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的流变.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76247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男子的流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男子的流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男子的流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男子的流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男子的流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男的流变不同的年代,标准的界定也会不同,美男的标准也时时在变。说是标准,古今却没有谁、没有哪本典籍给美男下过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有的都只是对美男的具体描述,我们只能从丰富多彩的形容词中归纳出一鳞半爪,遥想古人的“绝世容光”,欣赏当代众星的“绝代风韵”。从上世纪的“肌肉男”到今天的“花样男”,所谓标准,都在各人的心里。中国自古以来的男子美是怎样的呢? 翻查一下古代典籍就不难发现,标准的中国古典男性大体分两种:1、方面大耳,眉宽厚、有扬有彩,往细里说就是眼要细长而神足,鼻挺丰隆不露,口大有收、棱角分明,额高耸有奇骨,印堂开阔,地阁宽厚,最好还有一把飘逸的胡子,这就是天生福相,算是贵族气质了。2、

2、面若敷粉,唇红齿白,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前者是从命理美上定义男性美,个人认为中国古代对男性的审美观更多倾向于前者。中国古人夸赞人的美貌,并不喜欢正面描写,而喜欢用比兴、烘托的手法侧面衬托出一个人的美,对男子之美着笔更加惜墨如金。 (1)命理美(气质)。举几个例子来看,刘备受邀进吴国做人质共对曹营时,诸葛亮特意安排大小乔的父亲,老头一看,身长七尺五寸(身高:约合现今1.725米),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把刘备引荐给国君(孙策的后母)为婿,两人一合计压着孙策把婚事同意了。在我们眼中,刘备未必多帅,但正是符合命理上的吉人天相,再加上个人气质使然。另一位,对“过五关、斩

3、六将”、“温酒斩华雄”的大英雄关羽被称为美髯公关羽的特征是丹凤眼、卧蚕眉、重枣脸(即关公的面色呈红枣的颜色,面形也是枣色,形、色均似枣,故称重枣面),五缕长须飘逸。汉乐府中陌上桑可以视为古代择婿的典型案例:美女秦罗敷断然拒绝了前来殷勤探问的使君,理由是自己有个足够好的夫婿,她这样夸赞自己的夫婿:“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这段夸赞,几乎让数千年来梦寐得到好女子的男人们汗颜罗敷的丈夫除了符合美男的标准“为

4、人洁白皙,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外,还有令常人难以企及的其他财产、地位、名声,一个都不少。由此看来,首先相貌即使不美也算得上有型,再加上其他的内在气质作为附加条件就构成了命理美的气质型男。附加条件大体有这样几种:才子、义士、高士、游侠、英雄、隐士甚至是财男、孝子。好皮囊是一个前提,但不作为参考的最重要标准。(2)花美男。这一类是实实在在的美男子。有人总结了中国四大美男排行榜,如下示: 天下第一美男潘安。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掷果盈车”这个典故就是由他来的。第二位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古代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

5、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潘安和宋玉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两位大帅哥了。第三位兰陵王面具后的悲情王子。北朝时期的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第四位,看煞卫玠。见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为什么说第二种美男是非主流呢?大家可以稍微注意一下,这四位美男同出自魏晋南北朝时代,这只能说这种审美观是那个时代的代表,而不能

6、代表整个上下五千年的审美传统。而且,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异类,是中国历史上个性开放的一个时代,不能以特殊性代表普遍性。形容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在这里特地将魏晋南北朝的审美标准引用一下:首先,肤色白皙光润。例如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魏晋时身居宰辅的王衍也是著名的美男子,他很小的时候就被“竹林名士”山涛称赞为“宁馨儿”,“宁馨儿”的意思即“漂亮的小孩”。作为一名男子,王衍的肤色竟如白玉般白净晶莹,为此王

7、衍结合自己肤色白净的特点,专门选用了一柄白玉柄的麈尾。这样在他手执麈尾时,就会让人清楚地看到,他的手与白玉颜色一样,是名副其实的“玉手”。正所谓“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为了获得这样的美白效果,从汉朝开始,男士们就动用了“敷粉”这样的化妆手段。汉书广川王刘越传载:“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旁。”汉书佞幸传中载有 “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等等。在京剧里,曹操那张煞白的脸谱也不是空穴来风。根据记载,在魏时,敷粉竟是曹氏的“家风”,不论是曹姓族人,还是曹家快婿,皆喜敷粉。魏书载:“时天暑热,植(曹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敷)粉。”以此推想,曹操作为

8、“国家领导人”偶尔化妆出镜当然也很必要。美男的第二项标准是关于身形和气质的,即秀骨清像,风神卓然。魏晋时期的美男名士,在身材上追求的是一种清秀瘦削、修身细腰的形象,即所谓“秀骨清像”。例如王羲之“风骨清举”,温峤“标俊清彻”,嵇康“风姿特秀”,王衍“岩岩秀峙”等等。“清”、“秀”二字,在魏晋人物品藻中比比皆是。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胖瘦,但“清”往往和“瘦”、“癯”、“羸”等字并用,可见“清”反映在人的形象上,应该是属于比较瘦的类型。“秀”是“美好”之义,如“容则秀雅”。它常与“清”字合用,如“山清水秀”、“眉清目秀”等等。“眉清目秀”作为一种美的形象,显然不同于纠纠武夫“浓眉阔目”的那种阳刚之

9、美。“秀”所指的美和“清”一样,应都属于文弱清瘦、带有阴柔美的类型。例如以“细腰”著称的沈约、“若不堪罗绮”的卫等等,都是清秀男子的典型。在魏晋时期的视觉艺术作品中,秀骨清像的人物造型也绝对是主流。南京西善桥墓出土的南朝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八位名士皆为形象清瘦、削肩细腰、宽衣博带;再如传世的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中曹植那清瘦哀怨的俊朗风神,让多少人为之黯然神伤。这一点倒让我想到现在很多网络小说中的男主形象,像大漠谣的九爷,病体缠身,温润清癯,立如芝兰玉树,坐如朗月入怀。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以肥白为美。这个“高大白”,跟如今基本上差不多,可是这个肥,怎么个肥法呢?汉书.陈平列传对当世美男陈

10、平的相貌描述的很简单,只有7个字:”平为人长大美色”。话说当年陈平刚刚投靠刘邦,因为犯法要被拉出去砍了。都已经到了刑场,脱光衣服趴在地上等着被砍。这时刘邦手下郦生正巧路过,他看到刽子手脱掉陈平的衣服,把陈平按在地上,一个魁梧的大白胖子,一身白花花的白肉就从衣服里面露了出来,顿时惊为天人!于是他冲上前去,拦住刽子手,并且把陈平推荐给了刘邦,从此陈平开始飞黄腾达魏晋南北朝时选姑爷的标准,从这首诗里面可见一斑: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1、。对此,我没有考证,因而不能置一词,然从基本的审美观来说深以为不然。若说唐代人崇尚肥美还情有可原,汉代初期也有点道理,那时兵荒马乱刚结束,大家都面黄肌瘦,猛然蹦出一个大胖子眼前一亮也是可能的。 总的来说,明显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男子之美散发着点阴柔味,美男偏于中性化,很难与前朝后世相统一,倒是更像现代的流行趣味。魏晋的审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来说是在前卫,但毕竟这只是一时的风流,后来在历史中被雨打风吹去,只能怀缅。同时我们发现,今天美男的定义越来越趋近于中性地带,甚至过于妖媚,男生化化妆,描眼画眉,注重服饰美,偏于女性化。但魏晋与当代的审美观在底气上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魏晋的时代特点在于颖悟、旷达、真

12、率,清谈、吃药和喝酒,组成了风度中的风度。 多得是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的名士。与野猪共饮美酒,登上山顶高声长啸,光着身子披头散发聚在屋里饮酒辩论。阮籍母亲死日把血吐了又吐,嵇康临刑时无知音而断弦,自此名曲绝响。这就是风流啊。魏晋的时代特点在于颖悟、旷达、真率,清谈、吃药和喝酒,组成了风度中的风度。 多得是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的名士。与野猪共饮美酒,登上山顶高声长啸,光着身子披头散发聚在屋里饮酒辩论。阮籍母亲死日把血吐了又吐,嵇康临刑时无知音而断弦,自此名曲绝响。这才是骨子里透出来的风流。潘安宋玉也当时的才子,那个时代的风流比比皆是,相比之下习惯用金钱堆砌潮流的我们有什么呢?有成语云“过尤不及”,今日的美男风尚也许同样是一时的潮流,左右不了历史的总色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