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介绍.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72700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的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学的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学的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学的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的介绍.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的介绍中医与易学同根同源,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同的易学数术模型,在中医学上便会构建有相应的医学理论结构。例如,依六爻结构,而构建了仲景六经辨证理论;依奇门九宫八卦十干等规律,构建了内科杂病理论体系(金匮体系),依大六壬结构,而构建温病学四分三焦辨证理论体系。当然,由于易理结构的全息性,每一结构都可以用来分析各体系的病理病机。但其特征较明显的对应关系确是存在的。在这诸种的医学理论体系中,有一朵瑰丽的奇葩千百年来一直隐埋在中国民间,从未见载于古今各家医籍。今予简介并公开其部分内容,以与医易同道们共参研之。 下面主要介绍奇门遁甲十干与八门两个要素与中医学有关知识:一、总纲十干代表病位,八门代表病

2、候。二、病性总体分为二类:风与水。风为阳,水为阴。具体分为六种:寒、热、虚、实、燥、湿。三、十干与人体经络脏腑的对应关系(歌诀)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心属肺,壬是膀胱癸肾脏,三焦阳腑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按:世谓“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此处从明.张景岳之观点,以三焦寄丙,心包经寄丁。注:在年月日时四家奇门中,多用地盘奇仪来代表。天盘奇仪则代表五邪,或天之五运。在小奇门中,因为只有十干与八门两个要素,所以不做区分。四、八门所代表的病气、病候、病证以八门所属之八卦爻象比类病性。风为阳,水为阴。热、实、燥为阳,寒、虚、湿为阴。一卦三爻,上爻代表燥湿,中爻代表寒热,初爻

3、代表虚实,此天地人三才之道也。又兼以上爻代表风水,象天之道也。休:为坎卦,上爻阴,为湿,或为水;中爻阳,为热;初爻阴,为虚。故休门为湿热虚或风热虚。下各门同法,不释。生:为艮卦,燥(风)寒虚。伤:为震卦,湿(水)寒实。杜:为巽卦,燥(风)热虚。景:为离卦,燥(风)寒实。死:为坤卦,湿(水)寒虚。惊:为兑卦,湿(水)热实。开:为乾卦,燥(风)热实。按:关于风水燥湿寒热虚实等病性与相应脉象,与诸中医书中概念基本相同,请参阅有关中医基础类书,释略。条记之五:五邪相入理论地盘之干代表十二经络,三焦与心包分寄丙丁,经与脏腑相连,实际包括脏腑在内。这是主病位之符号。天盘之干代表五邪,即内生之五邪与外感之风

4、火湿燥寒五贼。十干取化合五行为用。甲己化土,乙庚化金。戊癸化火。如癸未年巽宫癸加辛,地盘辛主肺经,天盘癸化火,为心邪入肺。关于五邪相入理论,难经所述甚详,请看原书而自知。难经的这一理论在后世医家中多有所述,但近世未予重视,可能是因为过于梗概。在奇门理论中却全整的吸收的数术化了。条记之六:九宫所主九宫兼主病位,但也同时影响病性,会是病性的总体反映。病位按戴九履一之法定外形之位,按八卦五行所属确定内在脏腑。这是数术学的基础知识,故不详说。关于总体病性,如在巽宫,巽为风,可能是风邪为突出,或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等。如癸未年之非典,疫星在巽,即是明证。条记之七:方剂治疗奇门格局,以八门与十干相合,兼三焦

5、心包二经,是得九十六种格局。对应九十六个主方,名九十六方证。但在一年四时用药有所不同,所以乘四,得三百八十四数,正应易之三百八十四爻,备天地万物之数也。故此三百八十四方,对应人类一些病证,在具体临证中,变化无穷。如同仲景方的方族一样,这只是三百八十四个族,每族下有众多的方剂。对于学习方剂,不必尽记。只须记住九十六方,加上四时用药口诀,根据临床脉证灵活变化,就可以应付一切病证了。所以,我们看到,有些民间医师,记得方子并不多,但善于变化,甚至包治百病。有的甚至用药终生不过百味。条记之八:八门上爻,不只为风水与燥湿,亦兼主情志原因致病。亦分阴阳二种,怒喜为阳,悲恐为阴。惊为阳,来自外也,悸为阴,生自内也。怒为木,喜为火,故为阳也。悲为肺,恐为肾,故为阴也。思则气结,故为至阴。郁则阳不得出而化火,亦为阳也。余皆仿此。参诸内经及周易阐真而自明。条记之九:八神,即诈门,有时主病因,有时为症状表现。如九天,或为发热,高烧不退;或为病自外来,为新感之病。余皆仿此。条记之十:奇门针灸理论由于资料残缺脱简,未能尽知其术。然而,与用药格局法一样,也是三百八十四格局。十干为经络主输。但未知是用奇经八穴,还是十二正经五输穴。诚为憾事。此术还望高明者研究发展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