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混合模式中的色调分离现象【上篇】:基本概念及成因分析.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66294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剖析混合模式中的色调分离现象【上篇】:基本概念及成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深度剖析混合模式中的色调分离现象【上篇】:基本概念及成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深度剖析混合模式中的色调分离现象【上篇】:基本概念及成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深度剖析混合模式中的色调分离现象【上篇】:基本概念及成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深度剖析混合模式中的色调分离现象【上篇】:基本概念及成因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度剖析混合模式中的色调分离现象【上篇】:基本概念及成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剖析混合模式中的色调分离现象【上篇】:基本概念及成因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引子 关于实色混合,许多人对这种非黑即白的生硬混合效果兴趣不大: 其实,只要对填充不透明度进行适当调整,就会是另外一种景象: 调整填充不透明度之后,原来生硬的过渡变得柔和了许多,视觉感受也因此舒服了许多,起码达到了视觉可以接受的地步。至此,有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为什么调整填充不透明度而不是不透明度呢?假如调整不透明度的话效果又如何? 同样大小的不透明度效果却迥异-过渡仍然那样生硬,效果依然那样难看,简直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前不久,在一个探讨实色混合的帖子中,曾有朋友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博士最近抽空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下面谈一些个人的理解,供朋友们参考 。二、从色调分离

2、说开来 1、色调分离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 所谓色调分离,从视觉上来讲,就是指原本平滑柔和的色彩过渡变得生硬而不自然。 从底层阶值的角度来讲,色调分离就是用较少的阶值表达较大的亮度范围,这样,这些阶值之间就会有一个间隔而呈离散状态。由于人眼的分辨能力有限,当这个间隔较小时,视觉上并不会明显地感到不自然;但是,如果这种间隔变得较大时,人眼就能够明显感到生硬和不自然。 设阶值数量为N,表达的亮度范围为L,那么各个阶值之间的间隔为(L-1)/(N-1)。例如,阶值数量为2,表达度的亮度范围为255,那么,阶值之间的间隔为(255-1)/(2-1)=254;假如阶值数量为3,表达的亮度范围仍为255,那么阶值之间的间隔为(255-1)/(3-1)=127。 2、PS中产生色调分离的两种场合 (1)色调分离命令 (2)对比度增强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对比度增强,绝不仅仅是指亮度对比度命令,事实上,色阶,曲线等命令都可以进行对比度增强的调整。而且,一些混合模式本质上也属于对比度增强的范畴,这些混合模式包括颜色加深、颜色减淡、亮光、划分、实色混合。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些混合模式而言,即使基色和混合色看起来都是连续色调,但混合的结果却可能产生视觉上的色调分离。如下图所示: 实色混合更是将这种色调分离推到了极致,详见帖首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