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巩固拔高 自然地理卷04(山东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66145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巩固拔高 自然地理卷04(山东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巩固拔高 自然地理卷04(山东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巩固拔高 自然地理卷04(山东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巩固拔高 自然地理卷04(山东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巩固拔高 自然地理卷04(山东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巩固拔高 自然地理卷04(山东新高考专用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巩固拔高 自然地理卷04(山东新高考专用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巩固拔高卷(山东新高考专用)自然地理(四)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日、气、朔是中国古代历法(下图)的3种基本元素。日就是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气”指的是 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从冬至开始,到下一个冬至,是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划为24份,称为二十四节气。“朔指的是阴历每月初一的时候日、月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月相。古代先民根据历法将太阳升落方 向用太阳方位角来表达,如“三七出甲人辛地,四六生寅人戊方日出方位角,即日出时太阳所在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读图完成1-3题。1 .

2、“三七出甲入辛地“指阴历三月、七月()A.日出方位角正东偏北约15C.日出方位角正东偏南约302 .图中白露的日期大约是()A. 10月8日前后 B. 9月7日前后3 .从“气开始日期六个月内()A.乌鲁木齐市白昼渐短,黑夜渐长C.北京室内正午采光面积逐渐变小B.日落方位角正西偏北约30D.日落方位角正西偏南约15C. 7月23日前后 D. 8月7日前后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解析】1.歌诀“三七出甲入辛地,四六生寅入戊方“指阴历三月、七月,在“甲”日出,在“辛”日落。由图 可知,甲即II出的方向是正东偏北15。左右,A正确、C错误:“辛”即H落的方向是正西偏

3、北15。左右, BD错误。故选Ao2 .秋分大约是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白露和秋分相差一个节气,相差约15天,白露比秋分早,据此可 推知,白露大约是每年公历9月23日-15天=9月7日前后。故B项正确。3 .由材料可知,“气”开始日期为冬至日,从“气”开始日期六个月内指12月22日一次年6月22 H,此段时 期内,太阳电射点从南回归线北移经赤道到北I可归线。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A错误;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从12月22日一次年6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B错误:北京位于4(TN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4、 变大,而采光面积大小与正午太阳高度成反比,逐渐变小,C正确:海口纬度约为2(N,正午太阳高度随 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先变大,到2(TN达到最大值90。,随后变小,D错误。故选C。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线理论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 完成4-5题。4 .高山林线()A.最高的地区是横断山区C.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热量5 .甲地高山林线海拔较高的一坡是()A.南坡冬季风迎风坡C.阴坡夏季风迎风坡B.太行山区西侧高于东侧D.西部普遍高于东部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北坡冬季风迎风坡D.阳坡夏季风迎风坡【解析】4.图中的林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附近,故A

5、不符合题意;太行山位于河北省与山西 省交界地带,读图可知,该区域高山林线理论海拔等值线呈东西走向,说明太行山东西两侧林线相差不大, 故B错。图中自南向北,纬度升高,热量变差,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海拔高度下降,所以林线逐渐降 低的主导因素是热量,C正确:读图可知,同纬度地区,西部普遍高于东部山地,但一般而言,降水丰富, 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海拔高度更高,即林线更高,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于 东部,但林线却更高,表明西部林线普遍高于东部的主导因素不是水分,D错。故本题选C。5 .由甲地南坡和北坡林线分布可以判断,南坡高于北坡(南坡的山地针叶林分布高度高),原因是南坡位 于向

6、阳坡和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D正确:南坡为冬季风的背风坡,A错;甲地高 山林线海拔较高的一坡是南坡,而不是北坡,B错。南坡为阳坡,而不是阴坡,C错。故本题选D。唐朝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常年处于湖高江低,江不入湖”的状态。古籍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满 湘,东纳汨罗之水;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由此得名青草湖。此外,青草湖每年也 都会出现“青草难觅”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唐初期洞庭湖及青草湖流域图。据此完成6-8题。6 .唐朝初期,导致洞庭湖区“江不入湖”的原因可能是()A.荆江径流量减小B.洞庭湖区陆地沉降C.荆江径流量增大D.洞庭湖区泥沙淤积7 .青草湖每年

7、出现“青草难觅自然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夏季节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D.冬春季节8 .与洞庭湖相比,青草湖()A.湖水更浅B.水位更低C.盐度更高D.流域面积更大【答案】6. D 7. B 8. A【解析】6.唐朝初期,洞庭湖区常年“江不入湖,则洞庭湖水位常年略高于荆江水位,湖区泥沙淤积抬高 湖底,湖泊水位升高,从而导致“江不入湖”;若仅考虑湖区陆地沉降,则湖泊水位下降,利于荆江河水流入 湖泊江不入湖”是该地区常年的水体运动特征,与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无关,因此D正确。7 .青草湖仅在湖水干涸时,湖盆处才有草类生长,青草湖位于长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夏秋季水位高, 汛期湖水淹没湖盆,此时

8、青草难觅,因此B正确。8 .青草湖与洞庭湖进入枯水期时,青草湖“先干”,说明水位卜降时,青草湖湖盆更早出露地表,湖水更浅; 青草湖湖水与洞庭湖相连通,且青草湖湖水汇入洞庭湖,流域面积小于洞庭湖且汛期水位略高于洞庭湖;两 湖泊均为外流湖,湖泊水体交换通畅,湖水盐度基本一致,因此A正确。云贵高原北侧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出现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一“锢囚低涡”。较强的偏北风遇到泰岭阻 挡分支南下,一支绕流四川盆地,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钢囚低涡”,其强度 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下图示意一次“锢囚低涡”控制下的天气形势。据此完成9-11题。9 .根据“锢囚低涡”的形成原理推测

9、,“锢囚低泯生成之前()A.四川盆地气温骤降B.江汉平原连日伏旱C.云贵高原频发冻雨D.两广丘陵乌云密布10 .“锢囚低涡”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主要由于()A.抬升高度较高B.中心气压较低C.影响范围较大D.停留时间较长11 .“锢囚低涡”过境后,贵州北部()A.风速增大B.气温升高C.气压升高 D.温差减小【答案】9. A 10. D II. C 【解析】9.根据图中示意图,发生“锢囚低涡”之前,冷空气经过四川盆地,导致四川盆地气温骤降,A正 确;发生“锢囚低涡”,代表冷空气势力强,应为北半球冬半年,伏旱发生在7、8月份,B错误:云贵高原、 两广丘陵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

10、朗,C、D错误。故选A。10 . “锢闪低涡”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挡,锋面移动速度慢,降水持续时间长,D正确。结合定义“锢囚低涡” 为两支冷气流相遇辐合,近地面温度并不高,气压也不低,不会导致高度抬升,A、B错误。结合材料该天 气系统为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小,C错误。故选D。11 .“铜囚低涡”过境后,贵州北部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温度降低,气压升高,C正确,B错误;过境时风力 大,过境后风力减小,A错误;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温差增大,D错误。故选C。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下图为某区域的某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 意图,其中B处有一落差30米的瀑布,图中

11、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是60米,山峰最高点海拔为1030米,完 成12-13题。地形等高线 构造等高线12 .图中A处坡面径流方向是()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北向南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B.若D处地下含有煤层,开采时不易发生瓦斯爆炸C. D处地下岩层具有良好的储油构造D.图中河流为地上河【答案】12. C 13. C【解析】12.依据图中河流所在位置可知,A点位于图中河流一侧的谷坡上,则A的坡面径流方向应与过 A点的等高线垂直并且流向河流,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确定坡面径流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C正确,ABD 错误,故选C。13 .依

12、据图中经过河流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和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是自南向北流,A错误,D处构造等高 线凸向低处,可知该处地层为背斜构造,开采煤炭时易发生瓦斯爆炸,B错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C正确,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不能确定图中河流是地上河,D错误,故选C。图1为某城市一年中昼长最长的一天正午太阳光线与南坡不同角度的坡面所成的夹角,其中0=1。52, 图2为该城市某小区楼间距3D模拟示意图,研究发现一年内楼甲落在楼乙的影高不超过h时达到预期最佳 效益。该城居民常年不见北极星。据此完成14-15题。14 .该市所在地的纬度约为()A. 2134NB. 2134SC. 2518ND. 2518S15

13、 .若要达到预期最佳效益,楼甲的高度应不超过()A. JiL+hB.6L-hC. L+hD. L-h【答案】14. B 15. C【解析】14.由该城市常年不见北极星可知,其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 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由图1可知此时太阳在其南侧,且坡面角为15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故该地纬 度为 2326S-152=2134S, B 对.故选 B。15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楼甲影子最长,此时其正午太阳高度角H=90。一 (2326+2134),即45。,故 楼甲高度与其影长相等,即L+h, C对。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

14、,完成下列问题。(15分)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居延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流河。黑河流域农业 开发历史悠久,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生产基地。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居延海面积不断萎缩, 并分裂成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两个湖泊。1985年时,黑河水已经无法注入东居延海,到1992年湖泊彻底干涸。下面左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右图为东居延海1985年湖泊盐度分布图。98102. I*9i7a(1)分析居延海分裂成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的原因。(6分)(2)据图描述1985年东居延海湖水盐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4分)(3)利用自然地理环境

15、整体性原理,分析居延海萎缩和消失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5分)【答案】(I)生活和农业用水量大,过度引水导致入湖径流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湖泊面积萎缩;湖泊地区地势东西低,中部高,导致湖泊分裂成东西两部分。(2)特点:盐度分布不均,中间低,四周高.原因:湖泊四周与湖泊中央相比,湖水较浅,水量少,且受 陆地温度的影响更大,蒸发旺盛,盐度高。(3)湖泊对于局部气候的调节作用下降甚至消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湖水盐度不断升高,导致水质恶化; 地下水位下降,土壤退化,加速土地荒漠化进程;湖床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沙尘暴频发;湿地减少, 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解析】本题以黑河流域示意图和东居延海1985年湖泊盐度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居延海分裂成东居延海和 西居延海的原因,1985年东居延海湖水盐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居延海萎缩和消失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 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1)居延海分裂成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的原因,首先是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其次是湖泊中部高, 东西两侧低,才会出现湖泊水位下降,分成东居延海和西居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