮再获丰收,粮油库存充裕;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足,总体

13、供大于求;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秩序明显好转;翘尾因素明显减弱,等等。这些都为稳定物价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从后期走势看,价格运行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国内能源资源需求增长偏快、秋粮生产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生猪和水产品生产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等等。特别是美国通过了提高2.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计划,为了偿还债务和促进经济增长,后期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极大。如美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使得国际输入性压力加剧,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更多热钱继续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可能导致国内投机性资金增加,增大我国

14、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难度。五、国家采取控制物价的措施在应对这一轮物价上涨过程中,国家发改委打了一套“组合拳”,综合施策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按照中央关于“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对困难群众采取有力有效的救助措施”的要求,在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基础上,采取稳定物价的重点措施有:1、对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整顿,取消高速公路的超期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大力清理整顿农贸市场、超市进场费以及银行卡的不合理收费。2、继续推进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督促各地在年底前全部建立起来。3、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15、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炒作、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4、继续加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供给,保障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做好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1】70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重点安排的领域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支持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全力支持各地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农产品的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物价。 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完善价格政策促进蔬菜生产流通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958号),出台扶持蔬菜生产流通的三项价格

16、政策:一是清费减负,降低经营成本。通知指出,要加强对涉及农贸市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社团收费的清理整顿,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收费标准。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用水、用电价格,要按照农业用水、用电价格执行;大型农贸市场用电、用气、用热价格实行与工业同价,用水价格执行非居民用水价格或现行工商业用水价格的较低标准。蔬菜冷链物流中的冷库用电实行与工业用电同价。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经营者负担、降低蔬菜生产流通成本。二是增加投入,扶持生产流通。通知强调,已经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的地区,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蔬菜的生产流通,价格调节基金用于支持蔬菜生产流通的比例原则上不应低于基金总额的30%。支持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开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