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109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681587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肌瘤患者109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子宫肌瘤患者109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子宫肌瘤患者109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子宫肌瘤患者109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子宫肌瘤患者109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肌瘤患者109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宫肌瘤患者109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关键词】 子宫肌瘤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2月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设为第一时期,共500例,年龄2568岁,平均43.25.1岁;2005年112月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设为第二时段,共596例,年龄1778岁,平均45.16.0岁。两组患者年龄、生育状况、肌瘤类型、大小,术前血红蛋白,术前内、外科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和肠梗阻,并且发现并发症与术式有关,发生于全子宫切除的并发症最多,为2.66%(25/934),明显多于其他

2、术式组。经校正后,发生于子宫全切组织的并发症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1.1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75%,呼吸道感染0.27%,泌尿系感染0.21%,肠梗阻0.11%。 术后并发症与不同时段的关系:第一时段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和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明显高于第二时段(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2.58,P0.05)。 2个时段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抗凝药使用率比较:第一时段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长于第二时段,第二时段术后抗凝药使用率明显高于第一时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前、术后应用止血药或抗凝

3、药的关系:术前、术后使用止血药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未用药者和术后应用抗凝药者(X2=22.34,P0.05)。 讨 论 2005年以来我科于围手术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措施:术前新鲜血或成分输血纠正贫血,纠正脱水和其他营养障碍;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操作轻柔,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硬膜外麻醉加吗啡术后镇痛,减轻切口痛,鼓励早期床上活动和下床活动;术日晨及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年龄45岁,肥胖或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给予小剂量肝素或速避凝抗凝治疗15天;术前、术后重视心理指导,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情况下,尊重患者的术式选择。

4、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表现为切口红肿、硬结、分泌物和拆线时裂开,近年发生率明显下降,这与我们减少术前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改进缝合线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 本研究显示,术后应用抗凝药可明显减少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近年来,我院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术前并发症等因素,对于年龄大于45岁,肥胖、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术后常规应用速避凝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林氏报道全子宫切除术后DVT发生率为2.6%,本组发生率较低,为0.75%,特别是近年发病率明显降低,为0.25%。 呼吸道感染与患者贫血、脱水、手术消毒暴露时间长,手术室温度低,手术应激,抵抗力下降等有关。我院采取术前纠正贫血、脱水、治疗潜在感染,心理咨询减少手术应激,术日程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等措施,使近几年呼吸道感染下降。泌尿系感染与留置导管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有关,我们拔除尿管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必要时预防性口服抗生素,降低其发生率。我院重视患者术前心理咨询,明显改善患者对术后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术后的治疗和护理,间接降低手术并发症。 总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全子宫切除,对必须全子宫切除者,因手术期全面考虑,采取必要措施,力争做到避免或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作者:王玲作者单位:730050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