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政治冲刺:哲学易错知识点四.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754679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考研政治冲刺:哲学易错知识点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考研政治冲刺:哲学易错知识点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考研政治冲刺:哲学易错知识点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考研政治冲刺:哲学易错知识点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考研政治冲刺:哲学易错知识点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考研政治冲刺:哲学易错知识点四.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2年考研政治冲刺:哲学易错知识点四(2)要划清哲学上主要的理论界限,清晰它们的对立所在。1、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的两大根本派别,它们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对立。2、可知论和不行知论,它们在世界能否被熟悉问题上对立。3、一元论和二元论,它们在世界是否统一的问题上对立。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进展观,它们在世界状态问题上对立。5、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两大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它们在社会的本质和历史的制造者问题上对立。(3)要区分熟悉的根底、对象、本质和起点。熟悉的根底是实践;熟悉的对象是客体或客观事物;熟悉的本质是能动反映;熟悉的起点是感觉。(4)主体与客体除了相互依靠之外,还

2、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在生产实践中,主体客体化,即人的学问、力量、目的等本质力气的对象化、物化;在消费熟悉中,客体主体化,即外部事物及其规律,内化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等本质力气。(5)熟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能混淆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熟悉主体是人,客体是人的活动指向的对象;主观是人的思想,客观是物质世界;熟悉主体与客体在熟悉过程中相互依靠,缺一不行,而主观是客观的反映,客观不以主观为转移。(6)熟悉是反映和制造的统一,反映在制造中实现,制造以反映为前提,两者统一的根底是实践。只讲反映否认制造的观点是机械反映论,只讲制造否认反映的观点是先验论。机械反映论和先验论都是错误的。(7)实践是熟悉的来源,这是就

3、人类总体而言,在个人的学问构造中,则有直接阅历和间接阅历之分,直接阅历和间接阅历的关系,不是感性熟悉与理性熟悉的关系,而是源与流的关系。(8)中国传统知行观既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荀子、墨子、张载、王夫之和孙中山等是唯物主义知行观的主要代表。其思想可概括为行先于知。老子、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等是唯心主义知行观的代表。其根本思想可概括为知先于行。(9)熟悉开头于感觉,这是正确的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承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感觉问题上的分歧在于,感觉是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0)阅历论和唯理论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阅历论与唯心主义阅历论的区分在于,是否成认感性阅历是对客

4、观事物的反映;唯物主义唯理论与唯心主义唯理论的区分在于,是否成认理性熟悉是对客观客观事物的反映。(11)理性熟悉必需回到实践中去,说明白理论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发挥其作用。“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理论什么也实现不了,为了实现理论就需要有使用实践力气的人”,这些看法不是讲理论不重要,而是讲脱离实践的理论,不与实践结合的理论毫无价值和意义。(12)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熟悉活动的进展;但非理性因素要以理性因素为根底(灵感是生长在汗水这块肥沃土壤中的才智之花)。看不到非理性的作用和片面夸张非理性的作用都是错误的。(13)主观(熟悉)与客观(实践)的统一,不仅指主观正确反

5、映客观,即主客观相全都,而且指主观反作用于客观。(14)真理和谬误在肯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相对真理是包含有谬误因素的真理。(15)不要把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误认为为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实践标准,这否认了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表现。(16)区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朴实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都是客观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指自然界的运动进展规律,历史辩证法是指社会历史的运动进展规律。朴实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三个历史形态。唯物辩证法坚持客观辩证法打算主观辩证法,唯心辩证法主见主观辩证法打算

6、客观辩证法,因而被称之为“头脑倒置”的辩证法。(17)辩证思维方法在现实中找不到直接对应的实体,但不能据此认为它是纯主观的。由于辩证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关系,其客观原型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和辩证关系。(18)规律与历史的关系可视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要反映客观,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可见,规律是“修正”了的历史。(19)美国哲学家詹姆斯认为“有用即真理”这种熟悉是错误的。推断一种熟悉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通过实践检验。“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20)“假象是与事物本质无关的错觉”的说法是错误的。它割裂了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假象离不开本质,假象同样是由本质打算的。假象不是错觉。错觉是熟悉主体所产生的熟悉错误,是主观的。而假象则是属于客观事物的,是客观的,假象可以引起人们的错觉,但错觉不是假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