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材料(海洋生态学).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65529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材料(海洋生态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复习材料(海洋生态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复习材料(海洋生态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复习材料(海洋生态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复习材料(海洋生态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材料(海洋生态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材料(海洋生态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填空题1、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分布特征、数量分布特征、遗传特征。2、群落的稳定性包含弹性(resilience )或恢复力和抗性(resistance)或抵抗力两层含义。3、海洋生态系统两类最典型的食物链是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4、游泳动物的洄游类型主要包括产卵洄游(生殖洄游)、索饵洄游(摄食洄游)、和越冬洄游。5、微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是 2-20um ,中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为 200-2000um 。6、生物学过度捕捞的三种类型包括 生长型过度捕捞 、补充型过度捕捞 和 生态系统型过度捕捞 。7、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包括 随机分布 、 均匀分布 和 成群分布 三种类型

2、。8、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情况所得数据而编制的生命表称为 动态生命表 。9、鱼类洄游通常包括 产卵(生殖)洄游 、 索饵(育肥)洄游 和 越冬洄游 三种类型。10、微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是 2-20um ,中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为 200-2000um ,大型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范围 2-20mm 。1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动 。12、种群调节的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 行为调节 、 内分泌调节 和 遗传因子调节 三种学说。二、 名词解释1、动态生命表:又称股群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情况所得数据而编制的。2、补偿深度:太阳

3、辐射进入海水后,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当至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产氧的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时消耗的量,这一光照强度即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强度。补偿点所在的深度即称为补偿深度。3、饱和光强:在低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成正比关系。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达到最大值,这种光强称饱和光强。4、最大持续产量:在不损害种群本身再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从种群资源中持续获得的最大产量,是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目标。 5、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包括绝对容量和年容量。6、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7、谢

4、福德耐受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极限或生态幅,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8、关键种:群落中有的种类对决定其它大多数种类在群落中持续生存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称为关键种。多数关键种是通过捕食过程对群落组成发生作用,因此它对维持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具有决定性意义。9、捕捞努力量:通常是指特定时间内投入渔业的捕捞生产工具设备的数量和强度,网目大小则与种群中被捕捞的年龄有关。10、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过疏或过密对种群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的最适密度。 11、微型生物食物环:DOM 自由

5、生活的异养细菌鞭毛虫、纤毛虫等原生动物桡足类等后生动物,上述的食物关系就称为微型生物食物环。12、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三、简答题 1、比较优势种与关键种?答: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只有少数种或种的集群,由于它们的数目、大小起着控制群落特性的作用,它们就是生态学上的优势种。关键种是群落中有的种类对决定其它大多数种类在群落中持续生存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称为关键种。多数关键种是通过捕食过程对群落组成发生作用,因此它对维持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具有决定性意义。2、海洋三大环境梯度的划分及主要生态学意义

6、。答:(1)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主要表现为赤道向两极的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季节差异逐渐增大,每日光照持续时间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季节差异和不同纬度海区的温跃层模式。(2)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主要由于光照只能透入海洋的表层(最多不超过200m),其下方只有微弱的光或是无光世界。温度也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底层温度很低且较恒定,压力也随深度而不断增加,有机食物在深层很稀少。(3)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从沿海向外延伸到开阔大洋的梯度主要涉及深度、营养物含量和海水混合作用的变化,也包括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的波动呈现从沿岸向外洋减弱的变化。3、珊瑚和藻类共生的生态学意义。

7、答:珊瑚虫体内共生一种动黄藻,珊瑚虫摄食后的代谢产物可提供给动黄藻光合作用所需的营养盐,动黄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也可作为珊瑚虫的物质来源。珊瑚和藻类共生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因此,珊瑚礁需要在光照条件良好的区域内分布。4、浮游生物适应浮游生活的结构和能力的类型。答:(1)扩大个体表面或成群体增加浮力,缩小体积可增大相对表面积,从而增加抵抗下沉的阻力,具有刺毛、突起或连结群体,抵抗下沉;(2)减轻比重增加浮力,产生气体、油等比重轻的物质;分泌胶质;增加水分;外壳和骨髂退化或消失;(3)依靠纤毛或鞭毛的摆动及依靠肌肉的收缩运动产生微弱的“主动性运动” 使生物体向前移动并可使生物保持悬浮状态。5

8、、r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答:r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r对策者,种群密度很不稳定,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K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K对策者,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负载量值上下。因为其生境是长期稳定的,环境负载量也相当稳定,种群超过K值反而会由于资源的破坏而导致K值变小,从而对后代不利。6、r选择和K选择概念的实践意义?答:珍稀动物在生活史对策上属于K选择者,有害生物属于r选择者。K对策这种群有一个稳定平衡点(S),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平衡密度时,都有相平衡密度收敛的趋势。同时,K对策这种群还有一个灭

9、绝点(X),当种群数量低于X时会走向灭绝。r 对策者由于低密度下可以快速增长,所以只有一个平衡点,种群易在平衡点做剧烈波动,但没有灭绝点。7、比较补偿深度和临界深度。答:补偿深度:太阳辐射进入海水后,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当至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产氧的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时消耗的量,这一光照强度即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强度。补偿点所在的深度即称为补偿深度。临界深度是指在这一深度以上的全部光合作用与水体中全部呼吸作用相等(包括动物的呼吸作用),或者说在这个深度之上,平均光强等于补偿光强。 8、试从生物地化循环角度说明限制磷元素在洗衣粉中使用的生态学意义。答: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

10、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虽然生物有机体的磷含量仅占体重1左右,但是磷是构成核酸、细胞膜、能量传递系统和骨路的重要成分。因为磷在水体中通常下沉,所以它也是限制水体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磷在土壤内也只有在pH 67时才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全球磷循环的最主要途径是磷从陆地土壤库通过河流运输到海洋,达到211012 g P/a。磷从海洋再返回陆地是十分困难的,海洋中的磷大部分以钙盐的形式而沉淀,因此长期地离开循环而沉积起来。9、红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答:根分布广而浅,生有表面根、支柱根或板状根、气生根等,有助于呼吸和抵抗风浪冲击的固着作用。胎生: 种子在母树上即发芽,没有明

11、显的休眠期。旱生结构与抗盐适应:叶片的旱生结构(表皮组织有厚膜且角质化、厚革质); 叶片具高渗透压; 树皮富含丹宁(抗腐蚀性),幼苗表面的单宁可防止动物摄食;拒盐或泌盐适应:通过非代谢超滤作用从盐水中分离出淡水;通过盐腺系统将盐分分泌出叶片表面之外。 10、简述述下图的生态学意义。答:这幅图描述了捕食作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捕食者为广食性:捕食缓和竞争,促使群落多样性提高。(2)捕食者为选择性捕食:视捕食对象而异。捕食对象为优势种:捕食使群落多样性升高;捕食对象为劣势种:捕食使群落多样性降低。潮间带滨螺是吃多种藻类的捕食者,尤其喜食竞争力强的小型绿藻,这样,捕食作用的效应增加共存藻类的数目

12、;但如果滨螺的捕食压力超过一定程度,可能把竞争力弱的藻类也吃掉,则藻类的多样性又下降。评分标准:依照答题的准确百分比给与相应的分数,着重看答题要点是否能够作答。四、论述题 (39)1、请根据洛特卡沃尔泰勒中间竞争模型,描述各符号( 、和)的生态学意义和竞争结局。物种甲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物种乙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 答: :代表物种甲的环境容纳量;:代表物种甲的实际存在数量;:代表物种甲的竞争系数;:代表物种甲个体对种群发展的抑制力;:代表物种乙的环境容纳量;:代表物种乙的实际存在数量;:代表物种乙的竞争系数;:代表物种甲个体对种群发展的抑制力。四种可能结果: (1) 甲胜乙汰:K1K2/,

13、 K2K 1/a, K1K2/; (3)甲乙共存: K1K2/,K2 K2/, K2K 1/a,甲胜或乙胜。 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在进化发展过程中,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种类产生剧烈竞争,竞争的结局可能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种形成平衡而共存。2、为什么说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答:(1)浮游生物虽然个体小,但它们的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2)浮游植物生产的产物基本上要通过浮游动物这个环节才能被其他动物所利用。(3)浮游动物通过摄食影响或控制初级生产力,同时其种群动态变化又可能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动

14、物资源群体的生物量。 (4)有些浮游生物本身就是渔业对象。(5)有些浮游生物可以作为判别水团、海流的指示种。(6)浮游生物尸骸沉积海底形成的沉积物对海洋地质及海洋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3、试述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年度及长期变化的成因及生态影响?答:(1)二氧化碳的年度变化:由于南北半球陆地的分布不均匀,在不同季节全球二氧化碳的生产和消耗的量存在差异。北半球春夏季节生产力水平较高,全球的二氧化碳消耗量大于产生量表现出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北半球秋冬季节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全球的二氧化碳消耗量低于产生量表现出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2)二氧化碳的长期变化:由于全球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利用越来越多的石

15、油和煤炭,相关能源的大量利用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随着人为活动的对植被的破坏和土地荒漠化等的影响,自养生物的生产力水平受到限制。二氧化碳的总体产生量大于消耗量,表现出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升高。(3)生态影响:二氧化碳一方面是自养生物的最主要碳源,可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不断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水中也可引起海水酸碱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海水中的生物的存活。4、集合种群及其研究的生态学意义。答:集合种群是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集合种群理论模型的重要应用是做出预测,而其中的一些预测对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有很大的潜在使用价值。Levins建立集合种群模型的动因之一是解决大范围的害虫防治问题。他对该问题的研究所得的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是种群的多度将随着局域种群灭绝率的瞬间变异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这一结果,Levins建议一种害虫的防治措施应当在充分大的范围内同步使用。5、试述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答:(1)氧气测定法:多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即黑白瓶法。用三个玻璃瓶,其中一个用黑胶布包上,再包以铅箔。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