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总结(一)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65990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总结(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总结(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总结(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总结(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总结(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总结(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总结(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2021年第一季度河湖长制总结 河长制将成河湖治理有效突破口 河长制是一项可以大力推广的制度创新 河长制,顾名思义,就是由河湖流域所在境内的主要党政领导担任河湖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的组织形式要求,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同志担任。县级及以上河长设置相应的河长制办公室,具体组成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 为加快落实河

2、长制的建立,意见将此定位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抓紧制定出台工作方案,同时明确了时间表。根据意见,到2021年年底前将全面建立河长制。实践证明,河长制对于我国河湖流域复杂、涉及地域广泛的特征而言,是一项可以大力推广的制度创新,毕竟,河长制让那原本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身成有人管、管得住的环境保护重要内容。 据了解,在之前各地的河长制实践中,不同省份最高级别河长差异较大,有的是省委书记,有的是地级市市长。这次意见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水利部有关人士介绍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设立总河长,这个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河长制是非常重要的机制创新,

3、通过河长制把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领导成员会自觉地把环境保护、治水任务和各自分工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大的工作格局。所以说,国家出台规定推行河长制,其重要意义就是要做到每条河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实现四级河长制后,对各级河长的工作职责规定得十分具体。为此,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河长制是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和领导下搭建的一个协作平台。实行河长制的目的是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一种责

4、任明确、协调有序、严格监管、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关于考核问责,意见指出,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县级及以上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为此水利部将建立河长制的督导检查制度,定期对各个地方河长制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总河长”像抓粮食安全一样抓水安全 有关专家表示,全面建立河长制后将建立一套工作制度,包括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公众参与制度。

5、比如公众参与制度,江西省在实施河长制的过程中,每一条河的河边上设置一个牌子。这一条河的河长是谁,联系电话是多少,明明白白写在公示牌上。群众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反映,处理结果也要向群众反馈。所以说,河长制能不能取得实效,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考核是不是严格。 基于此,今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党委或政府“一把手”将有一个新头衔:“总河长”,省级至乡镇级党政首长负主要责任,像抓粮食安全一样抓水安全。这是中央在部分省区市近十年实践的基础上,所实施的一项决策,要求在2021年年底前,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的“河长制”将在全国推行。 以2021年太湖水危机为题材的电影河。l,被称为“中国首部水

6、危机主题电影”。演员吕良伟、周显欣、牛。闹餮莸恼獠抗适缕。,使“河长制”为更多人所知。2021年5月,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水源恶化,市民抢购纯净水。河道久无清淤、企业违法排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污染,望闻问切,赤橙黄绿,臭不可闻,是症状,“病因”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是权责不清晰、考核不具体、奖惩不精确。这年8月,无锡市印发了无锡市河(湖、库、荡、。穑厦嫠。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将河流断面水质检测结果纳入各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各市县区不按期报告或拒报、谎报水质检测结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2021年6月,江苏在太湖流域推广“河长制”。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

7、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河流管护第一责任人。效果立竿见影。太湖主要入湖河流之一的太。枘显撕映谑芪廴疚侍饫。扰。江苏省和宜兴市两级“河长”实地督查污染源、排污口,河流水质、沿河生态得到较大恢复。2021年至2021年,79个“河长制”管理断面水质综合判定达标率基本维持在70%以上。此后,北到松花江流域,南至滇池,“河长制”走向全国。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8省市全境推行“河长制”,16个省区市部分实行“河长制”。 从此之后,“河长制”迈出从“部门制”向“首长制”的关键一步。就像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一样,“河长制”可以说是“水缸子”首长负责制。“党政同责,首长负责,

8、像抓粮食安全一样抓水安全,就一定能够做到。”管护机制的创新,最终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河流水环境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以前九龙治水,有矛盾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沟通缺失,导致问题搁置,现在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 为保护水资源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有网民表示,河长制是我国环境保护特别是河流保护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传达了政府重视水质、强化责任的鲜明态度,满足了公众对改善河湖质量的期盼。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强化问责力度,引入公众监督机制,避免河长制在实施过程中走形式走过

9、场。近几十年来,中国河湖水体的状况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牛奶河”“酱油河”“油画河”成了众多河湖的代名词。尤其是“让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呼声,反映了公众对水污染的担忧和期望水环境改善的急迫心情。 可以说,河长制告别了昔日的“九龙治水”乱象,迎来了建设、水利、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九九归一”。“九龙治水”导致权责不清,遭人诟病。河长制的出现,强化了责任主体,抓住了管理、责任、治污的源头,为保护水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不过从具体实践来看,许多地方政府执行环保法律法规

10、打了折扣。全面推行河长制,将河流的污染治理与地方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联系在一起,表明环保问责不再是喊口号。 在纵向上,省级主要领导、市委书记、市长、区委书记、区长、镇委书记、镇长、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各级“河长”形成治水“首长责任链”;在横向上,发展改革、财税、水利、国土、农业、交通、环保、经贸、住建、工商、公安乃至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各有分工、各具使命。限制向河湖排污、防治水体污染,严禁侵占河岸、乱采乱挖,河长制不仅负责河流“水质达标”,更要管好整个河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 人们常说。“水无常势。”水流动不居,无法按行政区划切割。“河长制”另一个特征就是上下游、左右岸“共治”。例如,天津市

11、作为重要入海口,河流水系众多,长期以来河道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加上近年来水少、水脏、水流不畅、水污染现象逐渐增加。为彻底解决问题,天津市实行区、镇、村三级河长制,明确要求每一级河长都由行政主管领导来当。过去的阶段式治理,变成了常规的行政行为。 为推动“河长”主动去管,天津制定了考核办法及细则;对河道截污治污、水质和水面环境、堤岸绿化、长效管理机制四方面进行考核,按照“月考”成绩由市水务局进行排名,不仅要定期向媒体“晒成绩单”,还“以奖代补”,按成绩分档给予补贴。推行“河长制”3年来,有效遏制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天津市水质异常河道从211公里下降到34公里,环境卫生

12、不达标河道从53公里变为全部达标,综合考评优秀河道从620公里提高到2274公里,很多河流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亿万河长在治水中全力共建生态文明 在近几年的试点中,由于实行“河长制”取得了明显效果,有人形象地说:“河长制”就是“请领导下河游泳”的邀请对象。其实真正的变化和长久影响,比“请更高级领导下河”深刻、深远得多。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从“河长制”到“河长治”靠的是全社会参与,亿万河长在民间治水,全力共建生态文明,所取得的治水效果十分显著。 例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在漕桥河试点中聘任的“民间河长”村民郭银生、杨锡良,已对漕桥河及其周边河道履责近半年。为保证民间河长开展工作,武进区建

13、立了相关机制,把官方河长与民间河长工作衔接起来:民间河长上报问题或意见建议,官方河长要及时交办、督促责任单位回应;邀请民间河长参加治理太湖工作会议、。划方案编制会等。河清,关键之一在岸净,在生活垃圾治理。基层群众是源头治理、垃圾分类的主力军。广大农村妇女,堪称千万个“河长嫂”。像目前的浙江衢州市,已经累计开展垃圾分类村级专题培训2841次,发放宣传用品16800册(套),16670名巾帼志愿者为43万家庭主妇入户指导分类实践。 又如,李学英是天津市的一位普通市民,但她打一个电话就可能对河长们造成压力。3年前,李学英在当地媒体上看到天津正在推行河长制并且招聘义务监督员。她便报了名。“我很欣慰,我

14、提出的问题有人管。”李学英说,“有一次我反映了一处排污口,政府很快就把它堵上了。”目前,天津有这样的义务监督员407位,他们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而社会监督最终占到河长考核的10%。 以前没人管,大家你扔我也扔。现在镇长、村主任没事就会来走走,保洁员每天下河打捞垃圾,大家也不好意思再乱扔乱排了。“河长制”在一些地方试点推行后,不仅使河流回到最初的模样,还影响到所有临河而居的百姓人家。农村居民不仅开始约束自己和家人行为,碰到陌生人向河道扔垃圾也会主动制止。由此可见,党政首长领衔的“河长制”,正在与成千上万“民间河长”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互推互促的全民管水治水格局,社会公众的力量,使被污染的江河

15、湖水变得清澈起来。 总之,相比部分省区市的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河长制”,不仅亮点纷呈,环环紧扣,而且更加科学、权威,既表明了党和国家重视环保、强化责任的鲜明态度,也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倒逼机制能有效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对于涉及领域众多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的审视,有利于最大程度整合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弥补早先“多头治水”的不足,真正形成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