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各册诗歌单元课后练习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75289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各册诗歌单元课后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各册诗歌单元课后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各册诗歌单元课后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各册诗歌单元课后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各册诗歌单元课后练习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各册诗歌单元课后练习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各册诗歌单元课后练习答案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各册诗歌单元课后练习及答案第一册一、毛泽东词二首一、古人说“诗言志”。说说这两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这两首词都是通过描写秋天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壮志豪情。二、沁园春长沙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诗人独特和深沉的思绪?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分析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上片通过寒秋、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

2、界的革命战斗精神。三、采桑子重阳一词中,诗人通过写重阳,表现了怎样的革命情怀?上片以对人生的感悟开始,写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感叹人生短暂。但寒来暑往,“岁岁重阳”,自然界却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的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今又重阳”,看到上杭野外的菊花盛开,想到这里刚刚是充满硝烟的战场,诗人不禁感慨今年的重阳节不同于往年,连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已经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红四军的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他。下片从四季的变化写起,斗转星移,四时更迭,又是一年秋风起,感觉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最后一句活画出了一幅宏阔

3、的江天万里的秋景。全词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四、秋天,在许多古代文人笔下都出现过,而且大多是以凄清、萧条、落寞的情态出现,“悲秋”是常见的感情基调。二、中国现代诗三首一、再别康桥一诗中,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对于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在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那种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心头。补充:重章叠句,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例如第三册秦风无衣,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

4、情得到尽情的抒发。二、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说说死水中“死水”的象征意义和诗人可能寄寓的思想感情。死水是诗人处于思想迷茫时期的心灵袒露,他面对黑暗的现实,精选了艳丽的意象,奇妙的比喻,描摹了一沟绝望的死水。全诗是一种隐语,象征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三、赞美一诗中的“我”指代什么?诗人究竟“赞美”什么?诗中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有怎样的意味?赞美一诗中的“我”指的应该是抒情主人公自己。赞美的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生生不息的雄健的生命力。(全国卷二、安徽卷、北京卷的诗歌鉴赏)诗歌

5、的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运用反复的手法,使这个声音成为全诗的主旋律,凝聚着诗人对中华民族顽强生存力的赞美,充满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而且使悲痛没有沦为伤感,显得悲中有壮,强调了一种内在的力量。三、中国当代诗三首一、错误1、“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指那个等待归人的女子。2、“不来”、“不飞”、“不响”、“不揭”, 四个否定句式对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起什么作用?“不来”、“不飞”、“不响”、“不揭”, 四个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 既委婉地摹写了等待中的女子的哀怨心情, 又有助于全诗音调的和谐。3、诗中有几个比喻用得很好,找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柔弱的女子,日复一日

6、,春去秋来,空房独守,容颜憔悴,诗人以“莲花的开落”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以“小小的寂寞的成”“窗扉紧掩”描摹女子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4、“错误”一词用“美丽”来修饰,好不好?为什么?好。错误而谓之美丽,本不合常情。但达达的马蹄声在女子听来却以为是归人,这种感觉关乎一段美丽的感情故事、一些可想象的美丽细节。可惜的是,偏偏“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个错误引来了女子由期待到惊喜再到极度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女子的心而显得尤为美丽。致橡树二1、橡树和木棉树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注意意象与形象的密切关系】明确: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

7、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活,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2、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些诗句?为什么?明确:全诗有一种优美典雅的冷静美。诗人表达的爱情观是理智、冷静的,“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意味着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我们分担寒潮”“我们共享雾霭”,这与传统的爱情观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诗人别开生面,以比喻为主要手段,把人

8、的感情倾注在客观物象上,使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事物洋溢出盎然的诗意。那铜枝铁干傲然挺拔的橡树、开着红硕花朵的木棉,本来毫不相干,诗人却把它们巧妙联系在一起,给予人格化的描写,意象明丽、隽美。3、这首诗讲究节奏和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乐性。试结合有关诗句作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这首诗的韵律舒畅而有节奏感,读之琅琅上口,韵味售永、悠长。首先,它的诗句排列大体整齐而有变化,既不呆板,也不感重复。有些诗句是成双成对的,这不仅增强了语势,更有节奏感。两个“我如果爱你”,又引出两个“绝不”和两个“也不止像”。“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不仅情趣盎然,而且在形式上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不求严格对仗,

9、却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其次,全诗从头至尾押一个韵,音节连贯绵长,一气呵成,蕴含着脉脉深情,又富于音乐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意结合全诗从头理到尾】(同赞美第3题第一问)明确:爱生活。 诗人爱的是一种最原始、最自由、最平凡普通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显然是反现代的产物。是一种人性的回归,是人类精神的原野,是人类精神的根本。爱亲人。 诗人要把所有的幸福,哪怕是一瞬间的幸福,告诉所有的亲人。 爱自然。 诗人出生于农家,自小就对泥土、田野有一种深挚的迷恋。“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

10、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实在却不乏闲散,清苦却不乏浪漫。爱所有人。 俗话说,爱一个人容易,爱所有人难,比如爱希特勒、本啦登等就很难,但诗人却表示自己愿意爱所有的人,这就说明诗人的爱是一种博爱。那么诗人的爱具体表现为什么呢?那就是三愿:一愿你事业有成;二愿你爱情美满;三愿你生活幸福。总之,全诗表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和整个世界的热爱和眷恋。外国诗三首一篱笆那边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篱笆那边一诗中意象的理解。明确:诗中有“篱笆”“草莓” “上帝”“孩子”这几个意象 “草莓”可以看做一个难以企及的愿望,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心向往之的爱人,等等,总之,它代表一种神秘的诱惑、甜蜜的冲动或疯狂的梦

11、想。“篱笆”可以看做迈向诱惑、冲动、梦想时的现实阻碍,它可以是传统观念的约束,是道德规则的禁锢,也可以仅仅是一个难以逾越的路障。“上帝”也许是传统观念、道德规则的维护者,也许只不过是个长大了的孩子,是已经告别天性的成年人。而“孩子”则可以理解为敢于任性而为、听凭心灵召唤的人,是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常理而敢作敢为的人。我愿意是急流3、将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写爱情的诗的异同。【注意从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上来区分】明确: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同样是写爱情的诗歌,它们反映了一个相同的主题,即“怎样才是理想的爱情”。换句话说,在理想的爱情中恋爱的双方应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两首诗

12、中传达了两位诗人不尽相同的认识。前者有比较明显的男性视角,在两个系列的意象群中,他始终把男人作为时代的挑战者、社会的主宰者,而女人是小鱼、小鸟,是攀援的常青藤,她往往温柔地依附于男性,给征战辛劳、身心疲惫的爱人带去精神的慰藉。而致橡树则塑造了两个树的形象,强调爱情中的双方应是平等的,“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在艺术技巧方面,前者运用了多个意象,两两对比,反复吟咏,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后者只运用了两个主要意象,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对爱情的全面理解。致大海二、本诗“海”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意义。明确:大海自由精神的象征,如:致大海象征知识。例句:惟有勤奋者,才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才能不断开拓

13、知识新领域,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象征宽容、广阔的胸怀。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象征人生的搏斗场,是人类生存背景的剪影,如:老人与海。 “海”象征理想,“比如在山的那边中:“少年翻过了一座座山,但还是没有看到大海。正当少年想放弃的时候,突然看到有一只海鸥。看到了海鸥,无疑离大海很近了。那只海鸥给了少年希望,让少年继续前行。”第三册一单元 诗经三首一1、卫风氓描写了女主人公和氓怎样的性格特点?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见2010山东诗歌、江苏现代文13题、辽宁11】明确:全诗通过“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塑造了女主人公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以及“氓”的花言巧语、不体谅人、暴躁

14、 、三心二意的伪君子的形象;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表现出决绝而不留恋的清醒、刚烈的性格。二、【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辞。】氓中哪两章用了兴的手法?这两处起兴的诗句跟后面诗句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品味这些【起兴诗句的艺术效果。】” 解析:分析用兴的艺术效果,要激发联想,联系诗歌的思想内容。明确:“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事。诗中第三、四两章运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

15、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 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诗歌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变化为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附:运用兴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无衣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答案: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一唱三叹,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岂曰无衣”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语意和语气,使答句中“同袍”“同泽”“同裳”表现出团结互助、坚决豪迈的军威。“与子同仇”,统一思想认识,同仇敌忾;“与子偕作”,备战时步调一致;“与子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