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一次味蕾融合趣味之旅.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655644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的和甜的》——一次味蕾融合趣味之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酸的和甜的》——一次味蕾融合趣味之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酸的和甜的》——一次味蕾融合趣味之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酸的和甜的》——一次味蕾融合趣味之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酸的和甜的》——一次味蕾融合趣味之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酸的和甜的》——一次味蕾融合趣味之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的和甜的》——一次味蕾融合趣味之旅.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酸的和甜的一次味蕾融合趣味之旅这学期我接手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二年级学生想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也因此二年级的课文是又生动又有趣呢。不过我也隐隐地有些担心,孩子们刚从一年级上来,一年级的课文都是拼音的,而二年级却不同,只有某些新生字或难字才会标上拼音,孩子们一下子可以接受到吗?不过这种担心在教授了两个星期后就完全消除了,孩子们的消化能力极好,课文也吸收得很好。在这些有趣的课文中,有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课文酸的和甜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了狐狸的“精神胜利法”,也看到了猴子的机智。只是要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这

2、些呢?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天我和孩子们通过真诚交流、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享受了一节快乐语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吧。片段一:课堂实践,感受味蕾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先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醋)什么味儿的?(甜的)生1:哇,这是醋!师:吃上去感觉怎么样?生1:好酸啊,酸得都流口水了。生2:酸到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师:说得真好。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糖)什么味儿的?生3:这是糖,甜甜的。生4:我也

3、喜欢吃糖,感觉很甜蜜,很舒服。师:小朋友说得让老师都垂涎欲滴了,有酸的又有甜的,味道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很有意思,就叫酸的和甜的。(附语:语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让孩子们亲身尝味,感受酸甜,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片段二:学习互动,你帮我来我帮他师:这么有意思的故事,你愿意自己读读吗?生:愿意。(很兴奋地)师:我也愿意。我们书上74页就有这个故事,请打开书本自己读读吧。检查学生读书姿势是否正确。师:你瞧,这个故事每段话都有一幅图,像这样图文结合的课文我们应该怎样读呢?生1:要读正确,流利。生2:不落字,不多字。碰到读不准的字,我们可以请拼音帮忙,多读几遍。师:这些都是好方法。今

4、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方法,像这样每段都有图配合的课文,我们还可以看图去猜读,假如你遇到不认识的词或不会读的句子,看看图可能就会猜读出来。带上这些好办法,自己赶快到课文中读读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有的读上了两次。(老师、同学互帮互学,读书状态非常好)(附语: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课文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片段三:摘葡萄,学生字师:我们去葡萄架下摘葡萄吧!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葡萄,并出示生字贴)生1:葡萄。师:读得真好,你发现什么?生1:我发现葡萄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就像葡萄上的叶子。师:

5、真会观察。生2:我发现了一串串的葡萄。师(出示一串葡萄问)这是一串串吗?生:不是。师(拿出两串)这样呢?生:不是。师(四五串放在一起)那这么多呢?生:是。师:一串串是指多少串呀?生:很多很多串。师:还可以说一串串什么?生:一串串冰糖葫芦。生:一串串羊肉串。生:我知道这个“串”字是从羊肉串里变出来的。两个口就是羊肉,一竖就是那根棒子。师:真是了不起,还会发现这个字的来源。那么大家看看猴子是怎么吃葡萄的?生3:迫不及待师:迫不及待是什么样子的啊?生:很想,很快很快的。师:在什么情况下会迫不及待呢?生:上课铃声响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回课室。生:快下雨了,我迫不及待回家。生:很想上厕所的时候,迫不及待。

6、(哄堂大笑)师:他说得很对呀,那时侯多急啊!(稍停,学生静下)老师这里就有一串葡萄,谁能迫不及待地来摘?(每等说完,就跑上来好几个学生,跑得最快的那个同学,抢到了葡萄。)师(摸摸最快的同学,笑着说):你最迫不及待了!葡萄味道怎么样啊?生4:好甜啊!师:这么甜的葡萄,小兔子和小松鼠就不明白狐狸怎么说它了?生4:硬说。师(奇怪地):硬说是什么意思啊?生:偏偏说,就是说。师:是呀,这道题目明明是做对的,老师生(齐):硬说我是错的。师:出示狐狸字贴。生5:狐狸师:你又发现什么?生:它们都是反犬旁。都跟动物有关,有狗、猪、猫师:狐狸先生请小朋友帮个忙,写好它的名字。生(很乐意地):愿意。(附语:字词教学

7、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亮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识字,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认识,更利于巩固。)片段四:用体验去感悟,同感而发师:小兔子和小松鼠真不明白,为什么狐狸硬说葡萄是酸的呢?谁能帮助它们?生1:狐狸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让别人吃。师:真是只自私的狐狸。生2:狐狸想把它们骗了,等自己摘得到葡萄了,就自己一个人吃。师:狡猾的狐狸。生3:因为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师:有个谚语说“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就说了这只狐狸。师:你想对故事中的小动物们说点什么吗?生1:我想对小兔子和小松鼠说,以后不要只听别人说的,尤其是狐狸,它可狡猾啦!生2:我想对狐狸说,你真是又狡猾又聪明,

8、想把别人骗了,以后自己就可以吃了。师:哦,你是欣赏狐狸呢!夸他的狡猾,是吗?生2:是啊,我觉得狐狸很聪明,有的时候我们得像他那样,才不会吃亏。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独特见解,老师还是非常欣赏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许真的需要善意的谎言,但如果欺骗别人而伤害到了别人,这样好吗?生2:不好。(其余学生应和着)生3:我想夸夸小猴子。小猴子,你真聪明,知道自己去摘葡萄,这样你就吃到葡萄了。师:是啊,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应该自己亲自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附语: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立的主体,我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但尊重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更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引导,只是这种引导要自然,最好做到不露痕

9、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 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这难忘的四十分钟,静静回味我们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激动不已。如果学生感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开始上课,我们先来品尝葡萄。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充当角色,步步引导,他们进入了角色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自悟寓意。在总结提升时,我让学生们代入故事,跟动物们说说心里话,让他们以此感悟并深化课文内容。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

10、中。另外在朗读指导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小组合作读,让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使他们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读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淀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独特体验。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读法。小学阶段是语文素质的初步形成时期,是奠定基础的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必须注重语文基本素质的训练与养成。低年段,应该培养学生初步理解词句的能力。这节课,对关键的词句,启发学生反复揣摩,深刻理解。比如在读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这句

11、,学生对迫不及待理解有点难度,于是我便通过迟到、上厕所等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再感情朗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词语,积累感悟语言。这种精雕细刻式的阅读和讨论,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当,理解了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妙处。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1、激励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本节课,我虽注重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但在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上,语言有些贫乏,没能在学生最需要鼓励的时候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在以后教学中仍需加强。2、整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过度语言,都是用心设计,尽量的完美化,不要出纰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思想,这个约束,自己感觉好象还放的不是很开,老是有一种,受到这种模式的牵引,一步一步的走下来,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尽量的避免这样的一种约束,让自己的课堂更开放,更充满人文化的生命活力。这节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它使我拥有了一个新的教学生命,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