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新职教环境下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80104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在新职教环境下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在新职教环境下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在新职教环境下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在新职教环境下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在新职教环境下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在新职教环境下对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一、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 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成员,由于某种原因在平时相处中会形成一些共同接受并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变成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通过一般调查来看,形成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共同爱好、兴趣形成;共同目标、诉求形成;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形成等几种。 二、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带有群体自助的色彩,是对正式组织的补充。它对管理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成员彼此的情感较密切,互相信任,容易

2、形成团结的典范,也可作为班级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可资利用的途径。第二,增强班级组织的心理的协调性,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情绪共振,感情融洽,行动易协调一致。第三,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成员之间交往频繁,使得信息迅速传播,这有助于学生之间信息与思想的交流,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决定和有益的建议。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利于弥补正式组织沟通的局限。第四,“领导”人物起号召作用,非正式组织的“领导”,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号召力强。 同时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它易导致学生的同质化和思维的近亲繁殖;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物或核心人员的不利变动或消

3、极作用,会使组织的发展受到威胁(如学生的集体罢课)。另一方面,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矛盾,导致小集体利益冲突而忽略全局利益;自认为不公正的绩效评估,这使得绩效管理的难度加大,绩效活动或决策受到干扰,扭曲信息的正常传播,削弱正式组织管理的能力。就职教工作目前状况来看,因为处在发展的阵痛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一些非正式组织的“领导”的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导致其利用所在非正式组织和组织影响力采用各种手段阻挠变革改制,使组织变革面临危机。学生中非正式组织所发挥的消极作用远大与它的积极作用。三、现阶段环境下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团体特点 较强的内生凝聚力。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学生彼此的

4、情感较密切,互相依赖,互相信任,经常出现不讲原则的现象。这种凝聚力是内生的和自然的。 群体的心理相容性。由于有自愿的结合基础,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因而情绪共振,感情融洽,行为协调,行动一致,归属感强。 通过口口相传,信息沟通顺畅。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频繁、知无不言,信息传播迅速,成员对信息反应往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自然形成“领军”人物,具有广泛民意基础。每个群体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突出人物”,在他们身边总会簇拥着一帮人,形成一个个非正式的小团伙或者说“小圈子”。他们在这个小圈子中属于“进化”得较快的人。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号召力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的

5、原有非正式组织大都是松散性的,且数量不多,在正常的状态下被我们忽视。只是当校方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时候,这类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因为共同的诉求突然壮大,利益的驱动和立场的相似使松散的非正式组织迅速紧密化。四、对现阶段环境下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的策略(一)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组织。 作为一个由正式组织体系所任命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只要正式组织存在,就会有非正式组织的产生,这是因为正式组织无法也不可能满足组织成员的所有要求,这就为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条件和土壤。因此,对于非正式组织,校方管理者应允许乃至鼓励它的存在,为其形成和向良性发展

6、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协调。 (二)辨明非正式组织的不同性质,区别对待。 各级组织要针对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要有不同的工作方法,加以甄别,区别对待。非正式组织并非就是非法组织,有些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同正式组织的目标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对这些有益的非正式群体,组织可采取扶持、保护的方法,还可以把一些正式组织一时无力顾及的问题交给他们去完成,这样既可以满足这些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个性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正式组织开展工作。 (三)尽可能地将非正式组织的利益与正式组织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各级组织没有自己的独立的利益,它的任何政策方针都体现着最广大的组织成员的利益,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四

7、)牵住关键人物 非正式组织中的权威人物,是非正式组织工作的关键人物,他集中体现了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志趣。在非正式组织中享有极高的影响力。有时他们的实际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那些正式组织任命的管理者,这些人的思想和行动直接影响着非正式组织的思想和行动,因而,各级管理者对非正式组织中的此类人物的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谋求与他们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有效沟通,应积极邀请他们参与组织的重要决策,如有必要,还要邀请他们出任组织的正式职务。 (五)用组织文化引导。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正式组织文化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亚文化冲突。因而,从长远来看,要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真正协调一致,组织就要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引导和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使之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 在这个以知识和信息化为基础的全面竞争时代。职教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一步步地增大。非正式组织也几乎是职教管理者管理生涯中必须面对且与之较量的一部分。职教管理者应该追求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最完美的结合,使非正式组织能够弥补正式组织在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缺陷,在正式组织系统中起到支持性的作用,维系学校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从而更好地为职教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0年12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