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初探.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73701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初探.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初探摘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营造民主与和谐教学氛围的法宝。通过切实可行的各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动机,挖掘学习潜能,自主学习有用的化学知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益。关键词: 初中化学 情境创设 创设原则 创设方法 注意问题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situation the creation of【Abstract】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nstruction situ

2、ations establishment is the teaching both sides activity important link, is building democratic and the harmonious teaching atmosphere magic weapon. Establishes through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each kind of situation, the stimulation academic motivation, the excavation study potential, independent

3、 study useful chemistry, forms the correct emotion manner values, promotes the student full scale development, promotes student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raises the teaching benefit.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environment creation, creating principle, creation of methods, attention t

4、o the problem 目录 一、引言11.1 问题的提出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1.2.1 研究背景21.2.2 研究意义31.2.3 课题研究的目标31.3 研究综述31.3.1教学情境的内涵31.3.2 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4二、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62.1真实性原则62.2接近性原则62.3诱发性原则62.4层次性原则62.5冲突、和谐统一的原则7三、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83.1注重情感交融创设和谐情境83.2、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经验情境93.3 激发学生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93.3.1 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93.3.2 用有趣味的导语设疑创境103.3.

5、3 利用故事设疑创境10.3.4 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创设教学情境11.3.5 引起认知冲突,创设教学情境113.6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123.6.1 运用录像或网络资源讲述、介绍教材内容。123.6.2 制作动画课件,模拟处理一些教学难点。133.7 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教学情境133.8 创设期望的情境,激发情感机制,使学生对学习有激励感。14四、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的问题174.1 情景要真实和有效174.2 教学情境要有全面性174.3 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174.4 创设的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184.5 情境创设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184.6 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习的目标1

6、84.7 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素质19五、结束语21参 考 文 献22致 谢23宁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引言一、引言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情境的创设。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

7、中的一些问题,只有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效参与教学过程。1.1 问题的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景。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而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情景

8、实际上是低效的甚至于是无效的。案例:在一节初一科学课教学中,教师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今天到蜗牛世界去旅游,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发现整堂课除了开头了用了“蜗牛的图像+复习题”,其次是“蜗牛的图像+例题”,再次是“蜗牛的图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蜗牛的图像+总结”。课堂上仅仅简单地附着个蜗牛的图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小蜗牛的出现,就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它应有的“磁场效应”。这样的情景教学可以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创

9、设情境不仅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能不考虑所教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已有生活体验。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呼唤创设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1 研究背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他们一方面产生了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认识,情感,意识发展等多方面的制约,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还不善于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所以一旦在他们的学习或生活中趣味与

10、活动、自尊与交往,自我实现等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可能出现攻击、倒退、畏缩、固执、不安等表现,从而导致学习上的困难。相比一般的教学形式,情境教学因为其现实性、生动性、丰富性、趣味性激发了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和吸收,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了“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因此而备受广大教学工作者的推崇和喜爱。化学是学生在九年级时才接触的起始科目,面临毕业和升学,九年级学生学业负担重,主动学习的热情降低,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有效情境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难以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于是教学中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一是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多采用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

11、活动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兴趣不高涨,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生素质的提高。二是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希望利用各种现实、生动、丰富的情境去激发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和吸收,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但是,缺乏对有效情境的把握。有些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如果控制不当,在一堂课后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情境,而没有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就是无效的情境教学。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

12、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九年级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1.2.2 研究意义(1)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追求有效情境教学,努力将教学情境与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2)以课题引领,创建优秀化学教师群体。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13、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1.2.3 课题研究的目标(1)、总体目标:初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化学有效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特色。(2)、学生目标:通过化学情境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3)、教师目标: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1.3 研究综述1.3.1教学情境的内涵“情”是情感

14、体验、动机培养,“境”是学习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情境”是既有“情”又有“境”,“情”与“境”互融。确切地说,情境中既蕴含着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同时还渗透着学生的情感和动机。 教学情境,广义地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地理解,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

15、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时间环境,并富有思想内涵。 1.3.2 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1989年,布朗(J.S.Brown)等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布朗等人认为,传统教学暗含了这样一种假定,即概念表征成为教学的中心。而实际上,这种假设恰恰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教学的有效性。情境性学习理论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所以,人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知上。布朗等人提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即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一定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而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传统教育则过于忽略了这些背景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影响。与情境性学习相一致,建构主义者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