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和深化当代兰文化研究的六个问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785473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宽和深化当代兰文化研究的六个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拓宽和深化当代兰文化研究的六个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拓宽和深化当代兰文化研究的六个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拓宽和深化当代兰文化研究的六个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宽和深化当代兰文化研究的六个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拓宽和深化当代兰文化研究的六个问题杨 大 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文化是从属于传统文化的。其内容充盈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的精神实质。正因为有了丰富的营养,当代的兰花产业才有了勃勃生机。也正是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推动了当代兰花热潮一浪高一浪地在涌动中前进。而当代的兰文化理应是最具有活力、充满希望、也是最让人羡慕的。坦率地说,我们只能说这一学科很热闹,却很难说它多么充满生机。尤其是从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层面而言。抛开了表面的热闹和泡沫,有多少价值的沉淀?恐怕不那么令人满意。不管是局外人还是业内人都有同感。如何从学理上、从学术含量上深入当代兰文化的研究,提升其整体水平,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诚

2、然,当代兰文化研究,从外部说面临着一些偏见,存在着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从内部说,面临着一些困难、困感、矛盾和无奈。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新品种现世,近距离的观照使“史”的建构甚难,难有“公论”和“定论”。一些兰家尚在,使得评论家们难以有直言的批评。时尚的东西,热闹的话题弦人视目。于是,跟随形势的、泡沫式的、应景说好的言论压倒了坚实的研究。使得当代兰文化的研究更多了消费性,少了学术性等等。也许,当代兰文化的研究就是“宿命”般地在这些困难、悖论和无奈中穿行前进,寻求发展。在这里,笔者愿不揣陋见,提出拓宽和深化中国当代兰文化研究的六个问题,以引起兰界注意。一、学科意思的强化和文化地位的提高可以说,当代兰

3、文化的研究者的学科意识普遍簿弱,国兰的文化地位不高。强化兰文化的学科意识和提升国兰的文化地位是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否则,将严重影响兰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兰花热也将在泡沫中破灭。中国当代的兰花热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和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在迅猛发展的文化情景下,将会继续与时俱进,向前延伸。中国兰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构建中国民族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元素。然而,其文化研究的学科意思却没有得到加强。普遍地,人们还是机械地将兰文化的研究归结在咏兰诗文和园艺艺术这种极为浮表的平面上。普遍认为对兰文化的研究只要弄清几个传统品种的渊源,植物特征,掌握一些鉴赏和栽培

4、技术或是诵咏一些兰花诗词,便是对兰文化的研究了,并没有在深度上进一步去挖掘兰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浙江马性远先生曾作文玩兰是一种休闲文化,其将兰文化定义为一种休闲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论述了在玩兰中获得的诸多好处,而他并未指出玩兰中体悟到的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物化的深层语义。而是将兰文化指向了一种通俗文化,这种观点的产生是其自身文化素养所决定的。而浙江的杨涤清先生亦曾文兰文化的人民性,文中从更深层去探寻兰文化的根源,科学地论断了劳动人民创造了兰文化。杨涤清先生论述了先民们不仅创造了对兰花美的追求。更铸造了劳动人民优秀人格品质的物化指向。将兰文化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获得阐释。而当代兰文化要发

5、展。就必须提高其文化地位。笔者曾提出:“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兰花,用哲学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口号。旨在将兰文化提升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艺术一般。而兰文化的研究应当在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上展开。泡沫经济必然产生泡沫文化。当今的兰文化研究者们大多不愿意作枯燥的研究工作。而是将其目光随着兰花炒作的热点转移。作一些时尚性的评说。其必然会加重其他研究者的浮燥之气。不能潜入底层,逼近国兰文化的灵魂世界与文本的深层结构。这不是学术研究应该具有的心绪和心态,也必然难以产生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和学科体系。只能产生消费性的时评。试想,如果当代兰文化研究从业者普遍具有活力,有了学科意识。提升兰文化的文化高度。那么,当代兰文化的

6、学科地位才能得以提升。二、研究姿态的确立和学术整合的重现人们普遍反感当代的兰花炒作现象,以及在炒作中的“浮泛化”和“炒作式”的评说。可以说,它已经严重影响力了兰花产业的正确发展和国兰的文化内涵。从一般的兰文化研究工作中的批评学的角度而言,其包括了三个层次:鉴赏-评论-研究。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和境界。鉴赏是基础,是起点,同时也最鲜活。评论是鉴赏的理性发展,但其往往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而研究工作则是评论的系统发展和理性升华。它往往要提升到“史”的领域。展开联系和比较。对于兰文化的认识、鉴赏、评论和研究同样重要。同样必不可少,而从一个学科的建构来说,则“研究”更为重要。严格地说,我们现在多的是时评

7、家,少的是鉴赏家和研究家。而论评也显得缺乏根基,缺少文化内涵。因此,当代兰文化研究者必须调整立足点,确立研究姿态,要真正以研究者的态度来对待研究对象。至于当代的兰文化评论可以分为媒体式评论和学院派评论两大类。媒体评论往往就事论事。但必须确立研究姿态,不要一味地赶时髦、赶进度、跟时尚,更不能炒作与“吹捧”。从而不负使命,发挥其更大的功效。学院派的评论也要强化研究姿态,要有研究家的史识、学识和探求的精神。确立研究姿态以后,我们却发现中国当代兰文化研究的散乱与无序。这就是提醒我们要注重学术整合。比如:对于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学术问题。国兰园艺植物学、传统民族文化解构、西方美学话语、国兰产业的市场经济学等

8、等都需要进行宏观的、高屋建瓴式的建构。在微观研究上,对一些重要的兰家,我们需要他们对品种鉴赏与栽培的研究工作,只有微观的研究上去了。当代兰文化的建构自然水到渠成。而不是空中楼阁,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兰文化的研究者也必须调整自己的学术领地,建构自己的学术特色。而不是一味地跟着别人跑,或者跟着形势跑。三、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重点的深化 中国当代兰文化研究还应在深度和广度上用功夫。从而维护学科的完整性、丰富兰文化的内容。 在研究的广度上,当代兰文化有三个领域要进一步拓宽。这就是传统瓣形美学的发展、寒兰形意美学的完善、国兰整体审美的意象观的升华。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三个问题有机地融入到中国兰文化的整体

9、结构中,成为整体的有机部分。特别是在国兰整体审美意象观中,能够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需要时间与功夫。且,由于西方审美思潮的涌入,传统审美观为之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审慎地遴选、推敲和比照。切忌“充数”和“捡到篮里都是菜”。在兰文化研究的深度上,我们尤其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深层的挖掘,要将兰文化的文化研究在更高的层面上展开。当代兰文化服务于市场,但决不能服从于市场!必须确立国兰的精英文化。切忌以服务市场的消费文化唱主角。亦即要杜绝这种带有炒作意识的国兰鉴赏观垄断文化市场。而应该在提升国兰的文化高度时,使兰文化不仅仅只是服务于市场,维系兰花产业健康合理地发展,而应使兰文化成为一种教化人心,提升人生境界

10、的通途。这就要求兰文化的研究者们拓宽国兰的审美视野,加强学科研究的重点深化。才能更好地继承传统,弘扬兰文化的精神。四、学术规范的遵循和鉴赏标准的认同 近年来,遵循学术规范和统一鉴赏标准的呼声在兰界日益强烈,这首先由春兰瓣形美学对规范审美标准用语开始,继而辐射到各兰种间,从各兰种的品种鉴赏标准来看,春兰的传统审美标准已渗透到各个兰种之中,在各兰种中均选育了依照春兰瓣形美学的各种瓣形花。然,各兰种均应其自身的植物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其相应合理的鉴赏标准。春兰审美标准在各兰种间的这种位移,虽然在建兰、蕙兰、莲瓣兰、墨兰等中得以实践。并运用和服务于市场。这是一个历史的原因。而今天,独独借鉴于寒兰时,

11、显得太过牵强!诸如已选出的所谓寒兰梅瓣、荷瓣等。均表现了一种伪命题、伪证和伪结论!其并没有从事实出发,去根据寒兰的植物特征去归结寒兰的鉴赏标准,而是急急匆匆的运用并服务于市场。以求更好的经济回报!这种对寒兰审美并不负责任的态度,表现了一种学术抄袭与主观性的武断!遵循学术规范和对鉴赏标准的认同时。我们首先应了解前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积累?提供了哪些思想?哪些被前人已经言中?哪些还未被开掘?由此而确立自己的出发点。在这其中,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加强交流。因为学术离不开积累,创造必须有前提!中国当代兰文化的研究尤其要重申历史主义的原则,不能脱离历史和文化语境来看兰文化中的某些现象。什么样的花是好

12、花?是有价值的?对此,我们没有深入追问,也没有在批评与鉴赏实践中贯彻。更多的是在实践前人留下的那份文本材料!我认为,一个好的兰花品种,要作到“三有”:即有美感、有内涵、有艺术性。这三个条件必然缺一不可。有美感,才有鉴赏的价值,才能给人带来愉悦;有内涵,才能体现人文主义情景下的文化意境;有艺术感才能在鉴赏中熏陶人生,提升人生的境界。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国兰园艺品种必须以“形、神、韵。”三个方面去综合评述。对形的鉴赏标准,我们追求规范、统一。而对于神和韵则是因人而异。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每个赏兰人的个人素养、爱好不同而各异情趣。在这里,我们应该在面对缤纷异彩的园艺品种时,不要淡忘了兰花的文化语义。

13、五、精品意识和经典解读 今天,我们已经走上了精品的时代。人们对兰花的精品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于精品的鉴赏要从实际出发,而不应因个人好恶,亦不能以市场价值来衡量精品的标准。必须遵守学术规范。面对汗牛充栋的国兰品种。怎样遴选?如何鉴赏?这就牵涉了精品意识和经典解读了。我们只有以精品的意识、以精品的眼光去鉴赏,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许有人认为现在还是一种个人化的解读,经典化的解读远没成熟。这也是有道理的。当我们的精品意识到得到普遍化的时候。普遍以经典的眼光去审视,并以经典的品种来参照。参照中并能体悟兰文化的精神,那么这种解读就是经典化的解读了。 精品,是一种文化。 六、研究者的学养问题 以上,

14、我们论述问题种种,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因为人才是主体。是最能动的因素。所有的课题都由人去完成。所有的现状都由人去改观。这里就此谈一下研究者的学养问题。 虽然,至今尚未听到“当代国兰无文化”之说。但,从整体研究者来说,当代兰文化的研究队伍整体素质、学养和实力都普遍不高。 在一些人心目中,似乎有一个错觉。就是研究兰文化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养。兰文化只是一种休闲文化,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养兰虽然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的一个文化现象。但兰文化的内涵却是几千来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凝炼。这种缺乏精品意识的人是不足以担当兰文化研究的!兰文化有其自身的文化和艺术的渊源。它也自然要在纵向的继承和横向的吸取的基础上进行创

15、造。因此,研究当代兰文化,视野不能只仃留在传统的层面上。向纵深处发展时,我们就会发现,研究兰文化必须以兰文化以外的东西作参照,才能将问题彻底说透。比如兰文化中“和”的思想,其源于儒家的中庸美学思想,兰花的清气神韵又如道家的返朴归真的性灵学说等等。而传统的兰文化中那种封建的腐朽的文化。诸如满清文化中的“和”、“黄袍马褂”等则应彻底摒除!在这个意义上说,开拓视野、加强学养对于当代兰文化研究者来说十分重要,它是提升当代兰文化研究整体水平的基本前提。作为一个兰文化的研究者,应具备较为宽泛的学术功底,具有较强的文化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现代意识和世界眼光。善于发现人才,善于鉴赏品种。当代兰文化研究的队伍人数不多,所以我们更注重更广泛地提高学养,苦练内功,形成特色。这样,才能凝聚贤才,将学术推向规范、精品之路。 总之,我们不管面对多少偏见,多少轻视和诽议,也不管我们面对多少困难、悖论和无奈,我们只要弯下身来,扎实地去做。只要坚守,就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