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常识总复习.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689038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学常识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文学常识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文学常识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文学常识总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文学常识总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学常识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学常识总复习.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学常识总复习1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2 、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 我、我们 ),第二人称( 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一般的说 第一人称 和 第三人称 经常使用。 3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 写人 、 记事 、 写景 、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中心思想必须 明确、集中 。 4 、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是为表现 中心思想 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 材料 的。 5、 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 写得具体些、详细些 ;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料要 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

2、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 6、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 顺叙 、 倒叙 、 插叙 。 7 、线索,指 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8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 事物 说明文和 事理 说明文。 9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 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 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 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10、 说明顺序主要有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由 整体 到 局部 ,由 概括 到 具体 ,由 现象到 本质 ,由 一般 到 特殊 ,由 主要 到 次要 , 由 原因 到 结果 。 11、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下定义 、 分类别 、 列数字 、

3、 举例子 、 作比较 、打比方 、 引用 、 配图表 。 12 、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中适当的 描写 和 叙述 。13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 、 论据 、 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 见解 和 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 中心 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 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 补充和证明 中心论点的。 14 、直接提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在 开头 ,或在 中间 ,或在 结尾 ,有的文章 标题 就是中心论点。 15 、论据是作者 阐述 或 论证 论点的根据。要让别人赞同自己论点,作

4、者就得拿 事实 和 道理 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16 、用来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 事例 或 史实 以及 统计数字 等。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17、 用作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的精辟理论,名人的 名言警句 以及 人们公认的 事理等、自然科学的 原理 、 定律 、公式 等。 18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 被证明 和 证明 的关系。 19 、论证方法有 例证法 、 引证法 、 对比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 20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立论 和 驳论 。21 、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人物 、 故事情节 、 环境 。 22 、小说是

5、以 刻画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 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3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 肖像描写 、 语言描写 、 动作描写 、 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 侧面 描写。 24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有时前面有 序幕 ,后面有 尾声。 25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 自然 环境描写和 社会 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了 交代背景 , 渲染气氛 , 衬托人物 , 发展情节 服务的。 26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 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千字以下的叫 微型小说,

6、也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 27 、塑造人物形象 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 情节 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 现实生活 为依据,经过 艺术加工 创造出来的。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8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 说理性散文 。 29 、叙事散文以 写人记事 为主,字里行间洋溢感情,我们学过的叙事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枣核、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小橘灯 ,抒情散文以 写景状物 为主,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学过的抒情散文有 春、荔枝蜜、白杨礼赞、听潮 。 30 、

7、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集中性 、 精炼性 、 音乐性 。 31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 叙事诗 、 抒情诗 ;按形式分,可以分为 格律诗 、 自由诗 和 民歌体 。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 石壕吏 32 、词是 旧体诗歌 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 脱离,成为一种 有固定格式 的诗歌体。词牌是 曲调 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沁园春雪中“ 沁园春 ”是词牌,“ 雪 ”是题目。 33 、民歌体诗是 仿照民歌样式所写的 新诗。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 口头创作 ,是在口头流传过程中的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如 敕勒歌 。 34 、散文诗是用 散文 的形

8、式写成的诗,兼有 散文 和 诗 的特点。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是 高尔基 写的 海燕 。35 、散曲是 元 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二、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集1.初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篇目作者朝代体裁出处作品集备注论语六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编纂者: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由孟子和弟子万章等合著)唐代将他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扁鹊见蔡桓公韩非战国末期(韩)韩非子(孤愤说难五

9、蠹影响较大)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狼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小说聊斋志异著名文学家聊斋,书屋名归园田居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歌散文传陶渊明集著名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孟襄阳)唐代五言律诗孟襄阳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集钱塘湖春行卖炭翁观刈麦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七言律诗叙事诗白氏长庆集著名诗人书湖阴先生壁登飞来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七言绝句临川集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墨池记曾巩宋记唐宋八大家之一木兰诗南北朝叙事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北

10、方民歌醉翁亭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记欧阳文忠公集文学家史学家谥“文忠”观沧海龟虽寿曹操(字孟德)三国诗乐府诗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魏武帝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五言律诗石壕吏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五言律诗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杜少陵集详注黄鹤楼崔颢唐七律诗人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稼轩长短句著名爱国词人口技林嗣环清代虞初新志(清 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核舟记魏学洢(字子敬,茅檐集)明末说明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北宋书苏辙集唐宋八大家之一黄鹤楼崔颢唐七律诗人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刘禹锡(

11、字梦得)唐铭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刘梦得文集刘禹锡集唐代著名诗人泊秦淮赤壁杜牧唐七言绝句“小李杜 ” 夜雨寄北无题李商隐唐七言绝句李义山诗集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列御寇战国(郑国)列子 汤问爱莲说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宋说周子全书著名哲学家,宋代理学创始人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字子厚)唐记柳宗元集著名文学家捕蛇者说说柳河东集相见欢李煜南唐词世称李后主观书有感朱熹宋七言绝句三峡郦道元北魏散文水经注地理学家散文家记承天寺夜游浣溪沙(山下兰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散文词词词东坡志林东坡乐府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活板沈括(字存中)北宋说明文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12、”英 李约瑟)科学家政治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五绝七律陆游集著名爱国诗人使至塞上王维唐五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渡荆门送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七言绝句五言律诗李太白集浪漫主义诗人“诗仙”与李白并称“李杜”论诗赵翼清代七言绝句诗人学者过零丁洋文天祥(号文山)南宋七律文山先生全集大臣文学家幼时记趣沈复(字三白)清散文浮生六记清代作家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序七律昌黎先生集韩昌黎集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七律梦江南温庭筠(字飞卿)唐词诗人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七言绝句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国)表诸葛亮集政治家军事家曹刿论战左丘明春秋散文左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据鲁国史料写的编年体史书。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字同叔)北宋初期词珠玉词词人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序宋学士文集文学家陌上桑汉乐府乐府诗集关雎蒹葭君子于役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305篇, “风”“雅”“颂”组成。与朱元思书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书信艺文类聚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号东篱)元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