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694948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故称“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 。3、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 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4、中庸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5.韩愈 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从恢复与捍卫儒家道统的高度,对教师问题进行系统论述。6.夏代“为政尚武”,故在国都设“ ”以培养武士。7.稷下学宫采取“ ”的办学方针,保证了稷下先生学术自由。8.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而又实际推行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之洞等人拟定的 。9.1927

2、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实施“ ”的教育方针。10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_。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秦始皇采纳法家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 )A无为而治 B儒道释三教合一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 )A学、思、行 B闻、见、知、行C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3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 )A帖经 B墨义 C诗赋 D策问4朱熹认为大学教育的重点是( )A学习四书五经 B“明其理” C应科举 D“学其事”5王安石在太学的教学管理上实行了( )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监生历事制度 D“升斋积分法”和“贡生制

3、”。6西周时期教育主要特征为( )A.政教一体,学在官府 B.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 )A. “存天理,去人欲”说 B. “致良知”说 C. “教为圣人”说 D. “知行合一”说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B.修己以安人 C.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 D.学而优则仕9.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A. “生活即教育” B.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C. “主动”、“习行” D. “教学做合一”10. 王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A.学、思、行 B.闻、见、知、行C

4、.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1分)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种族。(1分)因为在孔子看来,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2分)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使教育活动扩展到了民间。(1分)2、稷下学宫3、鸿都门学4、福建船政学堂5、六艺教育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勃兴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简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主张。五、论述题(本题25分)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

5、论。答:陶行知生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3分)所谓“生活即教育”,即是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要的教育”。(2分)所谓的“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学校即社会”的理论。但陶行知认为杜威的“社会即学校”仍是一种鸟笼式的教育,他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凡是生活的场所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等都是教育的场所,达到学校与社会合一。(2分)所谓的“教学做合一”,脱胎于杜威的“从做中学”,而又加以改造。认为“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2分)

6、可以说,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2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虽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但杜威要解决的问题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定问题,而陶行知面对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2分)杜威的办法搬到中国来解决普及中国民众教育的问题行不通,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2分)陶行知从生活教育论出发全面否定传统教育,忽视系统理论知识,有失偏驳。但他的一些具体的作法,如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用的。生活教育在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本身的相互关联方面,也是积极的。(2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

7、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分)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一、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故称“ ”。2、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 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3、唐代在中央设有 、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为六学。4、韩愈 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从恢复与捍卫儒家道统的高度,对教师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5、中国古代比较完备的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体系创始于_代。6、西周学校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国学”与“

8、”两大系统。7、朱熹逝世后不久,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读书 经验加以概括,归纳为“_”六条。8、1866年12月,奕诉等奏请在同文馆内添设 ,讲习化学、天文、数学等,京师同文馆遂成为一所培养外语和自然科学人才的综合性新式学堂。9、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 。” 10、西晋时创设 ,这是中国古代在太学之外另立高等学府的开始。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 殷商重祭祀、崇礼乐,专为贵族子弟设立学习礼乐的学校( )瞽宗 成均 辟雍 东胶2秦始皇采纳法家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 )无为而治 儒道释三教合一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

9、家庭教育专著是( )学记 孔子世家颜氏家训 朱子读书法4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 )帖经 墨义 诗赋 策问5明代在各省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为( )学务处 儒学提举司 提学使司 劝学所6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教育变革标志为( )政教一体 官学衰落,私学兴起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之说,是强调( )尊师重道 师法、家法 能者为师 师道遵严8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 )“存天理,去人欲”说 “致良知”说“教为圣人”说 “知行合一”说9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军事学堂是( )天津武备学堂 福建船政学堂江南水师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10.1952年我国高

10、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 )A.颁布“高教六十条” B.“统一高考” C.“扩大办学自主权” D.院系调整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5分)1、平民主义教育思潮2、设科射策3、万木草堂1891年康有为会试落榜后回广州,在长兴里设立万木草堂,兼授中学和西学。(1分)学生每日要写札记,隔日有体操,每月初一、十五练习演说,逢假期出门游历,显然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教学方法。(2分)从1891年到1895年,他在这里积极培养维新运动的骨干,并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构筑了变法运动的理论体系。4、壬寅学制5、1922年学制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2、阐述壬子癸

11、丑学制的进步意义。五、论述题(本题25分)评述隋唐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学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

12、学校教育的重视;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庸,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元代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 ”和“贡生制”。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