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漂泊孩子一个爱的港湾.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165161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漂泊孩子一个爱的港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给漂泊孩子一个爱的港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给漂泊孩子一个爱的港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给漂泊孩子一个爱的港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给漂泊孩子一个爱的港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漂泊孩子一个爱的港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漂泊孩子一个爱的港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漂泊孩子一个爱的港湾来源: 本报记者 王 琦 时间: 2007-04-15 13:48他们处于人生最美好的童年,一个本来应该拥有家人的关爱和玩具的幸福童年。而现实中的他们却行走在城市的边缘,以孤僻、怀疑、警惕的眼神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街头流浪、居无定所、三餐不济是他们每天都可能要面对的生活,他们就是流浪儿童。流浪儿童,我们理应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日,顶着扬沙、大风,记者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名志愿者一起挤上了北京的路公交车。“风这么大,室外小组活动看来要取消了!”一位志愿者惋惜地自言自语着。大约一个小时以后,在远离喧嚣的一个名为南花园东口的车站,我们下了车。路边,一幢建

2、筑物门口的牌子告诉我,这里就是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穿过一幢两层办公楼,一个宁静而充满关爱气息的小院映入眼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这里住着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儿童,而从未保中心成立到年月日晚,共有人次的流浪儿童在这里接受过救助。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小小年纪却流浪在外?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近了这群特殊的孩子。 若干个“丰不说”到底是谁在未保中心值班室的墙上,挂着一排卡片,上面简要地记录着在未保中心接受救助孩子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和籍贯。一张姓名栏内写着“丰不说”的卡片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还有叫这个名字的?”记者疑惑地问道。“这是我们给他起的

3、名字。”未保中心副主任许东一脸无奈地笑着说,“以上的孩子来到这里都不会告诉我们他们的真实姓名,甚至有的孩子所提供的一套信息,包括姓名、父母姓名、家庭地址、电话等,全是假的。还有的孩子任你费尽口舌,干脆一言不发,我们只好给他起个临时名字。”“这个丰不说就是由丰台民警送来的。刚到这里的时候,这个孩子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愣愣地看着我们,有时候还做鬼脸。最后没有办法,我们就给他起了个丰不说的名字。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叫什么!”在许东的“启发”下,记者果然发现了许多奇怪的名字:“丰不告”(丰台区民警送来的流浪儿童)、“海亚永”(海淀区亚运村民警送来的流浪儿童) 许东告诉记者,就在记者来采访的前一天,

4、一位小姑娘被送到了未保中心。刚到一个陌生环境的小姑娘警惕性非常高,不体检,也不让别人碰她,否则就连抓带挠。警察和工作人员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她除了自称叫“何小燕”、“岁”以外,什么都不说,工作人员只好按照她提供的名字和年龄填写了登记表和卡片。也有一些孩子,他们一来到未保中心,就很直接地告诉工作人员:“你是想要我的真名字还是假名字?”言语中透露出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油滑”,令工作人员哭笑不得。而随后与孩子们面对面的交往中,记者也切身体会到了工作人员的无奈。下午小组活动的时候,记者以教他们写字为由,让两个孩子在采访本上写出他们的名字,一个孩子自告奋勇地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了“范东东”、“陈小德”

5、两个名字,还得意地要记者猜一下哪个是他的真名字,而旁边的一个小孩则告诉记者:“这两个都不是他的真名字!” 他们为何宁愿“漂”在外面“进来容易,出去费劲呀!有的孩子在这里待了年,有的孩子则成了这里的常客,还有一个曾经先后次来到这里接受救助。”许东的言语中透着一丝无奈。“他们知道如何得到你的信任和救助,但就是不肯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为什么他们选择在外流浪而不愿意回家?家庭出了问题是主因。”许东十分肯定地说。有的孩子出来流浪纯粹是因为家里穷,这样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些孩子从家里出来后,被外面精彩、繁华的世界所吸引。在外面,他们可以无拘无束,每天连玩带逛,很自在,所以他们选择留在城市而

6、不愿回家。还有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只好由爷爷奶奶看护,一些孩子甚至根本就没有监护人。这些原本就处在贪玩年龄的孩子,辍学后整天在家游荡,最后跑出来流浪“混社会”。“家庭暴力,离异、单亲等家庭的残缺不全,是导致这些孩子离家流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许东说,“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他们对家没有太多的依恋感。”岁的吉林省四平市女孩小丽(化名)是未保中心曾经接收的一个救助对象。小丽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自从父母离婚后,跟着父亲生活的她就开始了噩梦般的生活。“父亲经常喝酒,喝完酒就打我。”年幼的小丽指着自己背上一条八九公分长的伤疤哭着告诉工作人员,“那是父亲

7、一次喝醉酒后拿铁锹打的。”最后,无法忍受的小丽选择了离家出走,来到北京后被送到了未保中心。年春节前夕,小丽被送回了四平老家,回到了父亲身边。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年月,小丽再一次孤身一人来到北京,直接找警察,要求到未保中心。谈到自己的父亲,小丽只是狠狠地说了一句:“恨死他了!”在她看来,未保中心比她在家的生活要好得多。现在,小丽被送到了姑姑身边生活,但是谈到她的时候,许东仍旧是一脸的担心:“这孩子太可怜了,也不知道跟她姑姑生活得怎么样。”岁的李康(化名)是一位曾经在未保中心生活了一年多的流浪儿童。被送来的时候,他直接告诉工作人员:“我知道我家在哪儿,也知道父母的名字,但是我不能告诉你们,因为

8、告诉了你们,你们就会把我送回去。”后来经过慢慢地接触,工作人员了解到,李康在家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因此,在村里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一天,为了躲避其他孩子的欺负,他偷了家里的钱跑了出来,但是钱花完后,他却不敢回家。“因为怕被父母打骂。”李康告诉工作人员。年底,耐不住对家和父母的思念,李康主动告诉工作人员自己的家庭地址,被父母接回了家。“像李康这样,因与家人有矛盾而怄气跑出来,或者出来寻亲、打工、找网友的孩子不在少数”,许东说,“这些孩子一般都不说实话,也不愿意出去,就在中心待着,什么时候他们想通了,想回家了,就会主动告诉我们家在哪儿,让我们把他们送回去。每年寒暑假,这样的孩子特别多。

9、” 多数孩子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据了解,所有在未保中心接受救助的岁岁的孩子中,岁岁之间的孩子多一些,平均年龄为岁左右。但是,他们的平均文化程度却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初中毕业的极少,好多孩子处于文盲、半文盲的状态。“这些孩子从小没有接受过较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他们在社会上闲逛,很可能接触负面的、不良的东西,如果被坏人利用,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许东说。“这些孩子刚来的时候。普遍带着种种不良习惯,比如:不讲文明礼貌、打架、没有谦让和团队的精神,等等。”许东说,“这些孩子戒备心很重,对谁都不讲真话,说谎话不用打草稿,编故事不脸红。”一次,许东到房间查房,当她问孩子们午饭吃的什么时,其他孩子都认真地

10、做了回答,唯独一个小孩阴阳怪气地大声说:“西红柿炒鸡蛋,越吃越混蛋。”引得其他孩子哄堂大笑。在志愿者为孩子们开设的语文课上,记者发现,除了前排几个女孩子能认真听课,积极发言以外,大多数的男孩子都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说话,授课的志愿者不得不多次停下来,要求他们安静听课。小组活动的时候,记者还看到,因为座位的问题,一个头上有好几道疤痕的小男孩直接向同桌示威性地亮起了拳头,还以“找死”、“不想活了”等言语相威胁。为了帮助孩子们矫正这些不良习惯,未保中心制定了“一日生活流程”,引导孩子们按照流程生活、学习。比如,个人内务整理、轮流值日打扫寝室、统一用餐时间,孩子洗澡、换洗衣物、床单也都有固定的时间。为了培

11、养孩子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未保中心每天还组织孩子们出操,并进行队列训练。志愿者也给孩子们开设了思想品德课,开展针对日常行为规范的小组活动,等等。许东介绍说:“这些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希望通过强调组织纪律性,能够让这些无拘无束的孩子改掉他们在社会上沾染的不良行为,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社工带他们走进爱的港湾“一些孩子原本处于最佳的学习阶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是走上了流浪的道路。几乎没有任何生活技能的他们,未来是迷茫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对待孩子们可以严厉也可以和蔼,但不要指责他们的种种不良习惯,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纠正,而不应该认为他

12、们无可救药。”在未保中心,专门给社工志愿者们开设的休息室内,记者在贴满了志愿者工作感言的墙上看到了上述内容。年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未保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该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小组,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到未保中心教孩子们学习文化课,为他们讲授法律知识和生理卫生常识,带领他们进行小组活动,开展个案辅导等。“在我们眼里,这些孩子就像一只只迷失方向的小船。”已经多次来未保中心实习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级学生陈汝珍告诉记者,“我们将实习活动取名为港湾行动,就是想用实际行动,为这些漂泊的孩子建造一个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港湾,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纠正人生的航向。我们给他们讲课,是想让他们多认识几个字,不要成为未来的文盲;通过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互助、互爱、互相关心;通过个案访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缓解他们的焦虑,抚平他们受到创伤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这里不是一个家,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着家一般的氛围。自信、自立、自强是孩子们的目标,更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志愿者们的话感动了记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