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67319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挖掘生活素材是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增加生活体验,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新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创设数学的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看待世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提高学生创造生活的能力。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所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2、”21世纪的课堂应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融入一些生活化的数学,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数学,实实在在地做数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一、导入新课,挖掘生活素材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法则、定律、应用题、几何图形等,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生活原型。教师应熟悉学生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从生活背景中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寻找数学原型。首先,教师要了解家庭中的学生生活,因为在每个家庭都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如家中物体的形状、数量、房子的面积大小,家庭成员的年龄、身高、体重等都可以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是有吸引力的,学生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其次,关注学

3、校中的学生生活。校园生活应该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校园里的数学素材。如教室大小,讲台、门窗、黑板的形状,座位的排列,操场的大小、周长等等,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数学问题。如果把这些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再次,挖掘社会中的学生生活。如:春游活动的行程、买东西的价格等,学生都可以从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引进课堂,学生会倍感亲切,学习也会感到十分轻松愉快。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找准每个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4、中导入新课,引出数学问题,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教学“0的认识”时,“0”是比较抽象的数字,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可从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套圈游戏设计教学内容,再现套圈游戏的生活情景导入:学生边玩边汇报“我套中了3个”、“我套中了1个”、“我一个也没套中”一个也没有套中,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0的认识”。学生马上就能体会到“0”是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并深刻地理解了“0”的意义,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得到了升华。这样设计,既创设了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相关系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体现了数

5、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二、传授新知,增加生活体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在传授新知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问题的情景,启发、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如何让学生正确有效地理解“余

6、数”、“试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等概念和知识呢?可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安排他们去分苹果:7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篮子里,那个分剩下的不够再分的苹果数就是“余数”,篮子里试着放苹果的过程就是“试商”。“余数与除数”大小关系又如何呢?经过学生的试验、讨论、交流和教师的必要指点,学生不仅能说出“除数乘商加余数等于被除数”,还能直观地理解“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就是分剩的苹果比篮子数多,那么每个篮子至少还可以分到一个苹果,因此,得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样的结论,新知的由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增强了学生生活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热情。三、讲解例题,注入生活情趣数学课

7、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现代的小学生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学生面对的却是大量的枯燥繁杂的计算题,解答的又是陈旧乏味的传统应用题,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根本谈不上对学习数学有什么兴趣和爱好。因此,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所学知识处理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增添学生学习的情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恰当地改编和补充一些学生生活实例为题材

8、的应用题作为例题:1、小华家离学校400米,每次步行5分钟,照这样计算,小华从家到新华书店步行要6分钟,小华从家到新华书店有多少米?2、小丽到商店买4袋盐共用去8元钱,照这样计算,王阿姨用10元钱可以买多少袋盐?3、学校搞大清洁,4个同学共擦课桌椅24张,照这样计算,8个同学可擦课桌多少张?教师恰当地把教材中对学生来说缺少生活气息的应用题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材,注入了生活情趣,使学生感到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解答应用题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拓展运用,回归生活空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

9、行之成”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学以致用然后知不足”的思想。学生能在丰富的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这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这一实际过程,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必须过程。通过应用,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活,所以必须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数学,在应用中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进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延伸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张红妈妈到鞋店给张红买一双36号的奥康运动鞋,先后到两家鞋店了解价钱,发现:育民鞋店的定价是125元,打八折出售

10、;美力鞋店的定价是130元,打七折出售。请同学妈们替张红的妈妈想一想,该上哪家鞋店购买?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议论开了,经过讨论、分析、比较,同学们认为张红的妈妈应到美力鞋店买鞋。通过这样的练习,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生活实践中,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成就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更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在作业设计方面,也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作业。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后,可以安排如下作业:1、观察家中物体的形状,有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2、笔盒是( )体,粉笔盒是( )体,可乐罐是( )体,篮球是( )体。这样,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有力地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到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因此,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数学课必须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参考文献:1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2小学数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3王仲春数学教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印刷厂2004年3月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